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將并聯電阻作為差分元件(即100Ω)放置在C1c位置上,以最大程度減少電路板占位空間(見表2中的B型濾波器)。將濾波器設計成截止頻率約為目標頻段中最高頻率的1.2至1.5倍。該截止頻率允許設計留有一定余量,因為通常截止頻率會由于寄生效應而低于設計值。印刷電路板(PCB)寄生效應可以在電磁(EM)仿真工具中進行仿真,以提高精度。
表2:ADF4351 RF輸出濾波器元件值(DNI=不插入)。
從表2可以看出,在1250MHz以下的較低頻率時,需要一個五階濾波器。對于1.25GHz至2.8GHz的頻率,三階濾波器便足夠。對于2.8GHz以上的頻率,由于此時諧波水平非常低,足以滿足邊帶抑制要求,因此無需濾波。
圖4:B型濾波器的邊帶抑制(850MHz至2450MHz)。
圖5:EVM圖。
對于使用B型濾波器(800MHz至2,400MHz)的電路,其邊帶抑制性能與頻率的關系如圖4所示。此次掃描的測試條件如下:基帶I/Q幅度=1Vp-p差分正弦波與500mV(ADL5375-05)直流偏置正交。基帶I/Q頻率(fBB)=1MHz.EVM衡量數字發射機或接收機的性能質量,反映幅度和相位誤差所導致的實際星座點與理想位置的偏差(見圖5)。表3給出了有濾波器和無濾波器兩種情況下的EVM測量結果。本例中,基帶I/Q信號是利用3GPP測試模型4,使用Rhode & Schwarz AMIQ I/Q調制發生器,通過差分I和Q模擬輸出產生。
表3:單載波W-CDMA復合EVM結果:ADF4351 RF輸出端有濾波器和無濾波器兩種情況對比(根據3GPP規范測試模型4測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