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全球基站出貨超50萬個 領跑下一代移動
全球無線基礎設備銷售額103億美元、基站出貨超290萬載頻,在全球經濟因信貸危機“有點冷”的大環境下,華為用又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再次演繹了什么叫作“此消彼長”,也為“華為、愛立信無線雙雄并立”的自評添加最佳注腳。
華為無線產品線萬飚在接受C114等少數媒體采訪時宣布了這一2009年最新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03億美元中還未計入核心網及服務的銷售額;而與2008年的70億美元相比,業績增幅高達45%。
無線基礎設施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給華為帶來的不僅僅是業績上的全新格局,更是心態上向領導者的進一步蛻變——從2G時代的跟隨者、3G時代的參與者,再到4G時代的領跑者,華為越來越關注的是無線產業的健康發展。萬飚在采訪中特別強調,華為“不做霸主”,而愿以開放的態度與主流供應商合作。
國內國際持續擴張:全球席卷103億美元
敲響過3次“冬天”警鐘的華為在2009年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在任正非熱情洋溢的2010年新年致辭中首度透露,華為2009年銷售額將超300億,銷售收入將達215億美元(http://www.c114.net/news/126/a472749.html)。
從9年前的152億人民幣到今天的300億美元,來自無線的貢獻功不可沒。據華為2008年財報顯示,無線產品線銷售額占公司整體的28%。而2009年單以103億美元無線基礎設備銷售額計,占比即已超過了34%。
在國內市場上,華為基站總出貨量超過10萬個,特別在三大運營商3G網絡份額中占“絕對第一”,成為這場直接投資達1609億元3G盛宴的最大贏家:“華為在中國聯通WCDMA網絡格局中份額占到32%左右,排名第一;在中國電信CDMA網絡格局中份額為40.4%,排名第一。在中國移動TD-SCDMA網絡格局中,鼎橋系(華為+諾西)份額超過40%,同樣也是第一。”
而在2009年GSM新增方面,華為也同樣以在中國移動超過30%的份額和在中國聯通超過50%的份額笑傲群雄。
在國際市場上,華為不僅再次鞏固了歐洲市場,更在北美有所突破。目前華為在歐洲市場上已進入了所有主流移動運營商,萬飚表示:“僅在2009年第四季度,華為就在歐洲拿到了6張網絡的建設合同,包括法國SFR、瑞典Net4mobility、挪威Telenor、比利時Belgacom等。”
據C114了解,其中與Telenor的挪威全境網絡升級合同斬獲最為豐厚,共涉及1.2萬個基站的搬遷和部署,被視為在LTE時代比肩愛立信的證明;而與瑞典Net4mobility(C114注:Telenor和Tele2的合資公司)的合同也達到5000個基站,為北歐地區最大LTE網絡獨家供貨合同。
北美市場上,2009年3月,華為相繼宣布為美國CDMA運營商Leap Wireless和Cox Communications提供CDMA設備;今年1月它還與Cox進行了LTE現網測試。8月,華為宣布成為全球最大WiMAX運營商Clearwire的主要供應商,所占份額超過30%——值得一提的是,在WiMAX突破Clearwire,其意義并不亞于在WCDMA上突破沃達豐英國、NTT DoCoMo;在CDMA上突破Verizon Wireless。
全球基站出貨超50萬個 領跑下一代移動
據華為向C114提供的數據顯示,其2009年全球基站出貨量超過50萬、市場占比近29%,離公認的“老大”愛立信僅有1%的差距。而以基站載頻計全年出貨量超過290萬。根據咨詢公司Dell’Oro的研究報告,華為的發貨量從第三季度即躍居全球第一。具體為:GSM基站出貨175萬載頻、UMTS基站出貨75萬載頻、CDMA基站出貨超過40萬載頻。
與哪些運營商合作更能看出一家供應商的地位。全球頂尖運營商中,沃達豐(Vodafone)、法國電信(France Telecom)、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美洲移動(America Movil)、Teliasonera、Telenor等運營商都選擇了華為。
在GSM/CDMA/WCDMA時代均扮演了挑戰者角色的華為,毫不掩飾對LTE領導者地位的追求。2009年8月C114從華為相關人士處首家獲悉,華為內部自評從WCDMA/HSPA來看愛立信華為無線雙雄時代已成定局,LTE及后3G時代,這一局面將會進一步得以鞏固(http://www.c114.net/news/16/a437031.html)。
對此,萬飚表示,“在LTE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參與第一波網絡建設與競爭,2G、3G我們都比別人晚了幾年才進入市場,所以我們的投入很堅持。”
據華為自測,截至2009年底,公司已經參與全球36個HSPA+網絡的部署,其中20個網絡已正式商用;參與42個LTE網絡的部署,其中含5個LTE商用合同和1個預商用合同,分別為Teliasonera挪威、MTS烏茲別克斯坦、Telenor挪威、Net4 mobility瑞典、比利時Belgacom以及中國移動TD-LTE世博項目。
此前華為LTE產品線總裁應為民在2009年GSMA亞洲移動通信大會期間曾透露,公司正在爭取來自北美的LTE訂單;在歐洲,則正在與包括沃達豐在內的主流運營商就LTE進行接觸(http://www.c114.net/news/126/a459747.html)。
“目前華為正與AT&T、T-Mobile等全球頂級運營商合作進行LTE測試,并都有很好的表現。”萬飆透露,2010年上半年,北美市場就有望實現重大LTE突破。
華為無線新格局背后:客戶化的解決方案
2009年是華為無線發展史中的關鍵一年,也是華為率先推出的SingleRAN大放異彩的一年,二者的重合絕非巧合。
“客戶不掙錢,華為不掙錢;客戶不成功,華為不成功。”萬飚在采訪中用一句華為理念精準概括了華為無線產品線乃至整個公司的成功秘訣:以客戶為中心。無論2005年提出的分布式基站,還是今天為業界廣泛接受的SingleRAN,都是華為在這一理念上所作出的創新。
“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并不是掛在嘴邊就可以。”萬飚舉例稱,在2009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運營商也面臨很大的挑戰:“數據業務在增長,但是收入卻沒有明顯增加;ARPU值下滑;網絡性能要提升,但是投資要壓縮;設備能耗高、網絡復雜運維成本太高等等。這些正是華為要幫助其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環境下,華為一方面加強對客戶的客戶(終端用戶)體驗的關注,對所部署網絡的性能“要求比運營商更高”。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幫助運營商長期演進和節省運維投入的解決方案。
針對未來運營商所面臨2G/3G/LTE同時運維的趨勢,華為2007年即投入SingleRAN的分析與開發,通過將各種制式移動網絡的全面融合,使運營商用一套無線網絡系統就能同時提供2G/3G/LTE多制式服務。不僅解決了運營商“多團隊運營多網絡”、網絡運維成本高、網絡升級不便的難題,更進一步簡化網絡結構、保護建網投資,實現面向未來網絡的平滑演進。
據介紹,西班牙電信旗下的O2德國是第一家部署SingleRAN解決方案的運營商。在此之前,O2德國的網絡面臨很多問題,覆蓋不佳、網絡性能不好、運維成本高等。部署SingleRAN解決方案之后,O2用一張網實現了2G/3G的覆蓋,網絡性能、話務量和數據業務流量都大幅度提升,網絡商用后O2的收獲很大。
“2009年,華為新獲得的合同都是采用SingleRAN解決方案的,包括幾個LTE的商用合同,客戶對此非常認可。”萬飚稱,SingleRAN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未來無線產業發展的趨勢,這比獲得多少個新合同意義更為重大。
不做“霸主” 華為領導者心態蛻變
近兩年來,華為業績的攀升,在歐美高端市場上站穩腳跟,在ITU、3GPP、3GPP2等國際標準組織擔任多個小組領導職位,成功塑造了自己“行業領導者”的形象。盡管如此,華為的心態是否已從挑戰者角色轉變過來?
“華為還是有追求的,不會做‘霸主’。”對此萬飚表示,“我自己覺得一個產業很難一家獨大,所以我們還是要開放合作,這樣產業才是健康的。我們也愿意將觀點分享給整個產業,期望在未來與主流供應商一起合作協同,把餅做大。”
同時他更宣稱,華為不會陷入惡性價格戰:“任何東西要做成功,一定要有相應的商業模式來支撐,需要產業鏈各方賺到合理的利潤,以支持下一步的發展。如果都只顧賺錢、沒有投入,最后受害的將是運營商客戶。”
2008年以來華為開始就發布電信業趨勢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無線白皮書等,華為自評這也是從領導者角度觀察產業的轉變體現:“華為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領導者,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夠預見產業趨勢,并且這些觀點和想法要能滿足客戶。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
萬飚指出,未來3到5年內全球仍有15億用戶要解決打電話的需求,而數據業務的流量將在數年內以上百倍的速度在增長,頻譜資源越來越珍貴。采用融合建網的方式,打造可盈利的移動寬帶是運營商的必然選擇:“一張網實現多種制式的網絡覆蓋,2G網絡可以用于解決話音需求,3G/LTE用來承載數據業務,而Refarming(頻譜重整)技術則可幫助運營商實現頻譜資源的重用,降低成本。”
此外他還將行業競爭比喻成高手下棋,稱要像圍棋高手一樣“走一步看十步”。華為有個理念為“用未來的技術做現在的產品”,即對客戶需求提前預見、提供有一定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比如華為的SingleRAN。據透露,“比LTE更具前瞻性的技術”華為也已開始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