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測試技術是我國高校工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隨專業不同課程內容和名稱略有變化,如測試技術、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熱能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等。除應用背景不同外,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相同,主要介紹溫度、力、噪聲等常見物理量的測量原理和測試信號的分析方法。目前,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感器部分在課堂上教學沒有實物對象,各種不同的傳感器在學生看來都是一樣的,相似的原理介紹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而信號分析理論部分則過于深奧,學生很難理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虛擬儀器演示實驗和工程案例為主線的測試技術課程可視化教學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若干傳感器,用測量實驗來呈現傳感器工作原理;選擇若干測量儀器分析功能,用虛擬儀器技術來展現信號分析的作用;選擇若干工程案例,結合案例來介紹測試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情況。用實驗和工程案例給枯燥的內容以活力、給抽象的理論以形象,改變單一的書本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對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來說,最理想的方式是將課堂放在實驗室,教師一邊講解理論、一邊操作測試儀器,但這并不現實。為解決課堂上實驗教學環境的營造問題,我們利用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制造業的可重構測量理論”中研制的可重構虛擬儀器技術,針對測試技術課程實驗教學需要,開發了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可重構虛擬儀器實驗教學平臺(Dynamic Reconfigurable Virtual Instrument Platform)。并按照教學知識點,設計了30多個實驗,形成一個虛擬儀器實驗教學環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虛擬儀器演示實驗使知識點可視化和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后則可以用虛擬儀器實驗驗證所學理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DRVI已在我們承擔的本科生《工程測試技術基礎》國家精品課程和《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國家精品課程(網絡)中使用多年,教學效果良好。目前,國內已有約150多所大學采用該平臺進行測試技術類課程教學和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 針對教學應用的設計考慮
教學用虛擬儀器實驗平臺和科研、工業用虛擬儀器平臺在技術上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殊需求。例如,必須易學、易用;應當便于安裝、攜帶;便于組織教學和知識點演示等。功能的完善和強大不是設計時追求的主要目標。
2.1 軟件面包板模塊化插接裝配環境
在硬件電路實驗中,教師、學生常用面包板來連接電子元件和構造實驗電路。在面包板上有許多插接電子元件的小孔,將元件的管腳插接在小孔中就可以利用面包板快速搭建出一個簡單的實驗電路,十分方便。借鑒其概念,我們用計算機進程間通信的管道來模擬軟導線,再用含一組軟導線的容器構件來構造軟件面包板;然后用管道構件將虛擬儀器功能封裝為便于插接的軟元件,從而構造出一個類似硬件面包板的適合于教學應用的虛擬儀器插接裝配開發環境。應用時,教師和學生可以象搭積木一樣在軟件面包板上快速拼裝出虛擬儀器實驗系統。圖1是虛擬儀器軟件面包板的結構。
系統在技術實現上采用構件化開發方式,其優點是虛擬儀器實驗開發過程中不需要編譯、連接環節,可以實現軟元件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便于教師、學生動手操作、嘗試;另外,可以將虛擬儀器開發平臺的體積做的很小。例如,DRVI平臺大小不到5M,同時是綠色免安裝。教師、學生可以方便的用U盤將其拷貝到教室、宿舍等場所的計算機上使用。
圖1 軟件面包板結構
圖2是在DRVI上裝配出的典型信號頻譜分析實驗運行界面。
圖2 典型信號頻譜分析實驗裝配圖
2.2 瀏覽器/虛擬儀器雙屏顯示結構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按測試技術課程體系結構和知識點選擇的虛擬儀器實驗有30多個,實驗腳本、實驗說明、理論參考等加起來約有100多個電子文件。最理想的方式是采用網頁文件的超級鏈接方式對這些文件進行管理,并按教學體系對實驗進行分類、組織和查找。但虛擬儀器和瀏覽器是兩種不同技術實現形式的東西,讓虛擬儀器支持瀏覽器很難,同樣讓瀏覽器支持虛擬儀器也不容易。為此,我們利用IE瀏覽器可以作為ActiveX控件整體嵌入的特點,將IE瀏覽器嵌入在虛擬儀器界面中。為保證瀏覽器界面和虛擬儀器界面不沖突,在閱讀實驗說明等網頁文件時將IE控件最大化,將虛擬儀器界面隱藏;在做虛擬儀器實驗時,則將虛擬儀器界面激活,IE控件最小化和隱藏;也就是實現所謂的瀏覽器/虛擬儀器雙屏顯示結構。
另外,為便于在虛擬儀器和瀏覽器間做自動操作切換,我們在虛擬儀器中增加了超級鏈接控件,點擊虛擬儀器中的超級鏈接時可以自動切換到瀏覽器界面,并加載鏈接的網頁文件。在瀏覽器中則利用鉤子函數對其增加超鏈接內容辯識和過濾功能,點擊瀏覽器中的超級鏈接時,瀏覽器先判斷是網頁還是虛擬儀器實驗腳本,若是網頁則交由瀏覽器顯示,若是實驗腳本則交由虛擬儀器處理。如圖3所顯示。
圖3 用瀏覽器/虛擬儀器雙屏結構實現操作聯動
利用瀏覽器/虛擬儀器雙屏顯示結構,實驗時教師、學生可以在平臺內嵌的瀏覽器中閱讀實驗目錄、實驗內容等信息,點擊網頁中的鏈接,則可以直接調出相關虛擬儀器實驗進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
2.3 復合虛擬儀器文檔
在測試技術教學實驗設計中,一個知識點可能會分解為幾個關聯的虛擬儀器實驗。例如,在講解信號調制解調知識點時,主要內容有信號的同步調制與解調,信號的偏置調制與解調,以及載波頻率的影響等。這些內容若放在一個虛擬儀器界面中往往顯示不下,若作為不同的虛擬儀器實驗處理,使用時又要來回加載虛擬儀器腳本。
為此,我們利用了Windows復合文檔可以存儲多個文件的技術,將同一知識點中的若干個虛擬儀器腳本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復合虛擬儀器文檔。加載虛擬儀器復合文檔時,將相關的虛擬儀器實驗同時加載,并以頁幀方式層疊顯示在虛擬儀器窗口中。點擊虛擬儀器界面右側的頁幀選擇按鈕,就可以在組內的虛擬儀器實驗中進行快速切換。
圖4是信號調制解調知識點的虛擬儀器復合文檔的顯示情況。實驗時可以用頁幀在信號同步調制與解調實驗、偏置電壓的影響實驗和載波頻率的影響實驗中進行快速跳轉。
圖4 信號調制解調知識點虛擬儀器復合文檔顯示界面
2.4 Signal Basic腳本語言
教學用虛擬儀器平臺的另一個特點是必須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學生除了直接使用波形信號發生器、頻譜分析等集成在平臺中的虛擬儀器功能模塊外,還要能夠了解它們在虛擬儀器中是如何實現的;也就是說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有效值計算、相關函數計算等數學公式,自己設計出虛擬儀器分析功能。
為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利用了Windows平臺提供的VBScript腳本語言,將其集成到虛擬儀器平臺中,并添加FFT、FIR等常用信號分析函數、聲卡、攝像頭等硬件操作函數,以及畫線、畫圓等圖形功能函數,形成一個滿足測試技術課程教學需要的專用腳本語言,稱之為Signal Basic。
圖5 正弦波信號發生器Signal Basic代碼和界面
例如,正弦波信號的數學公式為:
其中A為正弦波信號幅值、f為頻率、為初相位。這個公式對學生來說絲毫不陌生,但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編程設計成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就會完全不同。圖5是用Signal Basic腳本語言設計的正弦波信號發生器的例子,只需簡單的幾行代碼就可以完成。圖中Document.xxx部分函數就是我們在VBScript中擴展的專用函數,Sin函數、For語句等常規語言元素是VBScript的自有功能。
2.5 實驗過程AVI抓屏和曲線加粗演示模式
在教學中,常常需要借助虛擬儀器實驗來對一些較難理解的理論內容進行演示。現場虛擬儀器實驗操作和演示一是費時間,二是容易出錯。為此,我們利用了Windows DirectX多媒體開發庫中提供的視頻文件讀寫技術,在虛擬儀器實驗教學平臺中集成了AVI抓屏功能,可以將虛擬儀器實驗過程直接保存為AVI視頻文件。
在用虛擬儀器進行演示實驗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波形、頻譜等曲線的線條較細,投影后教室后排的同學很難看清楚。為此,我們設置了曲線加粗演示模式。在該模式下,將實驗中的波形、頻譜等曲線用加粗的線條顯示。這點很象PPT文件和Word文件投影后的顯示區別,雖然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技術改進,但卻可以使教學演示效果提高許多。
3 測試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3.1 信號分析理論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波形分析、頻譜分析、相關分析等信號分析理論是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傅立葉變換公式、卷積分定理等常常讓學生很頭疼。為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借助虛擬儀器實驗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可視化表達。下面是我們在教學中設計的部分復合文檔結構的虛擬儀器實驗目錄,每個實驗中又含若干個小實驗:
1)典型信號時域波形分析實驗
2)典型信號的頻譜分析與應用實驗
3)典型信號的相關分析與應用實驗
4)典型信號的概率密度分析與應用實驗
5)FFT譜分析中的誤差和改進方法實驗
6)數字濾波器設計與應用實驗
………
例如,圖6是我們設計的虛擬儀器形式的信號合成與分解實驗。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傅立葉變換的工程意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圖6 波形合成與分解實驗
3.2 基于PC機測試資源的實物教學
與實驗室中開出的測試實驗相比,虛擬儀器實驗有一個不足,就是缺乏實物實驗。其實,運行虛擬儀器軟件的PC機自身就是一個含有豐富測試資源的裝置。例如,計算機上的光電鼠標是一個光電傳感器、麥克風是一個電容傳感器、攝象頭是一個CCD傳感器,計算機聲卡是一個雙通道的A/D卡+ D/A卡。
在測試技術虛擬儀器實驗教學平臺設計上我們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條件,將聲卡、攝象頭驅動集成在平臺中,形成一個基于PC的測試實驗室。學生可以PC機鼠標做光電傳感器原理實驗,用麥克風做電容傳感器原理實驗,用攝象頭做CCD原理實驗,用聲卡做A/D、D/A卡工作原理實驗。從而解決了課堂上傳感器和測試系統部分教學中因缺乏實物而枯燥、乏味的問題。
圖7 基于PC聲卡的信號發生器
這樣,我們可以不花費任何額外的硬件代價,就可以在教師上課、學生上網的PC機上建立起一個功能強大的含實物和硬件的測試實驗室。通過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測試技術的原理和應用;課后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和設計小測量裝置,在實踐中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自己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7是我們利用聲卡設計的信號發生器界面。
3.3 基于工程案例的實驗教學
為了理論聯系實際和開闊學生的學術眼界,我們還發揮課程組成員承擔過大量科研項目的優勢,從承擔的科研項目中抽象出橋梁固有頻率測量、齒輪箱振動故障源分析、汽車發動機加速過程噪聲分析等16個工程測量案例,并設計成虛擬儀器仿真模塊,集成在虛擬儀器實驗教學平臺中。圖8是轉子實驗臺模型和用其設計的軸心軌跡測量實驗。
圖8 轉子實驗臺模型和軸心軌跡測量實驗中的應用
4 結論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主旋律,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為提高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水平和質量,課程組發揮在虛擬儀器領域的科研優勢,開發了DRVI可重構虛擬儀器實驗教學平臺,使測試技術課程中因沒有實物對象而枯燥、乏味的傳感器原理部分變得具體和生動,使中抽象難學的信號分析理論部分變得直觀、形象,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很大提高。
責任編輯:g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