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引腳輸出模式中推挽輸出與開漏輸出電路原理區別
2023-10-31 16:48:251030 本應用筆記主要闡述了為何 TEC 系統設計需要考慮輸出限壓和輸出限流,以及 SLM8834 如何在應用電路中設定 TEC 最大電壓和最大電流輸出,同時介紹了 SLM8834 輸出限壓和輸出限流電路的工作原理。
2023-10-30 11:35:301019 差分輸出是一種電路設計技術,主要用于提取信號的變化情況,以及對信號進行放大和處理。差分輸出將輸入信號通過差動放大器進行放大,然后輸出兩個相位相反的信號。
2024-01-31 18:17:12400 1.開漏輸出和推挽輸出的區別開漏輸出只能輸出低電平,需要上拉電阻才能輸出高電平;推挽輸出既能輸出低電平又能輸出高電平。(點擊查看: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詳細解釋)2.懸空輸入、模擬輸入、上拉輸入、下拉
2022-01-25 06:31:38
開漏輸出模式下不外接上拉電阻有驅動能力嗎
2023-10-15 13:28:20
開漏形式的電路有什么特點?在STM32中如何選用IO模式?
2021-03-17 07:23:13
開漏輸出模式
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 20mA 以內)。
開漏形式的電路有以下幾個特點
2023-06-20 08:38:36
以STM32參考手冊中的GPIO輸出配置圖為例:看到輸出驅動器虛線框中的內容,輸出驅動器中的P-MOS和N-MOS兩個MOS管就是實現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的關鍵。推挽輸出模式下,P-MOS和N-MOS
2022-02-28 06:48:51
推挽輸出:輸出高電平時,T1導通,T2截止,IO口輸出高。輸出低電平時T1截止,T2導通輸出低電平。ODR輸出高電平后,讀取IDR無法讀取到IO口當前狀態。 開漏輸出:T1被屏蔽,輸出高電平是1
2018-07-04 08:12:25
作為基本輸入IO,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涉及的知識點就是高阻態;作為輸出IO,相比于輸入復雜一些,工作模式主要有開漏(Open Drain)模式和推挽(Push-Pull)模式,這一部分涉及的知識點比較
2020-08-26 08:09:56
IIC通信協議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開漏輸出的作用IIC為什么用開漏輸出和上拉電阻
2021-02-26 06:48:42
來源 中國電子網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推挽結構一般是指兩個三極管分別受兩互補
2016-06-29 11:11:00
來源網絡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推挽結構一般是指兩個三極管分別受兩互補信號的控制
2017-03-21 09:20:02
推挽輸出:可以輸出高,低電平,連接數字器件;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推挽結構一般
2022-02-08 06:50:38
本帖最后由 MMCU5721167 于 2017-10-12 10:53 編輯
來源 網絡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
2017-10-12 10:41:10
來源 網絡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 推挽結構一般是指兩個三極管分別受兩互補信號
2018-03-20 16:19:06
請問GPIO只有開漏輸出,沒有推挽輸出模式嗎?
2018-10-23 09:20:39
STM8L051推挽輸出PC口無反應,是什么原因?開漏輸出可以使用
2016-07-26 11:18:49
大神們好! 小弟新手一枚,關于stm32GPIO寄存器操作有些疑問,望大神們不吝賜教。 具體描述:1、我做DS1302實驗,對端口分別設置為2個推免1個開漏輸出,時鐘芯片上加了4.7K上拉電阻
2014-03-17 12:05:08
復用開漏輸出、復用推挽輸出:可以理解為GPIO口被用作第二功能時的配置情況(即并非作為通用IO口使用)?最后總結下使用情況:?在STM32中選用IO模式?(1)?浮空輸入_IN_FLOATING
2022-01-13 08:17:34
“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的模式。這里的電路會在下面很詳細地分析到。 TTL肖特基觸發器:信號經過觸發器后,模擬信號轉化為0和1的數字信號。但是,當GPIO引腳作為ADC采集電壓的輸入通道時,用其“模擬
2022-12-22 18:10:27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l2c連接設備的時候需要配置成開漏輸出,目的是為了避免總線上信號的混亂。但是我一直不明白,配置成別的輸出方式怎么就會引起總線信號混亂???望高手解答我的疑惑。
2019-06-03 02:46:44
推挽輸出:可以輸出高,低電平,連接數字器件;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 推挽結構
2015-03-08 15:32:18
拉輸入(5)GPIO_Mode_Out_OD開漏輸出(6)GPIO_Mode_Out_PP推挽輸出(7)GPIO_Mode_AF_OD復用開漏輸出(8)GPIO_Mode_AF_PP復用推挽輸出以下
2018-12-27 13:24:48
拉輸入(5)GPIO_Mode_Out_OD開漏輸出(6)GPIO_Mode_Out_PP推挽輸出(7)GPIO_Mode_AF_OD復用開漏輸出(8)GPIO_Mode_AF_PP復用推挽輸出以下
2018-12-27 23:04:44
為什么開發過程中有些不帶光耦隔離的繼電器需要引腳開漏輸出控制
2023-11-03 06:41:40
1、什么是上拉下拉、什么是開漏輸出和推挽輸出?其實很簡單。推挽輸出就是你想輸出1就輸出1,想輸出0就輸出0。但是對于你沒有用到的IO口,它處于懸空,他要是處于電磁干擾咋辦,可能不小心感受到了高電平
2022-01-17 07:44:02
準雙向口、開漏輸出、推挽輸出結構介紹1. 準雙向口結構準雙向口,也就是說不是真正的雙向口,真正意義上的雙向口是需要通過設置專門的“輸入輸出方向寄存器”將IO口設為輸入模式或者輸出模式,才能實現對應
2021-11-30 08:08:58
單片機I/O開漏輸出詳解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我們先來說說集電極開路輸出的結構
2021-11-24 08:11:44
1.單片機IO口開漏輸出和推挽輸出有什么區別?開漏輸出:開漏輸出只能輸出低電平,如果要輸出高電平必須通過上拉電阻才能實現。就類似于三極管的集電極輸出。推挽輸出:推挽輸出既可以輸出低電平,也可以輸出
2021-12-07 06:13:45
單片機的推挽輸出、開漏輸出、準雙向IO對于剛開始接觸單片機的小伙伴,肯定對于推挽輸出、開漏輸出這些單片機的內部結構一臉懵逼,故寫此文為各位單片機小白解答疑惑1、推挽輸出推挽輸出既可以輸出低電平,也
2021-12-13 07:10:15
IO口的開漏和推挽輸出如何使用?
2019-09-08 23:40:17
(ADC采樣用的就是這個模式)開漏輸出(開漏輸出本身沒有輸出能力,使用的話必須外接上啦電阻,根據Vcc的不同,直接決定開漏輸出的輸出能力)推挽輸出復用開漏輸出復用推挽輸出要點亮一盞LED燈,首先要使能
2015-07-31 14:40:49
在STM32的引腳配置中,我們經常看到:推挽輸出,開漏輸出,上拉,下拉,浮空等術語,這些都是什么意思?應用場合有何不同?本文將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2021-12-01 07:10:16
推挽輸出與開漏輸出的區別 推挽輸出:可以輸出高,低電平,連接數字器件;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
2011-11-18 22:05:24
推挽輸出與開漏輸出的區別是什么?STM32 UART怎么使用?
2021-12-10 07:37:35
1.推挽輸出使GPIO口輸出高電平或者低電平主要寄存器為端口配置地寄存器和端口配置高寄存器,每四個位控制一個GPIO.2 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推挽輸出結構是由兩個MOS或者三極管收到互補控制的信號控制
2022-02-24 07:20:13
本帖最后由 gk320830 于 2015-3-4 23:01 編輯
推挽、開漏、強上拉、弱上拉、強下拉、弱下拉輸出
2012-08-20 14:02:21
集電極開路輸出結構與推挽輸出結構有什么不同?開漏電路有哪些特點?在使用開漏電路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4-19 10:41:41
有沒有這樣的元件,比較類似74HC595+ULN2803的組合體能串行轉并行,并且是開漏或開集輸出的,輸出能力最好能每路都大于500maDM134和MB15026有人給我推薦這倆,但是這倆的每路輸出電流都太小了求個能滿足需求的芯片,有代理有的話,直接留個QQ號吧
2017-06-20 17:11:16
)GPIO_Mode_IPD 下拉輸入 IO內部上拉電阻輸入(4)GPIO_Mode_IPU 上拉輸入IO內部下拉電阻輸入(5)GPIO_Mode_Out_OD 開漏輸出 開漏輸出就是不輸出電壓,低電平
2019-10-12 15:07:31
我翻看庫文件和規格書發現都沒有開漏輸出的相關說明或者實現,請問是沒有開漏輸出還是我忽略了什么呢?
2022-10-09 06:21:07
我以前設計電路時,單片機I/O輸出都是用開漏,外加電阻上拉,感覺安全,如果I/O輸出連線短路不至于把單片機燒了,現在公司買了一批數字NPN三極管(里面帶電阻的三極管),單片機輸出到這種三極管的話就得
2019-09-26 04:49:55
推挽輸出:可以輸出高,低電平,連接數字器件; 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 推挽
2018-06-28 10:32:42
本人最近在學習stm32,手上剛好有一塊stm32f072的板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疑惑,在這里提出希望大家指點一二!在點燈的時候,IO口配置為輸出模式,而輸出模式可以分為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
2019-03-22 04:54:38
親愛的開拓者,誰能給我這個電阻的阻值在PSoC 5開漏輸出高阻抗狀態時提供。 以上來自于百度翻譯 以下為原文dear develpers, can anyone give me the value
2019-07-30 06:31:49
這是一本單片機書上講開漏輸出的例圖,我感覺有問題。
mos管的漏極電壓取決于柵極電壓,并不是i/o口在控制柵極,不管柵極高還是低,i/o口并沒有在輸出或者控制,這樣的電路有什么用途呢?
還是例圖畫錯了?
2016-02-29 20:37:40
采用NPN、PNP管擴展輸出的負極性輸出穩壓電路
圖 采用NPN、PNP管擴展輸出的
2009-07-20 15:44:452392 采用NPN、PNP管擴展輸出的負極性輸出限流電路
圖 采用NPN、PNP管擴展輸出的
2009-07-20 15:45:581224 擴大輸出電壓范圍的輸出電壓穩壓器電路
2009-10-22 14:57:12784 本應用筆記詳細描述如何將AD5932的輸出編程為1 MHZ到10MHZ的掃頻。當用戶找到了頻譜上最強頻率點后,該器件可以在這個特定頻率上只傳輸一個正弦波
2011-11-28 15:23:53100 PLC晶體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的區別
2012-06-14 14:04:429145 電源設計的參考設計:1.2 W雙輸出電源,帶正輸出或負輸出
2016-05-11 11:16:337 MAX8863 線性穩壓器控制雙輸出獲得穩定輸出
2016-08-16 19:05:370 本文檔的主要內容詳細介紹的是STC89C52單片機的輸出電壓型和輸出LED型電路原理圖免費下載。
2019-04-25 18:33:087 是德科技(NYSE:KEYS)推出全新系列的單路輸出和雙路輸出電源。該電源可提供更多的可用功率,具有背景噪聲低、外形小巧、顯示屏大的特點,適合工作臺使用。是德科技是一家領先的技術公司,致力于幫助企業
2019-06-09 16:23:001629 NHR-7330系列閥位反饋控制器具有人工自整定功能、手動/自動無擾動切換操作功能和大屏幕漢顯記錄輸出狀態和顯示輸出值等,以及用作伺服放大器直接控制閥門位置的比例輸出。在該系統中使用NHR-7330儀表進行空調機組的溫度檢測以及伺服電機的正反轉控制。
2020-10-07 10:25:00653 AN-1044: 將AD5932編程為掃頻輸出和單頻輸出
2021-03-21 14:18:4810 在STM32的引腳配置中,我們經常看到:推挽輸出,開漏輸出,上拉,下拉,浮空等術語,這些都是什么意思?應用場合有何不同?本文將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2021-11-22 10:06:0727 在進行1個IO口控制兩個LED燈的實驗前,先了解一下GPIO的特性(以STM32為例)一、推挽輸出與開漏輸出的區別 1.推挽輸出 推挽輸出,顧名思義就是既可以輸出高電平,又可以輸出低電平
2021-11-29 15:21:0713 以STM32參考手冊中的GPIO輸出配置圖為例:看到輸出驅動器虛線框中的內容,輸出驅動器中的P-MOS和N-MOS兩個MOS管就是實現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的關鍵。推挽輸出模式下,P-MOS和N-MOS
2022-01-13 16:24:1019 振蕩電路的自然輸出信號是正弦波,僅包含一個基頻,不存在諧波。正弦波輸出非常適合低相噪的應用。
2022-08-04 16:12:073555 推挽輸出的一個缺點是,如果當兩個推挽輸出結構相連在一起,一個輸出高電平,即上面的MOS導通,下面的MOS閉合時;同時另一個輸出低電平,即上面的MOS閉合,下面的MOS導通時。
2022-11-21 11:56:083965 晶振輸出波形可分為方波和正弦波;也可以分為單端輸出和差分輸出。在選擇合適的波形時,凱擎小妹建議您結合波形特點和應用領域,權衡利弊后再選擇。
2023-02-06 09:18:241114 8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三態-74LVC595A
2023-02-15 18:50:480 8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三態-74LV595
2023-02-15 19:17:101 帶輸出鎖存器的 8 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74VHC_VHCT595_Q100
2023-02-17 20:01:480 帶輸出鎖存器的 8 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74VHC_VHCT595
2023-02-17 20:02:070 帶輸出鎖存器的 8 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74AHC_AHCT595_Q100
2023-02-20 18:43:310 帶輸出鎖存器的 8 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74AHC_AHCT595
2023-02-20 18:43:490 雙電源 8 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三態-74LVC8T595
2023-02-23 19:17:241 Push-Pull輸出就是一般所說的推挽輸出,在CMOS電路里面應該較CMOS輸出更合適,應為在CMOS里面的push-pull輸出能力不可能做得雙極那么大。輸出能力看IC內部輸出極N管P管的面積
2023-04-06 13:48:011107 2020年在學校調單片機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數字控制器的輸入輸出信號。當查閱其輸入、輸出描述時,推挽輸出、開漏輸出、三態輸出這些概念我真的非常難以理解,為什么起這么奇怪的名字?不就是高低電平、高阻這么幾個玩意嗎?搞這么復雜。
2023-07-02 15:56:372851 推挽輸出與開漏輸出講解
2023-07-28 14:01:401219 晶體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的區別 晶體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是電子設備中常用的兩種輸出方式。盡管兩者都可以用于輸出電信號,但存在一些重要區別。本文將詳盡、詳實、細致地闡述這些區別,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兩種
2023-08-25 15:35:222185 晶體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的優缺點 晶體管輸出和繼電器輸出是兩種常見的輸出方式,它們都有它們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不同的電路方案中,選擇適當的輸出方式可幫助電路性能更好的實現。 一、晶體管輸出 晶體管輸出
2023-08-25 15:35:251857 什么是推挽輸出 開漏輸出和推挽輸出的區別? 推挽輸出、開漏輸出和推挽輸出是數字電子電路中的三種常見輸出方式。它們的區別在于輸出電路中的硬件電路結構和工作方式,對于電路設計和應用,了解這些特性是非
2023-08-31 10:21:4413051 工程師筆記 | 使用 TIMER 輸出比較模式輸出相移信號
2023-09-18 10:58:05240 如何選擇傳感器輸出模式—電流輸出還是電壓輸出? 傳感器是一種可以感知現實中物理量的電子設備,通過轉換非電信號為電信號,將其轉換為數字量或模擬量,以便于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識別和處理。傳感器的輸出
2023-10-30 09:46:49654 編碼器:互補輸出和推挽式輸出的區別:編碼器是很常見的一種電子元器件,能將旋轉位置或線性位置轉換成數字信號輸出。在編碼器輸出的信號中,互補輸出和推挽式輸出是兩種比較常見的形式.
2023-11-23 13:53:391025 XV4001BC車載用SPI/I2C輸出接口的數字輸出,可實現角速度輸出和溫度傳感器輸出,滿足汽車導航和通訊系統的要求。SPI / I2C 輸出接口角速度輸出(16bit)、溫度傳感器輸出
2024-01-02 16:33:310 什么是差分晶振 差分晶振的優勢 差分輸出與單端輸出的差別 差分晶振,也被稱為差模晶振或差分輸出晶振,是現代電子設備中常用的一種晶振結構。它通過兩個需配對的晶體振蕩器單元來產生輸出信號。差分晶振具有
2024-01-18 11:30:06267 在函數發生器中,高阻輸出和50歐輸出是兩種不同的輸出電路設計,它們在電氣特性、使用范圍和應用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下面將詳細解釋這兩種輸出電路的特點和差異。 一、高阻輸出: 高阻輸出通常是指輸出
2024-02-23 15:36:28270 高阻輸出和50歐輸出是函數發生器中常見的兩種輸出方式,它們在使用場景、電路設計及特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本文將詳細介紹這兩種輸出方式及其區別,內容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輸出特性和電路設計 使用場
2024-02-23 15:56:03326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8位串行輸入/串行輸出或并行輸出移位寄存器74LVC595A產品數據表.pdf》資料免費下載
2024-02-25 09:22:100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