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倍受爭議的“不限量”套餐已悄然消失。據全媒體記者了解,三大運營商的官網已不見“不限量”套餐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放心用”、“敞開用”、“暢享”等字樣。
“不限量”其實是舶來品
“不限量”套餐,其實是美國電信巨頭AT&T最先推出的。AT&T是最早開始提供“不限量”數據套餐的電信運營商,使用這個套餐的用戶可無限量地使用移動數據流量。但一年之后,AT&T就遇到了數據激增帶來的網絡壓力,同時用戶體驗顯著下滑,這促使AT&T在兩年后取消了“不限量”數據套餐并對超限用戶進行限速。
在2017年,美國最新版“不限量”套餐重出江湖,但從推出之時就明確了超額限速條款,如用戶的月流量超限(限額從22GB至30GB不等),聯網終端在網絡繁忙或是擁塞區域會被限速。
我國最早的“不限量”套餐來自2017年1月的中國聯通兩檔“冰淇淋”套餐,用戶當月累計流量達100GB后就會關閉上網功能,后來大王卡將所謂的不限流量概念提高了新層次。隨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也紛紛推出“不限量”套餐,我國的運營商流量拉鋸戰愈演愈烈。
“不限量”廣告引爭議
運營商為搶占市場,開始在廣告中強調套餐中流量“不限量”而沒有告知限速、限網等措施,給用戶帶來不良體驗。
沈陽市民王先生在當地中國移動客服推薦下辦理了“不限量”套餐。放開使用的他有一天突然發現手機的網速變得非常緩慢。王先生咨詢客服之后被告知,他所屬的套餐在使用的流量達到10G以后,網速便會被限制。而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在辦理套餐的時候工作人員沒有特別提醒他。
宣傳整改落到實處
6月7日,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提出四點要求:要求企業提高認識,增強用戶的獲得感;要求企業不得夸大宣傳,對于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要求企業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優惠幅度,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要求企業加強資費公示,完善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8月,湖南省工商局會議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钡囊幎?,“不限量”套餐廣告屬虛假廣告。
離工信部對電信運營商“不限量”套餐宣傳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已過去了4個月,運營商的“不限量”宣傳終于落到了實處。
據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了解,三大運營商的官網已不見“不限量”套餐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放心用”、“敞開用”、“暢享”等字樣,且在廣告明顯位置和詳情頁明顯位置標注“達量降速”、“溫馨提示”的限速說明,并在詳情頁中對套餐具體限速措施進行了詳細說明。
用戶的錯付,運營商的辜負
但對于運營商“不限量”套餐的更名,部分用戶并不買賬。部分用戶認為除了名字更換之外,其他并沒有改變,包括價格、套餐內容等等,并對此評價為 “換湯不換藥”,有網友表示:“我以為會變成真正的不限量,沒想到是只改名字?!?/p>
運營商的這種“換湯不換藥”,在業內資深分析師金峰看來,更多的是運營商“無奈”之舉。首先,對于“不限量”的理解,運營商認為是不限數量,公眾和監管部門則要求不限數量+不限速度;其次,對于服務面的理解,運營商認為95%的用戶,自由自在即可,而公眾和監管部門則認為,那些極端場景,例如每月消耗數T,也必須被有效服務;第三,對于網絡承載的理解,運營商認為網絡資源是有限的,而公眾和監管部門則認為網絡資源無限,不夠就隨時擴容。
正因為理解上的差異,最終運營商無奈選擇了妥協,在提供“不限數量+不限速度+沒有封頂”的套餐與修改宣傳上,運營商選擇了后者。
真正的“不限量”何時來?
但從技術角度看,“不限量”也是目前無法實現的。通信技術專家余小游談到,移動通信網絡是全體入網用戶乃至全社會的公共資源,移動通信運營商采取“達量限速”,本意上是為了讓用戶公平、合理地使用這一公共資源。
余小游說,如果不限速,就會導致移動通信系統用戶容量下降,一部分用戶毫無節制地使用高清視頻和虛擬現實游戲等多媒體業務的同時,其他用戶則無法正常使用打電話和瀏覽普通網頁等基本業務,或者達不到理想的用戶體驗。由于移動通信小區內的總流量是有限的,如果流量集中到少數熱點用戶,就會導致其他用戶網速下降?!斑_量限速”客觀上反證了實現“流量不限量”的不容易。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