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報道,富士康上市計劃被揭露,更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書,即將登陸A股,但是根據目前狀況登陸A股這段路程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同時富士康攜“工業互聯網”IPO 欲摘“代工廠”標簽。
超級巨無霸富士康上市計劃終于公布。2月9日,證監會披露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士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書,這一世界最大代工企業即將沖擊A股。
招股書顯示,富士康的大股東為中堅公司,而中堅公司是鴻海集團100%控股的子公司。鴻海精密是全世界電子產品的“代工巨頭”,創始人是郭臺銘。
不過,富士康登陸A股,還需邁過幾道門檻,包括員工勞動保障以及公司成立時間過短等。
欲摘“代工廠”標簽
本次登陸A股的業務屬于鴻海精密旗下的部分資產。
作為臺資控股公司謀求A股上市的第一例,本次沖擊上市的主體公司成立時間并不長,其前身為2015年2月設立的福匠科技。
此次富士康擬上市的公司名稱增加了“工業互聯網”字樣,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
2月9日,證監會網站掛出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下稱“反饋意見”),要求富士康補充披露公司名稱含“工業互聯網”的原因、該等稱謂是否客觀準確且有充分依據。
對于富士康而言,將名字中增加工業互聯網的字樣,顯示出其擺脫代工廠的意圖。
2017年,郭臺銘在公開演講時強調,“邀請我來做演講的時候,介紹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制造企業。其實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已經不是只有代工了。”
2月11日,記者致電富士康信息披露負責人電話,接通后為公司總機,轉接后無人接聽。
主營業務收入中,通信網絡設備銷售占比最高
不過,目前富士康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與之前無根本區別。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721.20億元、2717.62億元和3530.82億元,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分為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以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三類,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90%以上。
其中,公司通信網絡設備的銷售占比最高。2015年-2017年度通信網絡設備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7.01%、54.33%和60.75%。
富士康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業務”;同時還披露“統一的技術標準是工業互聯網設計解決方案中最重要的依據”、“工業互聯網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工業互聯網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富士康負債率一年攀升一倍
從財務角度看,富士康的業績表現較為靚麗。
據招股書顯示,富士康2015-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及3545億元。其中2016年營業收入較2015年微降0.03%,2017年營業收入較2016年增長30.01%。
在凈利潤方面,富士康2015-2017年分別為143.5億元、143.7億元和158.7億元,其中2016年凈利潤較2015年增長0.11%,2017年凈利潤較2016年增長10.45%。
不過,由于主業為代工等,富士康的毛利率與其他高科技公司相比并不高。招股書中披露,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50%、10.65%和10.14%。
富士康表示,最近一年的綜合毛利率水平雖然有所降低,但總體仍基本維持在穩定水平,公司盈利能力良好。主要原因是電子設備智能制造行業穩定發展,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呈穩定上升趨勢,公司市場地位穩固;此外,公司與客戶形成長期合作關系,訂單規模較大,銷售和采購價格相對穩定。
與龐大的營業收入相對應,富士康的資產負債表體量也很龐大。
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總資產1486億元,總負債1204億元,負債率約81%,相較于截至2016年底43%的負債率上漲了近一倍。其截至2016年底總負債為582億元,這意味著2017年富士康的負債額增加了622億元,增幅達106.8%。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合并報表口徑負債總額為1204.14?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為1203.82億元,非流動負債總額為0.32億元。公司負債主要由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應付職工薪酬等構成。
富士康負債的增加主要是因為應付賬款的增加。據招股書,2017年末,公司應付賬款賬面價值較2016年末增加337.96億元。
富士康稱,主要原因是2017年以來下游訂單量增長趨勢良好,公司相應增加了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金額。
單人用工成本為6.1萬元
龐大的收入、龐大的資產,對應的是龐大的員工隊伍。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共有員工26.9萬余人。龐大的用工量,形成了高額的人工成本。2015年,富士康主營業務的成本構成中,直接人工成本153億元,2016年為148億元,2017年上升至165.6億元。如果以近27萬名員工計算,富士康單個員工的用工成本為6.1萬元。
近期,一位自稱富士康員工曬出的工資單在網絡熱傳,他1月份只掙了2586元,但在2月份,因為加班了86個小時,所以到手工資是4275元。
早前,富士康的用工問題曾引發討論。2010年,富士康各地工廠陸續出現十多起員工墜樓事件;2013年4月,兩名新員工跳樓身亡。
記者2013年曾報道稱,單調的流水線生活和嚴苛的管理制度,被指是醞釀這些悲劇的“禍首”。機械壓抑的工作、沒休止的加班、突然而至的責罵、看不到未來的迷茫等,無不在考驗著富士康工人、尤其是“新生代工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證監會也關注到了上述問題,2月9日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富士康補充說明員工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及內部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報告期內是否存在群體性的勞務糾紛或嚴重的個體性勞務糾紛。
2016年,記者曾走訪深圳富士康,富士康已成立職工工會以開展心理咨詢、職業培訓、團體活動。
富士康在官網稱,為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集團斥巨資建設配套齊全的設施,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及生活環境,提供衣、食、住、行、醫、樂等方面的便利。
“反饋意見”還要求發行人補充披露公司“五險一金”的繳納情況、是否足額繳納、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報告期各期未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人數及未繳納的原因;報告期各期發行人及其子公司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納是否合法合規。
富士康在招股書中稱,發行人已為其境內子公司的員工辦理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成立時間短是否影響上市?
隨著招股書對外發布,不少媒體指出,富士康成立時間過短,至今不滿三年,與相關文件不符,這可能成為其登陸A股的最大硬傷。但這種擬上市公司某一方面不滿足上市要求的事并不是首次出現,之前有很多特批上市的先例。
根據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準的除外。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對此,富士康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公司持續經營時間未滿三年,公司已就前述情形向有權部門申請豁免。
記者注意到,鴻海精密成立多年,此次擬登陸A股的平臺公司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成立時間較短。
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月9日,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發《關于設立外資企業福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通知》,批準設立福匠科技,投資總額為4500萬美元,距離現在方才三年整。
2017年7月10日,福匠科技全體股東召開創立大會,作出關于設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決議,同意以整體變更的方式共同發起設立富士康股份。福匠科技的債權、債務由變更后的股份公司承繼,距離如今不足一年。
對此,一位律所人士2月11日告訴記者,富士康目前剛剛發布招股書,成立時間短這個問題是否成為上市阻礙,未來要取決于有權部門的豁免,還有待官方信息。但參考過去經驗來看,富士康這種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的企業在監管方面遇到的阻力難度不會太大,有可能享受特批待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