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P45D溫濕度傳感器的結構
HMP45D溫濕度傳感器應安裝在其中心點離地面1.5米處。其中,溫度傳感器是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是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即HMP45D是將鉑電阻溫度傳感器與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制作成為一體的溫濕度傳感器,如圖1所示。
hmp45d濕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HMP45D溫濕度傳感器的測濕元件是HUMICIP180高分子薄膜型濕敏電容,濕敏電容具有感濕特性的電介質,其介電常數隨相對濕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完成對濕度的測量。濕敏電容主要由濕敏電容和轉換電路兩部分組成,其結構如圖3所示。它由上電極(upper electrode)、濕敏材料即高分子薄膜(thin-film polymer)、下電極(lower electrode)、玻璃襯底(glass substrate)幾部分組成。
芬蘭vaisala公司生產的hmp45d濕度傳感器是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地面氣象觀測網內自動站上統一使用的測量相對濕度的傳感器。常用的濕度傳感器感應元件主要有濕敏電阻和濕敏電容,目前我省均使用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其感應元件裝在傳感器頭部帶有濾紙的保護罩內。濕敏電容濕度傳感器是用有機分子膜做介質的一種小型電容器。其工作原理是:將傳感器置于大氣中,當大氣中水汽透過上電極進入介電層,介電層吸收水汽后,介電系數發生變化,導致電容量發生變化。電容量的變化正比于相對濕度。
hmp45d濕度傳感器天氣條件
hmp45d型濕度傳感器長期處于高濕環境條件下,就會出現當環境濕度下降后,傳感器測量的相對濕度很長時間降不下來而使測量失效[I1]。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得(見表1):hmp45d型濕度傳感器在有霧、有降水和風速小時最容易出現故障,表現為記錄缺測或異常,與其固有缺陷特性相一致。有霧和有降水時出現故障概率各為50%,出現故障時風速很小,日平均風速在0.6~2.3米/秒,其中諸城出現故障次數最多,達7次,占58%,本站觀測場西側有一小型煤場,在相對濕度很大時容易將灰塵粘附在濾紙上,極易造成傳感器失靈,說明在使用中保持hmp45d型濕度傳感器感應頭的清潔是非常重的。
hmp45d濕度傳感器故障排除
通過對hmp45d型濕度傳感器出現故障時的天氣條件分析及其固有特性的了解,在儀器出現故障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去濕是最關鍵的。在有備份儀器的情況下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替代法,即用備份儀器換下故障傳感器,將其感應頭取回室內,除去防塵罩,用電吹風將感應元件上的水汽吹干,經過一段時間即可恢復正常。無備份儀器的情況下要小心取下防塵罩,用柔軟的紗布擦拭感應部分,一定要輕而的仔細。因現用的濕度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是一體的,在維修濕度傳感器時要盡可能不要碰到溫度感應元件,以減少對溫度示值的影響。在傳感器出現故障時應及時啟動人工儀器,按規定進行人工補測;維修過程中的異常數據要人工刪除a、j中的有關數據,做好報表備注等。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要保持濕度保護濾紙潔凈,發現有灰塵即使用軟毛刷輕輕除去或更換新濾紙;更換保護罩時要提前將其放入百葉箱達到自然狀態,以使更換前后傳感器很快正常感應實際溫濕度。按規定清潔百葉箱,沙塵天氣過后即使清潔百葉箱及保護濾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