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極管是很常見的電子元器件,有兩個極,即陰極和陽極,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電流只能從陽極流向陰極,電壓反向時二極管截止。幾乎所有電子電路中都能找到二極管的身影。
1、材質
1)硅單質
硅原子核外有14個電子,其中最外層有4個電子,在硅單質中,原子和原子之間互相借用電子形成一種穩定的結構。沒有多余的自由電子,這種穩定結構是不導電的。這里為了便于理解畫成了平面圖形,如下圖所示:
2)P(positive)型半導體
把硼等3價元素作為雜質參入硅單質中,這種混合體就叫P型半導體,硼原子最外層有3個電子,和硅原子混合后,會有“空穴”產生,空穴能夠承載電子,這種空穴被稱作載流子,因此這種P型半導體是能夠導電的。由于制作工藝、純凈度等因素,在P型半導體中也存在少量自由電子,因此在P型半導體中空穴稱為多子,自由電子稱為少子。注意一點,P型半導體整體不帶電,呈電中性。如下圖所示。
3)N(negative)型半導體
把磷等5價元素作為雜質參入硅單質中,這種混合體就叫N型半導體,磷原子最外層有5個電子,和硅原子混合后,會有多余的自由電子剩余,多余的自由電子也被稱作載流子,因此這種N型半導體也是能夠導電的。由于制作工藝、純凈度等因素,在N型半導體中也存在少量空穴,因此在N型半導體中自由電子稱為多子,空穴稱為少子。注意一點,N型半導體整體不帶電,呈電中性。如下圖所示:
單獨的P型半導體或N型半導體都是不帶電的,不少人認為P型帶正電,N型帶負電,這是錯誤說法,不管是P型還是N型,都是有兩種元素混合到一起的,這兩種元素都是電中性,混合到一起就不是了?
2、載流子運動方式
載流子有兩種運動方式:
擴散:載流子會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擴散。
漂移:載流子在電場的作用下移動。
載流子包括空穴和電子,實際上擴散和漂移是指的電子,而并非空穴,電子移動到新位置后,新位置從電中性變為帶負電,而電子原來的位置因為電子離開形成帶正電的“空穴”, “看起來”空穴在移動。
3、二極管構成(PN結)
為了便于理解,簡化了示意圖,左側是P型半導體,含有大量空穴以及極少自由電子,右側N型半導體,含有大量自由電子以及極少空穴。
將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制作在同一塊硅片上就形成了二極管,如下圖,N型半導體自由電子濃度大,逐漸向P型半導體擴散,與P型半導體中的空穴復合。“看起來”像空穴移動到了N型半導體一側。N型半導體因丟失電子而帶正電,P型半導體因得到電子而帶負電。兩側帶電極性相反,從而建立電場,電場方向由N指向P。電場的建立會使擴散到P區電子返回N區,這就是漂移運動。在這里擴散和漂移是相反的運動,最終達到動態平衡。產生電場的區域叫做空間電荷區,又叫做耗盡區,也就是經常說的PN結(PN junction)。
4、二極管正向導通
給二極管施加正向電壓,正向電壓形成的外部電場和內電場方向相反,內部電場受到外部電場“擠壓”,削弱了內部電場,促進了自由電子向P區擴散,也就是說自由電子更容易從N區進入P區,進入P區后N區剩下的空穴由電源提供的自由電子填充,同時擴散到P區的自由電子被電源“吸”出來,留下空穴。就這樣形成電流,二極管實現正向導通。
5、二極管反向截止
給二極管施加反向電壓,反向電壓形成的外部電場和和內部電場方向相同,N區域自由電子被電源拉向電源正極,P區的空穴被電源負極輸出的電子填充,內部電場得到加強,漂移運動加強,空間電荷區變寬。P區空間電荷區中的空穴幾乎都被填滿,空穴失去載流功能,只有數量極少的自由電子,被電場加速進入N區,自由電子原來的位置被電源輸出的電子填充,行成極小反向漏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