【工作背景】
鋰離子電池(LIB)已擴大到大規模儲能系統(ESS)等應用領域。然而,鋰的價格在過去十年中上漲了10倍以上。鋰礦分布不均勻也引起了政治和經濟問題。此外,從與使用易燃有機液體電解質相關的頻繁火災事故中可以看出,LIB存在安全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LIB在ESS中的廣泛使用。然而,使用不易燃的無機Na+超離子導體固態電解質(SEs)可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成本,使全固態鈉離子或鈉電池(ASNB)有望用于ESS中。
硫化物SEs因其高離子電導率和機械可變形性而被廣泛研究,同時這允許基于冷壓制造全固態電池。第一個硫化物Na+超離子導體立方Na3PS4的Na+電導率為0.2 mS cm-1。然而,硫化物SEs的電化學氧化穩定性低至~2 V(vs Na/Na+)。
最近,鹵化物SEs逐漸成為游戲規則的改變者,因為它們與硫化物SEs類似,可機械燒結并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氧化穩定性和與LiMOx(M=Ni、Co、Mn和Al混合物)正極活性材料(CAMs)的界面相容性。然而,自從關于Li3YCl6(0.5 mS cm-1)的開創性報道以來,目前僅通過實驗鑒定了三種Na+類似物:Na2ZrCl6、Na3-xEr1-xZrxCl6,和Na3-xY1-xZrxCl6。
對鹵化物SEs實際應用的批判是使用稀有和昂貴的中心金屬,如Y、In和Sc。這對于Na+鹵化物SEs更為關鍵,因為使用昂貴的元素嚴重抵消了Na化學的成本效益。這促使人們探索使用廉價和含量豐富的元素(如鋁)組分。
長期以來,NaCl-AlCl3二元體系一直是各種研究領域的關鍵,包括可充電鈉電池。NaAlCl4在約160 °C時熔化,因此可用作高溫運行的Na-NiCl2和用于ESS的Na-Al電池的熔鹽電解質。此外,NaAlCl4?nSO2在室溫(RT)下是一種不易燃的無機液體電解質。因此,NaAlCl4的性質和相應的電池性能已經在高溫下的熔融狀態或無機液態(NaAlCl4-nSO2)下進行了研究,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關于ASNB的固態Na+傳導的報道。
【工作介紹】
基于上述問題,近日,韓國延世大學Yoon Seok Jung課題組首次驗證了NaAlCl4用于室溫ASNB的可行性。該研究工作中,與高溫退火樣品相比,新型機械化學法制備的斜方晶系NaAlCl4的Na+電導率(3.9×10-6 S cm-1,30 °C)顯示出10倍的提升。電化學測量和理論計算證實了NaAlCl4的高氧化穩定性極限至少為~4.0 V(vs Na/Na+)。盡管Na+電導率相對較低,但使用BM-NaAlCl4的NaCrO2/Na3Sn ASNB在30和60 °C下均表現出優異的循環性能。該工作以“NaAlCl4: New Halide Solid Electrolyte for 3 V Stable Cost-Effective All-Solid-State Na-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
【核心內容】
三個NaAlCl4樣品是通過對等摩爾NaCl-AlCl3混合物機械化學研磨制備而成,無需或隨后在100或200 °C下進行熱處理(HT),分別稱為BM-、HT100-和HT200-NaAlCl4。使用Ti/SE/Ti對稱電池,通過交流阻抗法測量所得冷壓片的Na+電導率。Na+電導率的Arrhenius圖如圖1a所示。BM-NaAlCl4的奈奎斯特圖顯示其在30 °C下的Na+電導率為3.9×10-6 S cm-1,活化能為0.42 eV。通過計時電流法測量的BM-NaAlCl4的電子電導率為1.2×10-10 S cm-1,這轉化為接近1的遷移數。
此外,該值遠低于硫化物SEs(~10-9 S cm-1),這對于抑制副反應非常有利。在370 MPa下制備的冷壓片的平整表面也證實了BM-NaAlCl4具有優異的變形能力。隨著BM-NaAlCl4的熱處理溫度升高到100和200 °C,Na+電導率逐漸降低到2.4×10-6和3.3×10-7 S cm-1。后者比沒有退火的要低10倍。與退火樣品相比,BM-NaAlCl4的Na+電導率顯著提高,與各種鹵化物SE(如LiAlCl4、Li3YCl6和Li2ZrCl6)相當,這可以通過陽離子無序和/或堆垛層錯呈現的離子傳導通道和能量圖來解釋。
?
圖1. BM-、HT100-和HT200-NaAlCl4的表征。
圖1b中顯示的所有三個樣品的XRD圖均與具有P212121空間群的正交NaAlCl4的布拉格峰相匹配。盡管BM-和HT100-NaAlCl4的XRD結晶度相似,但HT200-NaAlCl4的XRD結晶度顯著增加。考慮到NaAlCl4的低熔點(約為160 °C),HT200-NaAlCl4的高結晶度源于NaAlCl4熔體的再結晶。BM-和HT100-NaAlCl4樣品為粉末狀,而HT200-NaAlCl4樣品以塊體形式存在。差示掃描量熱法的結果證實了NaAlCl4的低熔點為152 °C。
BM-NaAlCl4的粉末XRD Rietveld精修曲線擬合結果顯示其密度為2.02 g cm-3(a=6.17302 ?,b=9.88428 ?,c=10.33293 ?,V=630.5 ?3)。值得注意的是,該值顯著低于其他Na+鹵化物SE(Na2ZrCl6,2.43 g cm-3;Na2.8Er0.8Zr0.2Cl6,2.84 g cm-3),略低于硫化物SE Na3PS4(2.19 g cm-3),這表明使用NaAlCl4的ASNB在比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優勢。
NaAlCl4的晶體結構如圖1c-e所示,其中Al3+位于四面體位置,形成相互隔離的AlCl4-四面體(圖1d)。在Li3MCl6(M=Y,Er,In,Sc,Zr)中,MCl63?八面體形成結構框架。NaAlCl4中AlCl4-四面體的出現是由于Al3+的離子半徑(晶體離子半徑為53 pm)比Li3MCl6(86-103 pm)中其他離子的離子半徑更小。
在BM-NaAlCl4中,Na+位于兩個不同的棱柱形位置,表示為“Na1”和“Na2”位點(圖1e)。另一方面,對于HT200-NaAlCl4,沒有Na2位點的模型獲得了可靠水平的最佳精修結果(χ=6.95)。當加入Na2位點時,χ值增加到7-8,表明沒有Na2位點占據的結構模型更適合高結晶的HT200-NaAlCl4。
BM-NaAlCl4中分散的Na+占據類似于其他機械化學法制備的鹵化物SEs,如Na2ZrCl6、Li2ZrCl6、Li3YCl6和Li3ErCl6。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Na+全部分布在Na1位的結構比Na+同時分布在Na1和Na2位的結構在能量上更有利。然而,它們的能量差異僅為5-53 meV/原子,這支持了機械化學法制備的BM-NaAlCl4樣品中Na+在Na2位點上的占據。
通過拉曼光譜進一步獲得了結構信息。前驅體AlCl3在310 cm-1處有一個峰,對應于三向交叉AlCl63-八面體與其相鄰八面體共用三個邊。BM-和HT-NaAlCl4展示了位于350 cm-1處的峰且沒有任何AlCl3信號。350cm-1處的特征峰對應于AlCl4-四面體的振動(A1模式)。
?
圖2. BM-NaAlCl4的BVEL計算結果。
然后,研究人員進行了BVEL分析以評估BM-NaAlCl4中的Na+遷移途徑(圖2)。盡管不精確,但軟BV對障礙的相對高度和離子遷移路徑提供了合適的近似值。確定了Na1和Na2位點之間的三種不同Na+遷移機制:(i)通過共面三棱柱之間的共享矩形面(傳輸I,圖2a),(ii)通過角共頂點三棱柱之間的矩形面(傳輸II,圖2b),以及(iii)通過共頂點三棱柱中Na1位點的三角形面和Na2位點的矩形面(傳輸III,圖2c)。
BV等值面映射圖和BVEL計算結果表明,遷移模式傳輸I>傳輸II?傳輸III,這可以通過傳輸III的三角形遷移區面積(6.7 ?2)比矩形遷移區面積(14.7 ?2)小得多來理解。這三種類型的遷移機制結合起來形成了ac平面中的二維Na+遷移途徑(圖2d)。圖2e、f顯示了等值面值分別為0.3和0.6 eV時在[010]方向上觀察的鍵價等值面圖。對于0.3 eV的圖,沿[001]方向的1D鋸齒形路徑通過傳輸I和II形成(紅色虛線,圖2e)。
對于0.6 eV的圖,上述1D路徑通過傳輸I-III(深藍色虛線)相互連接,形成擴展的2D網絡路徑(圖2f)。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b平面中的BV等值面圖顯示了沿[010]方向的斷開,證實了BM-NaAlCl4中2D Na+遷移路徑的1D傾向性。Na2位點是在機械化學法制備的NaAlCl4中新發現的,占據Na2位點會增強Na+通路的連通性。這表明與退火后的高結晶樣品相比,在機械化學制備的NaAlCl4中Na2位點發生Na+占據可能是其Na+電導率顯著提升的關鍵。
圖3. BM-NaAlCl4的電化學穩定性。
在30 °C下,通過對SE-C混合電極(重量比為7:3)進行循環伏安法(CV)測量來評估BM-NaAlCl4的電化學穩定性。圖3a顯示了BM-NaAlCl4和Na3PS4的第一個正掃描曲線。BM-NaAlCl4發生嚴重氧化的起始電位為~4.1 V(vs Na3Sn≈4.0 V vs Na/Na+),這與Na3PS4的~2.6 V(vs Na3Sn≈2.5 V vs Na/Na+)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BM-NaAlCl4高達4.0 V(vs Na/Na+)的綜合氧化電流(0.83 mA V g-1)遠低于Na3PS4(4.72 mA V g-1),與硫化物變體相比,鹵化物SE NaAlCl4在氧化穩定性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與其他鹵化物SE一樣,BM-NaAlCl4表現出較差的還原穩定性,起始還原電流約為2.1 V(vs Na3Sn≈2.0 V vs Na/Na+)。
此外,還進行了第一性原理計算以揭示NaAlCl4的內在電化學穩定性和分解產物。NaAlCl4的計算電化學窗口和相平衡如圖3b所示。NaAlCl4顯示出從1.494到4.242 V(vs Na/Na+)的寬電化學窗口,并且在氧化上限處的分解產物預計為NaCl3和AlCl3相。陽極(氧化)反應的起始電壓與圖3a中的CV結果一致。實驗和計算結果表明,這種高氧化穩定性的NaAlCl4是一種有前景的SE,可用于高壓ASNB。
為了評估使用NaMO2 CAM的NaAlCl4的實際電化學穩定性,選擇Na0.67Ni0.1Co0.1Mn0.8O2(NaNCM118)作為模型CAM,因為它的可逆性高達~4.5 V(vs Na/Na+)或更高,這與使用傳統液體電解質的NaNCM118正極的電池測試結果一致。
使用BM-NaAlCl4作為電解質的NaNCM118/Na3Sn全固態電池在更高的截止電壓下進行循環即從3.50 V逐步增加0.15 V到4.10 V(vs Na/Na+),而較低的截止電壓固定為2.0 V(vs Na/Na+)。放電容量和庫侖效率隨循環次數的變化如圖3c所示。使用BM-NaAlCl4的NaNCM118保持穩定的循環和接近100%的庫侖效率(CE),直到截止電壓達到3.95 V(vs Na/Na+)。
然而,一旦以4.10 V(vs Na/Na+)的截止電壓(第18次循環)開始充電,充電容量增加了~6倍(440 vs 70 mAh g-1),CE卻從99.7%下降到15.9%,表明NaAlCl4有嚴重的副反應。圖3d中相應的充放電電壓曲線也顯示出較大的過電勢,特別是在截止電壓為4.10 V(vs Na/Na+)循環的第一次放電期間。隨后循環的容量突然下降。這些結果表明,NaAlCl4的實際截止電壓極限為~3.95 V(vs Na/Na+),這與CV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非常吻合(圖3a,b)。
圖4. 使用BM-NaAlCl4正極電解質的NaCrO2/Na3Sn ASNBs的電化學性能。
最后,本文評估了BM-NaAlCl4作為3 V級NaCrO2/Na3Sn ASNBs電解質的可行性,并與Na3PS4進行了比較(圖4)。Na3PS4的Na+電導率為1.0×10-4 S cm-1,用作SE隔膜。圖4a顯示了不同固態電池在恒定電流-恒定電壓(CCCV)充電模式下(限制電流密度為0.02 C)在30 °C和0.2 C下2.0和3.5 V之間的循環性能。使用Na3PS4的NaCrO2表現出35.2%的低ICE和41 mAh g-1的低放電容量。其初始容量在隨后的循環中大幅下降。與以前的研究相比,性能較差的原因是苛刻的CCCV充電模式和導電碳添加劑的存在,加速了副反應發生。
相比之下,使用BM-NaAlCl4的NaCrO2電極表現出114 mAh g-1的高首次放電容量和95.2%的高ICE,在3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高達82.0%。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分析了不同循環次數的ASNB電池中的電阻成分(圖4b)。奈奎斯特圖顯示了一個不完整的高頻半圓和一個完整的中頻半圓,這分別歸因于分隔SE層和正極界面的阻抗。
對于具有BM-NaAlCl4和Na3PS4(約700-800 Ω)的ASNB電池,R1+R2的類似振幅是因為它們使用了相同的Na3PS4作為SE隔膜。相比之下,使用BM-NaAlCl4時的界面電阻遠低于使用Na3PS4時的界面電阻(例如,在第一個循環時為116與2405 Ω)。
此外,Na3PS4的振幅超過了SE層的振幅,并且在循環時顯著增加(在第五圈循環時達到6334 Ω)。與Na3PS4(1.0×10-4 S cm-1)相比,BM-NaAlCl4(3.9×10-6 S cm-1)的Na+電導率較低;但與Na3PS4相比,使用BM-NaAlCl4的界面電阻卻小得多。
通過在30 °C下20次循環前后對使用BM-NaAlCl4和Na3PS4的NaCrO2電極進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測試來探究潛在的界面演變機制(圖4c)。對于使用Na3PS4的電極,S 2p和P 2p XPS光譜均揭示了氧化物質SO42-、PO43-、橋接硫(P-[S]n-P)和P2S5的演變。
相反,對于使用BM-NaAlCl4的電極,在20圈循環后觀察到Cl 2p和Al 2p光譜的邊緣變化(圖4c),證明NaAlCl4保持完好。因此,決定ASNB電池性能的因素是電化學和界面穩定性,而不是離子電導率。BM-NaAlCl4(1.2×10-10 S cm-1)的低電子電導率導致的動力學過電勢也有助于獲得優異的穩定性。然而,當電極質量負載從11.3翻倍至22.6 mg cm-2,觀察到過電勢大幅增加,這需要提高電解質的Na+電導率。
BM-NaAlCl4在30和60 °C下的倍率性能結果顯示,0.5C時的放電容量在30 °C時≤70 mAh g-1,這歸因于BM-NaAlCl4電解質的低Na+電導率。通過將溫度升高到60 °C,Na+電導率提高到1.7×10-5 S cm-1,放電容量增加,在1C時達到~100 mAh g-1。
基于此結果,采用BM-NaAlCl4電解質的NaCrO2/Na3Sn ASNB在60°C和1C下循環(圖4d)。該電池的ICE為94.0%,其初始放電容量為112 mAh g-1,后續循環的平均CE高達99.93%;在500次循環后,該電池還表現出極高的長循環容量保持率,達到82.0%。與之前報道使用NaCrO2的ASNB相比,該工作中的ASNB顯示了優異的性能。
【結論】
該工作首次證明了正交NaAlCl4在室溫ASNB中的適用性。機械化學法制備的NaAlCl4在30 °C時的Na+電導率為3.9×10-6 S cm-1,比具有低電子電導率(1.2×10-10 S cm-1)的退火NaAlCl4高1個數量級以上。BVEL計算結果顯示,Na+在ac平面上通過新發現的Na+間隙位點優先進行1D擴散。
NaAlCl4的高電化學氧化電壓極限高達~4 V(vs Na/Na+),并且使用NaNCM118正極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CV和逐步增加電壓測試得到了補充。在NaCrO2/Na3Sn ASNB中使用BM-NaAlCl4相比使用Na3PS4表現出更好的性能,強調了電化學和界面穩定性的決定性作用。
最后,使用BM-NaAlCl4電解質的NaCrO2/Na3Sn ASNB在30和60 °C下都顯示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30 °C下循環300次和在60 °C下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別為82.0%和82.9%。該電化學性能優異的ASNB電池使用高性價比的的Al和Na元素,突出了其在ESS應用中的廣闊前景。
然而,BM-NaAlCl6的低Na+電導率應該得到提高,以提升其在使用更高的面容量電極下的室溫倍率性能。未來研究工作中可使用Na+硫化物和Li+鹵化物的類似物Na3PS4和Li3YCl6等來進一步提高Na+電導率。
審核編輯: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