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又過去了一年,在這一年當中,與往常一樣,手機行業再次經歷大量變革,而變革的規模和深遠的影響都毫不遜于過去任何一年。并且因為移動互聯網概念的全面普及、3G應用已經深入到每個家庭,這讓更多普通用戶能夠很快地接觸、體驗到手機領域的最新應用,直接將它們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2011年手機行業大事回顧
因此可以說,2011年的手機行業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加貼近大眾,看看我們對2011年行業大事的回顧,也一定能感受到這一點。
一、手機行業回顧:諾基亞攜手微軟回頂部
諾基亞攜手微軟,不跟隨的N9后WP7更有新看點
2011年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大震撼,不是第一款Android 3.0系統平板電腦的問世,而是諾基亞在系統層面宣布與微軟攜手。過去多少年來,Symbian在系統領域一直呼風喚雨,而隨著諾基亞完整收購Symbian,兩者幾乎已經成為了彼此的代名詞,誰也沒有想過諾基亞會采用自家以外的系統(哪怕此前不少玩家也希望諾基亞采用Android系統)。
?
諾基亞與微軟牽手合作
而今年,這件事真的發生了--隨著Symbian漸現頹勢,諾基亞選擇新的方向也在情理之中,而攜手微軟一起推動Windows Phone 7,雖然在當時引來議論紛紛,但隨后大家也逐漸接受并認同了這樣的選擇。
很難說兩家的攜手不是因為微軟前高管、諾基亞現任CEO史蒂芬·艾洛普(Stephen Elop)個人的因素所促成,但諾基亞要為未來放手一搏,微軟確實是最佳選擇--蘋果自然不可能開放自己的鏈條;Android陣營也已經非常成熟,同時Android格局混亂、引用不兼容等問題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諾基亞不僅很難在Android陣營當中脫穎而出,要打造自己的產品避免同質化,在Android陣營也很難有這樣的特權和機會。
?
諾基亞CEO艾洛普主持發布會
而微軟不同,諾基亞要通過應用來尋找未來,微軟需要一家有強大基礎的終端廠商,兩家彼此需要,抱團取暖也在情理之中,這同時標志著手機行業進入到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的時代。
兩家的攜手,在八個月之后的下半年初現成果,Lumia 800等諾基亞首批Windows Phone 7系統機型在海外出現售罄、國內也翹首期待的盛況,在過去的兩年,諾基亞可真是很少經歷這樣的“街機潮”了。
?
諾基亞首款WP7手機——Lumia 800
到了2012年,隨著產品在國內的全面上市,兩家的合作還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看點--這里我們還需要專門說說N9,雖然是諾基亞與英特爾合作MeeGo擱淺的犧牲品,“不跟隨”的Slogan也無比貼切,但全新的造型、界面與操作方式給所有使用過N9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將填充諾基亞全面過渡到Windows Phone之前的一段空白期,或者也可以說,從N9開始,諾基亞手機的體驗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
二、2011手機行業回顧:谷歌收購MOTO
Google收購摩托羅拉,終端系統一體化趨勢演進
無論是蘋果iPhone手機和iOS系統的完美契合,還是諾基亞選擇與微軟的攜手,這都反映了系統與終端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2011年,這樣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而Google在8月宣布與摩托羅拉移動達成協議,以總共125億的股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部門,這一重磅消息更將這一趨勢推上頂峰。
谷歌擁抱摩托
雖然Google收購摩托羅拉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摩托羅拉公司在移動領域的大量專利(有媒體整理統計了摩托羅拉移動部門的專利,與Google的收購價還真是非常吻合),好讓自己在與蘋果等系統商就Android侵權的訴訟案當中有更大的運作空間,但得手之后的Google,顯然為制定更大的計劃奠定了基礎。
因為在過去兩年當中,雖然Android系統發展進度極快,陣營的擴張速度也讓人驚嘆,但問題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兼容性是個大問題,不同版本的Android系統同時存在于市面上,不同的廠商在不同硬件配置的產品上采用不同版本的系統,會讓用戶的最終體驗變得非常難以掌握;同樣的,開發者、內容提供商們也遇到了難題,大家不知道應該主要為哪一個版本的系統進行優化或針對性開發--無論是終端市場,還是應用程序方面,都顯得異常混亂。
對此,在2011年Google從Android 3.x推進到4.x,開始了統一體驗的道路,不再有平板電腦與手機這樣的設備之分,而是只推進一個系統,并為終端提出更多配置上的要求和標準。這是其中一種努力,而另一種,顯然就是與終端設備走得更近,收購摩托羅拉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大手筆,哪怕在2011年我們還沒看到更多的改變。
?
首款Android4.0手機——三星Galaxy Nexus
而說到改變,相信在收購案之后其它Android陣營的廠商如三星、HTC等,多少已經開始考慮自己在陣營當中的位置(畢竟摩托羅拉成了“親生的”了)--Google發布Android 4.0時也仍然選擇攜手三星。在大趨勢下,如何權衡自家硬件部門和同一陣營的其它重要成員的關系,將成為Google在新的一年要面對的問題。
三、2011手機行業回顧:小米橫空出世
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國產手機集體出位
Android系統給大量廠商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國內廠商顯然是最受益的,在2011年,國產手機井噴,其中更不乏明星機型,它們在相當長時間當中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和話題的中心。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米手機,不只是雷軍的來勢洶洶,小米手機本身從雙核的配置、高分大屏、超大電池以及經過了玩家“考驗”的MIUI界面等各個環節都沒有明顯漏洞,同時更給出了不到2000元的價格(至少在發布時,這樣的價格極具吸引力)。
?
小米手機在成功對國產手機的發展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管是不是有意饑渴銷售,測試機優先給開發者和熱心者、排號購買、限時搶購等銷售過程,也都繼續為小米手機加溫。
這可不只是噱頭,經過了“3小時在線銷售10萬臺”的奇跡,以及雷軍對“聯通訂單絕對超過100萬部”的暗示,如果數字準確或者相差不大,小米手機都已經確實是國產手機的一個奇跡。
聯通定制小米合約機
而同時,其它國內廠商也都不甘示弱,OPPO不僅推出了自己的Android系統智能機,并且豪砸500萬美元請來萊昂納多代言,這樣的手筆令人咂舌;華為等廠商改變一直耕耘海外市場的習慣,全面進軍國內,并憑借性價比和與運營商的良好關系,進一步影響更多的普通用戶;另外魅族也在2011年年末到來時推出了全新的MX,配置再次升級,工藝也有了新的嘗試,繼續代表國產手機的最高水準。
?
OPPO邀請巨星萊昂納多加盟
完全可以想像,在2012年,至少在Android陣營當中,國內外廠商在產品本身上的差異將進一步模糊和淡化,國產機同樣能夠有高品質,同時價格也更有優勢,將成為市面上一支越來越強大的力量。
四、2011手機行業回顧:喬布斯離世
喬布斯去世,4S大賣背后更多不確定因素浮現
蘋果在任何時候都能成為話題與行業的主角,而在2011年我們經歷了更多也感觸了更多。白色iPhone 4遲遲上市多少影響了下一代iPhone的推出;在10月初的蘋果發布會上,萬眾期待的“iPhone 5”沒有出現,出現在大屏幕上的只是iPhone 4的升級版、外觀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iPhone 4S。
喬布斯的離世將給蘋果帶來新的挑戰
正當大家對4S“沒有實質性的提升”議論紛紛的時候,就傳來的是喬布斯去世的消息,不僅對于4S的評價全面扭轉,全世界更是都沉浸在了對喬布斯的追思當中。
先說4S。這款與前作造型基本相同的新機在處理器、攝像頭等環節進行了提升,并配合新的iOS 5系統,在操作體驗、人機細節等各方面有了全面強化,它看似與前作區別不大,但多少反映出蘋果的期待--通過內部硬件和系統的提升,來強調用戶體驗。
?
蘋果iPhone 4S用實際銷量證明自己仍然將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蘋果非常清楚,硬件的提升總會有瓶頸,尤其作為移動設備來說更是如此,“用戶能得到什么”才是蘋果產品大獲成功的核心。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帶來的“驚喜度”不如過去的新機發布,但它仍然創造了iPhone出貨量的新紀錄--這當中喬布斯去世還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人們把4S稱為“For Steve”),但如果沒有好的體驗,也仍然不會有用戶選擇,不是嗎?
與病魔斗爭了多年的喬布斯,能夠在蘋果沖到全球市值最高以及4S發布后的第二天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世,對于這樣一個商業奇才、偏執狂與完美主義者來說,已經足夠圓滿(哪怕他還有更多未盡的事)。
無可否認喬布斯改變了數字音樂、移動通訊、智能便攜設備等各個領域,而喬布斯離開后的蘋果將何去何從,這更是引人關注、尤其是蘋果迷們牽掛的事情。當然,生活還要繼續,未來的事情,交給未來去給我們答案吧。
五、2011手機行業回顧:雙核普及和3D興起
硬件狂飆,雙核普及3D帶來更多樂趣
產品硬件提升的進度每年都不會放緩,而在2011年的手機領域,硬件的提升進入到全新的階段,手機處理器正式進入到雙核時代(當然,單核也同樣能做到流暢和高性能,主要看不同廠商對產品的理念與認識),主頻從過去的1GHz攀升到1.5GHz,1GB運行內存也全面普及。
?
全球首款雙核LG Optimus 2X(P990)開啟了手機行業的軍備競賽
在短兵相接的市場上,各大廠商相繼拔高硬件配置標準,現在主流的智能手機的內部配置已經逐漸能看齊傳統意義上的上網本,要運行各種大型應用程序、多任務處理、3D游戲和影像解碼等都更加流暢,讓屬于智能手機的全面應用有了實際的意義。
3D手機難以成為市場的主流,但可以滿足不同人士的需示
不只是內部配置,2011年的手機硬件提升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妙的感官體驗。顯示屏是最具代表性的體現--2011年的手機屏幕標準進展到3.7英寸以上,4英寸、4.3英寸乃至更大尺寸屏幕的嘗試也越來越多,同時,高分辨率保證了屏幕的精細度,以及一屏當中能夠為用戶呈現更多的內容--各大廠商都在尋找便攜、視覺與操作便捷性之間的平衡。
?
5.3英寸的三星Galaxy Note把手機屏幕的尺寸推向一個新高
同時,HDMI端口讓我們可以將手機上播放的視頻、瀏覽的圖片同步輸出到平板電視等外接設備上;還有3D概念的出現,讓我們不用戴上專門的眼鏡,就能在手機屏幕上感受裸眼3D的效果--雖然技術上還非常不成熟,但至少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這些都為普通用戶日常的使用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它們當中不少還將在2012年繼續完善。
六、2011手機行業回顧:消失和將要消失的
最后:那些消失和將要消失的
每年的行業都有無數新的進展,但相應的,也有不少將要告別我們的品牌或應用。在2011年我們同樣經歷著這一切--喬布斯的離開就是如此,此外,惠普一度宣布徹底放棄WebOS系統的所有,包括系統與終端的開發都將徹底砍掉,雖然新CEO上臺之后調整了方案,將WebOS系統改為開源,希望未來通過開源社區的力量來推動這件事,但WebOS在官方角度已經不會是主導,曾經無比經典的Palm時代其實已經徹底結束了。
?
惠普webOS
WebOS讓人痛心(畢竟收購Palm花費了惠普12億美元之巨),而品牌名稱的改變也同樣讓人唏噓。在10月底,索尼正式宣布將以總價10.5億歐元,收購愛立信持有的索尼愛立信公司另外50%的股權,從此將索尼愛立信收歸自己旗下,由此,通信行業的老兵愛立信徹底告別了消費級終端市場。
隨后有消息稱索尼已經決定在2012年年中就將全面使用“索尼”品牌,這意味著“索尼愛立信”品牌也將在半年之后離我們遠去。不知不覺索尼愛立信已經陪伴了我們十年,現在它的離開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索尼愛立信”手機品牌或將成為歷史
Symbian也同樣如此。在圣誕節前夕,諾基亞在自己的官方博客當中公布了將要告別“Symbian(塞班)”這個命名的消息,此后系統的名字將直接用它的“本名”(如Symbian Belle改為“Belle”)。雖然這并不影響用戶得到的服務,但“Symbian”這一名字本身就是一個無可取代的傳奇,現在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
別了Symbian(塞班)
不過,正如全年中行業大趨勢滾滾向前一樣,一些“消失”也并不代表退步,反而正醞釀著新的可能--有句話說得好:“當一家公司開始做減法了,說明這家公司正在進入正軌”,整合進消費電子領域鏈條的未來的“索尼手機”、蓄勢待發力爭重新上路的諾基亞,都將成為我們對2012年關注和期待的重點。而告別一年又是新的一年,看各大廠商推陳出新各種競爭,看行業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全新的體驗,這樣的樂趣也將繼續,我們來年再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