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首度回應入股中芯國際:不是想吃掉對方
12月2日,國內半導體行業年度盛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年會在福建廈門召開。作為會議最高等級——白金贊助商,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的高調出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就在半個多月前,臺積電剛剛與大陸本土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就長達6年的專利糾紛達成和解,臺積電獲得了2億美元的和解金以及中芯國際10%的股權。加之近期兩岸官方交流頻繁,有關***面板及半導體企業投資大陸解禁的呼聲空前高漲。結合這些背景,臺積電此次的高調動作參與不禁讓人聯想:臺積電在大陸是否要有“大動作”?
會議間隙,臺積電“2號人物”、副董事長曾繁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我們是被動的
《21世紀》:很多人對你們與中芯國際官司的結果很詫異。臺積電為什么想要獲得中芯國際10%的股權?
曾繁城:給10%的股權不是我們提出的,是中芯國際提出來的,我們是被動的。幾個月前我被指定來負責談和解的工作。我的觀點也是盡快要結束掉,不要一直打,對兩家都不好。9月份的時候大家談得都很好,當時也沒有這些條件,但是中芯國際內部自己出現問題,一直沒有按照當時說的及時達成和解協議,一定堅持要打到最后。所以才有了這個結果。
我們一直強調,不會介入中芯國際的運營中。我們沒有意思要“吃掉誰”,我們也沒有進入董事會。我們也不能進入董事會,除非百分之百買下中芯國際的股權,否則就有壟斷嫌疑。
《21世紀》:臺積電接受中芯國際的股份還需要經過***當局的批準,由于目前***對于投資敏感高科技尚未全部解禁,如果方案被否決,臺積電打算如何處理?
曾繁城:也可能中芯國際把股票賣掉然后向臺積電支付現金,會有別的方式。
《21世紀》:現在臺積電既是中芯國際的股東,又是他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如何處理這種關系?臺積電有沒有考慮進一步增持中芯國際的股票,透過中芯國際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
曾繁城:我們不進入董事會,中芯國際的經營他們董事會自會有安排。未來會怎么樣,坦白講,現在不清楚,但我認為,兩岸關系解禁、產業交流真的很自由之后,很多事情都會發生。
盲目建廠是不對的
《21世紀》:最近兩岸官方交流很頻繁,關于***“兩兆產業”(半導體和面板)到大陸投資的限制,目前島內有沒有松動跡象?臺積電未來有沒有進一步投資大陸的計劃?
曾繁城:前段時間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過來,也提到在幾個領域兩岸可以加強合作,這個問題最近在***討論得很熱烈。我個人認為不久將來肯定會有某種程度松動。至于松動到什么程度,我想至少能夠達到跟美國一樣,英特爾在大陸能做什么,我們也應該能做。先進技術方面,不止是90納米,我想甚至65納米都可以做。
進一步投資是會有的。目前上海松江工廠的月產能是28000片。我們已經準備明年把一些設備運過來,把產能提到4萬片。
《21世紀》:臺積電未來對大陸設計產業的發展是如何看待的?
曾繁城:我已經注意到,大陸已經出現系統公司帶動設計公司發展的情況,比如華為和海思半導體,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也是大陸做設計產業的優勢。現在我們向國內客戶提供OPI平臺,包括這次主推汽車電子平臺,是希望與設計廠商找到一個簡單合理的方式,大家在這個生態里面共同產生一個整體效益、創新效益。
中國市場很大,但是芯片設計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雖然這兩年取得了很多進步,但是大陸設計進步還是比較慢,主要原因是還沒有擺脫“一代拳王”的問題,也就是一個公司還主要依靠一款產品來打天下。同一個產品,一定要做兩三代,還要有第二個產品,做兩三代,才有可能成功。我認為在TD-LTE領域,大陸出現好的設計公司的機會很大。
國內這幾年65納米技術需求很多,雖然大量生產還沒有,但是設計都在做。我覺得在TD-LTE方面,65納米技術還是有點晚,應該及早介入40納米技術的研發。我們國外用戶都在用40納米的工藝在做LTE。LTE應用要到三年以后才有應用。如果三年以后國內設計公司再來用40納米,那是可能國際水平已經到28納米了,所以每家公司的CEO要拿捏好這個趨勢。
《21世紀》:大陸政府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國內芯片代工企業的整合,比如上海的宏力半導體和華虹NEC,也有人認為未來中芯國際可能會加入,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曾繁城:早在五六年前,我就很誠懇地給半導體協會余理事長提過建議,盲目建廠的思路是不對的。大陸應該把重點放在芯片設計領域,這個是必須的,現在看情況也是一樣。做半導體設計大陸比***有優勢,因為有華為、中興通訊這樣的系統公司,***沒有,政府可以鼓勵讓這些公司幫助設計公司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完全有可能誕生大的設計公司。
對于地方政府的投資,我覺得就像山寨,山頭太多了。從英特爾在美國的經驗來看,他在那么多地方設立工廠,效率其實并不是很好。臺積電現在所有的制造工廠都在新竹和臺南,距離很近,方便互相支援。大陸地方太大,無論從成本、資源協調還是運營維護角度來說都達不到完美。制造也必須講究有產業鏈,有集群生態。這方面中央政府要規劃。
芯片業提前反彈
《21世紀》:去年此時張忠謀指出,業界需要認清經濟形勢的嚴峻性,盡快行動起來。一年過去了,臺積電實際運營情況如何?從目前訂單情況來看,經濟開始復蘇了么?
曾繁城:經濟學家的預測都是不準的,去年大家都比較悲觀,說如果2010年能夠回到2008年的營收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看起來,這種反彈至少可以提前一到兩個季度,這要歸功于中國的山寨產品。臺積電在庫存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半年多來我們看到高端技術幾乎沒有什么應用。現在情況稍微好一些,美國市場剛剛開始逐漸恢復。
《21世紀》:在經濟危機中我們看到全球芯片代工產業發生了變局,先是在中東資本支持下出現了Global Foundry,接著只做存儲芯片的韓國三星也宣布要進入邏輯產品代工領域,業界認為這兩家企業將對臺積電構成很大威脅,您怎么看待與二者的競爭?
曾繁城:任何人都是可敬的對手,只要大家公平競爭就沒有關系。三星技術實力很強,我個人很佩服三星,我是看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三星成功的方法很簡單,沒有技術就買技術,然后同時與授權技術一起做研發,第二年自己做研發,第三年就開始自己做設計。三星的成功說明,無論如何不要忘記建立自己的技術能力。
三星為什么要進入邏輯產品代工?目前存儲芯片占整個芯片市場的25%-30%,三星已經做得很好,CPU芯片占25%-30%,這塊全被英特爾和AMD拿走,剩下的就是臺積電做的邏輯產品,這塊產品類型很雜,總量大概是40%左右市場。三星想要繼續擴張,就要進入新的市場。但是,我認為做代工和做產品的思路非常不同,做自己產品是你要把別人打死,做代工是要幫助越多人越好,三星要改變這個心態很難。除非單獨成立一個公司,否則很難。目前看起來三星在這方面沒有重大突破。
另外已經比較擔心的對手是Global Foundry,它的技術來自IBM,最近又收購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很有實力。但是我始終認為,做代工服務要成功一直講三件事情:第一是技術一定要領先,不是最領先至少并駕齊驅,第二制造要非常卓越,第三個服務要強。這三項缺一不可,競爭對手能不能建立起這種優勢,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做起來,這也是臺積電這么多年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1世紀》:芯片產業已經步入成熟,爆發性成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臺積電已經開始在新能源領域進行規劃,能否介紹一下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未來是否會在大陸進行相關投資?
曾繁城:是的,我們正在規劃“綠色產業”的投資,都是光電的東西。LED需要一些技術,我們有一點優勢。看到未來有前進空間,我們會想辦法參與,但是投資效益究竟會怎樣,這是要評估的。新能源產業估計營收量會很大,但是投資回報是不是會那么好,現在看不清。
是不是到大陸投資?我覺得是有可能的。新能源應用方面,中國是很大市場。生意在這邊,制造也會在這邊。至于通過什么方式,投資本地公司還是蓋廠?要看具體評估情況,都是有可能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