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4G產業化政策漸行漸近,其受益者日漸明晰,
除了傳統的三大運營商外,設備商及視頻網站等均將受益
在3G尚未大規模普及的情形下,4G已經呼嘯而來。
10月17日,工信部科技司官員對外透露:“4G已確定首發TD制式牌照,目前工信部還在組織運營商、專家就4G頻譜劃分進行協商。”
早在9月24日開幕的2013北京國際通信展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就曾表示,4G牌照將于今年年底前正式發放。
何為4G? 簡言之,就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
相對于3G,4G有哪些優越性?4G的一大優勢就體現在視頻傳輸上。目前國際上使用的4G業務,也主要是和視頻相關的。一旦4G技術推廣,將給視頻網站、網絡電視臺等帶來很大益處。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4G產業化首先將影響三大運營商的利益分配格局,其次通信設備制造商、智能手機制造商以及互聯網視頻網站等相關產業也將受益。
三大運營商暗中斗法
10月13日,工信部正式批復同意中國移動在北京等全國326個城市開展TD-LTE擴大規模試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移動或將在全國范圍掀起4G試用放號的熱潮。中國移動對于4G的“野心”顯而易見。
相對于國內其他兩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在4G上似乎已經搶先一步。
回顧過往,在2G時代,中國移動一家獨大;在3G浪潮中卻受到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擠壓,處處受挫;現在迎來4G時代,毫無疑問它將全力一搏。
4G的牌照發放,對消費者心理的沖擊很大,中國移動將有效遏制用戶流失,特別是在核心的一線及二線中心城市,三家運營商的客戶發展趨勢將出現新的逆轉,市場份額再平衡有新動向。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都以4G建設“急行軍”的形象示人。2013年2月初,中國移動宣布在杭州、溫州、寧波基于TD-LTE網絡推出4G業務全面試商用,廣州、深圳等十余城市也陸續啟動了規模測試。更大規模的計劃是,2013年,中國移動將完成對中國主要城市及地區、近5億人口的4G TD-LTE網絡覆蓋。
從業績上看,中國移動去年凈利潤達到1293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是71億元和149億元。從工信部的角度看,這些年一直在對中國移動“特殊照顧”,其實也就是不希望移動一家獨大。
2013年,全球范圍內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縮寫。被業內認為是4G的通信版本,與2G時代的GSM 、CDMA類似,可分為FD-LTE和TD-LTE兩大類。)建設全面提速,但目前來看,利潤下滑、管道化危機,仍是全球電信運營商頭痛的問題。2013年,中國4G的商用建設進程明顯加快了步伐。
根據日前媒體報道,中國電信將獲得1.8GHz頻段(1755 ~ 1785MHZ/ 1850 ~ 1880MHz),中國聯通將獲得2.1 GHz頻段(1955 ~ 1980MHz/2145~2170MHz),這兩個頻段都不在國家劃分的TD-LTE頻段內。
而與此同時,工信部將2500MHZ~ 2690MHZ頻段都劃分給TD-LTE,這么多頻譜資源將為三家運營商共同使用。
在這場4G頻段的競爭中,有市場分析認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獲得了更好的頻段。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并非最后的對比結果,據悉,中國移動提出,基于統籌考慮3G、4G頻率的使用,希望相關部委將 1427MHz ~ 1525MHz頻段也規劃給TD-LTE系統。
受益產業全面開花
除了三大運營商,哪些行業還將分享4G帶來的盛宴?
顯而易見,4G的推廣首先對通信設備制造行業,尤其是國內的龍頭企業華為、中興等帶來機會。
業內人士估算,未來三年三大運營商的4G基站總建設數量將達到60萬個,以每個基站建設成本50萬元計算,三大運營商在基站建設方面的直接投資有望達3000億元。
中國移動日前公布的2013年TD-LTE無線主設備招標結果顯示,華為、中興、愛立信、大唐移動、諾西、上海貝爾、烽火通信、新郵通、普天等9家企業中標。據業內人士透露,中興的中標份額為26%,與華為的份額相同。
中國電信的4G招標結果顯示,中興、華為、上海貝爾分別獲得了32%、29%、16%的市場份額,新郵通和大唐移動份額都為6%,愛立信和 NSN都為4%,烽火通訊為2%。
可見,在運營商的4G設備招標中,華為、中興等國產設備商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4G盛宴的最大受益者。
其次,4G發牌將會帶來新一輪智能手機銷售增長浪潮。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使用4G網絡就需要更換手機。
根據IDC(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電信行業的市場咨詢專業提供商)預計的數據,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將達到4.5億部,增長25%,其中支持4G功能的智能手機將超過1.2億部。在終端商方面,目前包括華為、中興、酷派等國內手機廠商都已推出了TD-LTE智能手機,有的廠商則表示產品已就緒只等發牌。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電視雖然是以寬帶+WIFI為網絡支撐核心,但也將大大受益于4G所帶來的內容洪流。
另外,移動互聯網產業也許會因為4G的大規模推進有大幅躍進的可能。
LTE全面建設對互聯網視頻網站影響最大。而如上市公司樂視網一類的視頻網站,基于運營商管道的收益將提高。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內容生產企業,也將隨之受益。
與此同時,大量的編劇、導演、演員將不得不重新定位主流界面。張藝謀選擇與樂視網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電視劇甚至電影都可能由不知名的小人物制作出來或意外創造出來。繼新聞記者被微博“擠兌”后,影視劇行業和電視新聞報道的變局將很快發生。
因為4G將使用戶隨時隨地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流暢觀看高清視頻。而高品質影音的移動應用將重獲新生。當流量資費在用戶可接受的范圍內,運營商將從流量費用中受益。
由于4G的速度快、體驗好,一些有帶寬瓶頸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將能夠得到充分解放。
可以預見,手機游戲公司同樣獲益。因為在智能手機上下載APP的速度大幅提升——這有利于加強手機游戲的用戶體驗。
除此之外,如以視頻的分享、遠程的監控、云存儲為代表的云計算服務、移動電子商務,甚至連視頻通話這個在3G時代被遺忘的業務也會在4G中獲得新生。
警惕OTT業務橫刀奪愛
三大運營商除了在4G牌照上的相互競爭,在4G時代又將集體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那就是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
OTT 業務從類型上可分為綜合通信類和內容類兩種。前者包含飛信、微信等,后者則指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音樂、視頻、閱讀、游戲等產品。4G時代,帶寬更寬、速度更快,OTT業務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如果運營商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是不是反而得不償失?
這意味著,從3G到4G,網速提高了很多倍,但運營商沒有辦法收到更多的錢。不少OTT服務商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和計費,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根本無法觸及管道中傳輸的巨大價值。
為什么電信運營商總被OTT運營商搞得狼狽不堪?
因為電信業務和OTT業務的商業模式迥然不同。電信業務盈利的地方OTT業務都可以免費。以微信為例,電信運營商短信收費,微信免費;電信運營商通話收費,微信免費。
前段時間,中國電信和網易聯合推出易信,它不僅是中國電信參與互聯網業務的一次嘗試,更可被視為代表電信運營商對OTT運營商的一次反擊嘗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