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2020年上半年發回顧與下半年形式展望研討會召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李俊峰指出,作為曾經“明日之星”的光伏發電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最為搶眼的發電技術,驗證了技術依賴的可能性。
光伏將成為最重要的發電電源
當前,全面滿足各方需求,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道阻且長,行則漸至,而“高效、安全、可靠、合規”是對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
“光伏與中國乃至全球的能源轉型息息相關,在今后一個時期將成為最重要的發電電源,它將不僅僅是一種發電技術,還關乎能源安全和就業,推動諸如電網、儲能等能源技術進步,全面符合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未來前途無量,任重道遠。”李俊峰表示。
展望下半年,在競價、平價、戶用等項目多輪驅動下,我國光伏市場將實現恢復性增長,但仍需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
光伏需要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
李俊峰指出,在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全面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要求下,能源發展需要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奠定基礎。而能源轉型的本質是告別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因此在“十四五”能源轉型問題上,能源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轉型時新形勢下能源規劃的重點。
隨著未來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光伏可以解決我國能源供應對外依存度的問題。“十四五”能源轉型步伐應該加快,應該重點關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到2025年能源總需求保持在大約53億噸標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比不低于20%。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經理唐正愷認為,光伏發電未來將在能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到2030年占比將達到23.9%?!半S著光伏發電成本下降趨勢逐漸放緩,光伏組件技術演變的方向朝著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發電量且低成本的產品發展?!碧普龕鸨硎尽?/p>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張躍火認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全面進入平價上網時代前的最后一年,行業面臨進一步降低LCOE、光伏高滲透率對電網穩定性的挑戰、光伏的間歇性特性與能量平衡等三方面的挑戰。因此,需要部件與系統創新共同推動不斷降低LCOE,組件、逆變器迭代升級,智能運維、合理的高容配比等各方面都在不斷創新,齊力助推LCOE的下降,而高比例、高滲透率光伏發展需要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
做好光伏等新能源消納工作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程晨璐介紹,新能源發展將由補貼驅動逐漸過渡為完全市場驅動,要合理安排各地區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鼓勵引導各地區積極做好光伏等新能源消納工作。要從積極推動綜合能源基地“一體化”開發外送、積極推動新能源發電就地消納模式創新、加快推進電力系統技術體系革新、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等方面入手,做好光伏等新能源消納工作。
2019年以來,我國政策密集調整、創新并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資金管理政策、光伏發電電價和項目建設管理、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平價、風光新增消納能力等政策紛紛落地?!斑M入后補貼時代,最低應該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20%、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在全部發電量中占比50%目標。因此,需要以中期滾動電力消納能力預測為前提,發揮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長效和重要作用?!眹野l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強調。
時璟麗認為,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方向不會變,消納條件是決定新增規模的因素之一,需要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保障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同時,發揮綠證及交易機制的作用、延續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通過開發項目開發市場、實施競爭配置項目等手段探索和逐步實施項目建設管理,讓可再生能源項目盡可能多地參與電力市場,最終推動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推進光伏發電向平價上網
實際上,我國光伏發電正邁向全面平價,2020年是關鍵和重要的趨向市場化階段,國家積極支持、優先推進無補貼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進光伏發電向平價上網階段平穩過渡。張躍火認為,隨著我國多地出臺新能源結合儲能及一次調頻相關政策,風光+儲能將是今后國內儲能市場的“驅動引擎”?!肮夥诤鲜枪夥弑壤l展的關鍵手段,全場景儲能系統可以為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全場景下提供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儲能在未來大有可為,將助力光伏高比例發展。” 張躍火強調。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紀振雙認為,提高光伏發電工程質量就要堅持問題導向,健全標準、理清責任、把控結果,倒逼電站建設和運營各方全過程從“粗放”到“集約”,從注重“初始成本”到注重運營期“LCOE”。具體來說,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對照可比電站標桿水平,深挖潛力,提質增效;其次要健全標準、關口前移,有效防范各類重大技術和質量風險;三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過程及最終產品質量驗證的效率和有效性,助力電站建設和運營質量的提升。
紀振雙強調,我國光伏發電面臨消納、土地、成本等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瓶頸”問題,需要企業和電網雙向聯動,標準引導,依托現代技術手段,為非水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奠定基礎。同時,借助協調聯動提高光伏發電復合化利用水平,為光伏發電打開用地空間,光伏發電的未來一定更美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