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興將重新將中國市場最為重要發力點,2017年對于中興來說,可以說有喜有憂。中心表示中國市場是自己的短板,國內消費者也在漸漸遺忘中興。對于想要重返國內市場舞臺中心的中興手機,未來一定是困難重重的形式。
中興手機業務在連續三年多持續下滑后,終于正式對外界吐露了心里話:中國市場是自己的短板,正計劃將在國內市場重點發力。
相信聽到這個消息,很多擔心中興處境的人會舒一口氣,這說明昔日沙場老將正在嘗試改變現狀。然而,如今的國內市場對于想要重返舞臺中心的中興來說,路途中早已布滿荊棘。
中興遺忘了國內市場,國內消費者遺忘了中興
2017年對于中興來說,可以說有喜有憂。
喜的是,在經歷了多次處罰和專利糾紛之后,中興依然在美國市場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要知道,北美市場是很多國內手機廠商出海攻堅的第一關,同時也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因為北美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發展,決定了這里產生的利潤是很多其他地區市場不可比擬的,也就注定北美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即便是叱咤全球市場的華為,在北美市場也備受掣肘。
相對而言,中興的確建立了國產手機廠商在北美市場的優勢壁壘,這與它在當地連續多年的本土化深耕,以及與運營商的合作機制不無關系。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到,中興從1998年就開始在美國進行本土化運作,到2017年僅在美國就有14個辦事處,4個研發中心,2個分發中心和1個服務中心。看得出來,中興在美國市場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也因此為自己在當地市場打下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但是,小編從中興手機的銷售數字變化中發現一個關鍵信息。2015年中興智能手機全球發貨量為5600萬部,2016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約為3556萬部,而2017年中興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約2500萬部。從這一組數字的變化不難看出,即便在美國市場拿到了第四名的成績,中興整體海外市場的表現仍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同時,讓中興憂的是,中興2017年全部手機出貨量中,國內份額只占到10%??赡苁怯捎谠诤M馐袌鐾度肓颂嗟男牧?,以至于“遺忘”了自己的“大后方”——國內市場,而這就成了中興目前最大的憂患。
相比對北美市場的重視,國內市場顯然被中興打入“冷宮”很多年。無論是營銷渠道、產品研發、消費者維護、市場宣傳等各個方面,中興都鮮少作為。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居然能有一家曾經的主流手機廠商能夠在國內市場做到一年多沒有旗艦機面市。
好在,國內消費者終于等到這一天。1月19日,中興將2017年10月就在美國發布的旗艦機帶回到國內市場,讓國內消費者有機會一睹折疊屏手機的真容。
不僅如此,已經履職8個月之久的中興通訊CEO程立新,也終于第一次出現在國內公眾面前。雖說程立新并不是通訊行業的新兵,而是有著十幾年經驗的老人,但對于國內用戶來說,他這次首秀未免太晚了些。
更讓人揪心的是,日前運營商世界網根據運營商在網數據發布了《2017年度手機在網用戶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各個品牌手機在網用戶的占比,中興的在網用戶比例僅有0.58%,暫且不跟蘋果、華為等品牌比較,中興甚至都比不上自家小弟努比亞的0.93%。不知看到這樣的成績,中興是何感想?
小編除了吃驚,還感覺到惋惜。小編跟幾個95后聊選擇手機品牌的時候,中興并沒有出現在他們的備選名單里,而答案多是小米、華為、OV這些份額較高的品牌。
看到中興對國內市場的態度與在國內市場的成績,讓小編想起了牛頓第三定律所說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中興“遺忘”了國內市場,而國內消費者也自然遺忘了中興。
痛定思痛之后,中興仍難“中興”
不過,這屆中興手機業務負責人似乎與此前被連續調換的有些不同,程立新愿意承認中興在國內市場的現狀,也透露將多方發力?!爸信d肯定會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高效的、對消費者最有益的道路?!背塘⑿卤硎?。
只不過,如今的中興在國內可以說是知名度幾乎消耗殆盡,在這種情況下,中興能夠在程立新和折疊屏的回歸中實現“中興”嗎?
小編與多位手機行業分析人士交流了對于中興的看法。其中有聲音認為,中興作為一家老牌手機廠商,其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對于供應鏈和研發能力也要比一些中小手機廠商有優勢,如果有明確的市場計劃,逐漸回歸主流也不無可能。
不可否認,中興有很深的產品積淀,對于一般的中小手機廠商而言會是一個勁敵。然而,中興在2015年之后逐漸走到了下坡路上,并且沒有及時踩住剎車,從前三一路滑出了前十,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小編認為,面對現今的國內市場,中興想要搶到一定的份額無疑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它需要跨過的坎兒,不止一道。
市場空間越來越狹窄,中小廠商的機會愈加渺茫,遺憾的是,中興深處其中。近日,調研機構GFK發布了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報告,其中華為1.02億部再次登頂,OPPO以7756萬部排在第二位,vivo以7223萬部緊隨其后,蘋果和小米分列四五位,而中興已經不在前十名的榜單當中。
在頭部手機廠商亮眼的數字背后,還有一個更令人焦慮的現實,就是僅頭部這幾家手機廠商就拿走了國內手機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其余幾十家手機廠商要分食剩下的20%。GFK進一步預測,未來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將呈現T型,腰部和底層廠商的空間還將進一步被壓縮。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中興想要提升份額,將難上加難。
更嚴重的問題是,中興在國內不僅份額減少,還深陷低端市場桎梏。中興去年2500萬智能機的出貨量中,國內市場只發出250萬部,其中有一部分還是低端機型。據小編了解,甚至在部分三四線城市,中興已經被很多消費者用來做備用機,理由就是“便宜還是個牌子”。
其實,中興的Axon系列曾經是對比華為Mate系列的高端機型,但產品競爭力不明顯、低調的市場宣傳,以及中興更加重視海外市場,導致一度在2015年小有名氣的天機系列在2016年開始消沉。一位手機行業分析人士看來,中興沒有將天機的勢能延續下去,加上連續一年半多沒有旗艦機,成為中興高端陣地失守的導火索。因此,定位低端的B系列,逐漸成為中興在國內的主要出貨組成,這就給消費者留下了低端的印象。
此外,中興的產品多數也是乏善可陳。即便是最新的Axon M除了折疊屏是一個亮點以外,各方面的工藝配置都相對落后。比如芯片方面,M搭載了驍龍821,這已經是2016年國內主流機型使用的芯片,而中興將其使用在2018年推出的主力產品中。難道,中興認為消費者的智商稅很容易拿到嗎?
當然,作為第一款折疊屏產品,中興Axon M也有一定的價值。2017年是全面屏爆發的一年,所有主流廠商無一例外都在在旗艦機上使用的全面屏,甚至連千元機都打這一概念。上述分析人士告訴小編,以目前中興在國內的競爭力,沒有跟風全面屏是比較明智的做法,而折疊屏至少可以證明中興的研發實力。
其實,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折疊屏產品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畢竟很多人都是同時多任務操作,來回的跳轉還是會影響使用體驗,折疊屏可以實現雙屏幕同時運行,這個要比普通的分屏功能更適合。
不過,小編無法預判2018年是否會是折疊屏的天下,雖然已經有消息表明三星也在研發折疊屏產品,但從培養市場來看,即使折疊屏是以后的趨勢,也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而時間,就是中興最缺少的資源。
結束語
從2015年下滑開始,中興沒有及時調整國內市場戰略,而是重點布局海外市場,追求全球性企業,其實就為今天埋下了隱患。小編始終認為,作為一家幾十年積淀的企業,中興肯定能看得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中興已經回過神來,只不過在下坡路上滑得已經太遠,想要重回舞臺中心,中興幾乎要重塑品牌形象,需要向上攀爬很久。小編最后想說的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