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的特性和電感的頻率有關系嗎?
當我們提到特性阻抗的時候,通常很少考慮它與頻率的關系。其原因在于,特性阻抗是傳輸線的一個相當穩定的屬性,主要和傳輸線的結構也就是橫截面的形狀有關。從工程的角度來說,把特性阻抗作為一個恒定量是合理的。說實話,搞了這么長時間的SI設計,還沒碰到需要考慮特性阻抗變化的情況。
既然有網友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稍稍深入一下,看看特性阻抗的真實面目。雖然沒有太大的工程應用價值,但是對于理解問題還是有好處的。
特性阻抗是從理論上分析傳輸線時經常提到的一個量,從傳輸線的角度來說,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L表示傳輸線的單位長度電感,C為單位長度電容。乍一看,似乎公式中沒有任何變化的量。但是特性阻抗真的是個恒定的量嗎?我們使用Polar軟件對橫截面固定的傳輸線進行掃頻計算,頻率范圍定在100MHz~10GHz,來看看場求解器給出的結果,如下圖:
你可能感到驚訝,特性阻抗隨著頻率的升高變小了,why?阻抗公式中那個量發生了變化?
其實這涉及到電磁學方面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罪魁禍首是電感!!電感問題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對電感的理論計算很繁瑣,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找資料看看電感的計算,詳細的推導過程我就不在這里寫了。簡單的說,導線的電感由兩部分組成:導線的內部電感和導線的外部電感。當頻率升高時,導線的內部電感減小,外部電感不變,總電感減小,因而導致了特性阻抗減小。
我們知道,電感的定義是指圍繞在電流周圍的磁力線匝數。電感隨頻率減小,直覺告訴我們一定是導線中電流分布發生了變化。到這里我想各位網友應該豁然開朗了。趨膚效應(skin effect)你一定不會陌生。看看下面的這張圖你會有更直觀的感受,這是用二維場求解器仿真出來的高頻時導體中電流的分布。黃色部分是電流所在位置。
當頻率升高時,電流向導線表面集中,在導線內部電流密度減小,當然電感減小。電感的本質,是圍繞在電流周圍的磁力線匝數,注意“圍繞在電流周圍”這個說法。假設存在極端情況,導線內部電流完全消失,所有的電流集中在導體表面,磁力線當然沒法再內部去環繞電流,內部電感消失。導線總電感減小,減小的那一部分就是導線的內部電感。當然這種說法不嚴謹,不過對直觀的理解問題非常有幫助。
結論:
1、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確實和頻率有關,隨著頻率升高,特性阻抗減小,但會逐漸趨于穩定。
2、特性阻抗的變化的原因是導線的單位長度電感隨頻率升高而減小。
3、這種特性阻抗的變化很小,在工程應用中一般不用考慮它的影響。知道有這個事就是了。
扁平電感在電路中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扁平電感線圈?
所謂電感線圈就是在導線中有電流時,其周圍即建立磁場。通常我們把導線繞成線圈,以增強線圈內部的磁場。 電感線圈就是據此把導線(漆包線、紗包或裸導線)一圈靠一圈(導線間彼此互相絕緣)地繞在絕緣管(絕緣體、鐵芯或磁芯)上制成的(一般情況,電感線圈只有一個繞組)線圈叫電感線圈。 扁平電感線圈圖
A:扁平線圈,空心電感和電感線圈是一樣的嗎?
B;通常大家都喜歡這樣籠統的叫法;都是一樣的。
A:那什么是變壓器?
B:變壓器我們不難理解,通常在電感線圈中流過變化的電流時,不但在自身兩端產生感應電壓,而且能使附近的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壓,這一現象叫互感。兩個彼此不連接但又靠近,相互間存在電磁感應的線圈一般叫變壓器。
A:變壓器是電感嗎?
B:變壓器有可能不是電感,但是電感有可能是變壓器;電感的種類很多如;共模電感、SMD貼片電感、功率電感、繞線電感、可調電感、色環電感、插件電感等,按不同性質可以分為多種類:
按電感形式分類:固定電感、可變電感。
按導磁體性質分類:空芯線圈、鐵氧體線圈、鐵芯線圈、銅芯線圈。
按工作性質分類:天線線圈、振蕩線圈、扼流線圈、陷波線圈、偏轉線圈。
按繞線結構分類:單層線圈、多層線圈、蜂房式線圈。
按工作頻率分類:高頻線圈、低頻線圈。
按結構特點分類:磁芯線圈、可變電感線圈、色碼電感線圈、無磁芯線圈等。
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主要構件是初級線圈、次級線圈和鐵心(磁芯)。主要功能有:電壓變換、電流變換、阻抗變換、隔離、穩壓(磁飽和變壓器)等。按用途可以分為:配電變壓器、電力變壓器、全密封變壓器、組合式變壓器、干式變壓器、油浸式變壓器、單相變壓器、電爐變壓器、整流變壓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