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和色溫的關系_白平衡和色溫的區別
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色溫、色溫與白平衡的關系后,您對自定義白平衡的好處就非常好理解了。
一、什么叫色溫(光色)
我們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顏色的——比較熟悉的,也是常掛在嘴邊的——七色光。光發出的顏色就是色溫。色溫就是指光源光譜成份的顏色。色溫的單位用(K)表示,是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Kelvin)的英文縮寫。當光線的顏色偏紅、橙、黃色時,我們就稱它為低色溫。當光線的顏色偏青、藍或藍紫色時,我們就稱它為高色溫。當光線的顏色是白色時我們就稱它為正常色溫,并且任何一種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線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顏色。
1、色溫的來歷
色溫是開爾文從零下273攝氏度對黑體進行加溫測量而來的。黑體在加溫過程中,溫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體的輻射值就升高一個值,這個值就是1K。當黑體的溫度不斷上升直到發出可見的輻射光線時,光線也出現了顏色,并且光線的顏色隨著溫度不斷的上升也在變化,這變化的光線顏色就是不同的色溫值。所以色溫是由溫度測量出來的,但只表示光線的顏色,不表示光線的溫度。
當光線的顏色偏紅橙色時,色溫值是在2500K——3200K左右。 當光線的顏色偏橙黃色時。色溫值是在3200K——4500K左右。 當光線的顏色偏黃色時,色溫值是在4500K——5400K左右。
當光線的顏色是白色時,也稱為正常色溫,色溫值是在5400K——5600K左右,其中色溫值是在5500K時光線發出顏色與正午的陽光顏色相同,被稱為標準色溫值。
當光線的顏色偏青色時,色溫值是在5600K——6500K左右。 當光線的顏色偏藍色時,色溫值是在6500K——7500K左右。 當光線的顏色偏藍紫色時,那么色溫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溫的變化情況
(1)、晴天時一天中的色溫變化:
當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為天空是呈藍紫色,所以色溫偏高。 當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暫短時刻,景物被太陽光象涂了一層淺黃色,所以此時色溫偏低。
當太陽略偏斜或頂射時,此時的色溫為正常色溫。
(2)、陰天的色溫比晴天的色溫高。
(3)、晴天陰影下的色溫比陽光下的色溫高。
(4)、晴天陰影下的色溫比陰天的色溫高。是自然光線中色溫最高的一種光線。
二、色溫(光色)與白平衡的關系
白平衡在數碼拍攝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來表示。它關系到色彩的正常還原與色調的運用,可以說白平衡就是色溫的管理器。如果拍出的照片偏色,那么一定是白平衡的設置出了問題。白平衡的設置有許多固定的模式。在運用時可以根據現場光線的色溫,選擇與其相對應的色溫模式就會使被攝物象獲得比較準確的色彩還原。白平衡相當于傳統攝影在鏡頭上加濾鏡校正色溫,從而獲得準確的色彩還原。
在白平衡模式中,每一個固定的白平衡模式都有一個固定的色溫值,并且高色溫光線所對應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低色溫值,低色溫光線所對應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高色溫值。當數碼相機選用的白平衡模式的色溫值與拍攝光線的色溫值經過平衡后,如果經過平衡后的色溫值與標準色溫值相近時,那么影像的色彩還原就正常;如果經過平衡后的色溫值仍然低于標準色溫值,那么影像的色彩顏色或是偏紅或是偏黃或是偏橙;如果經過平衡后的色溫值仍然高于標準色溫值,那么影像的色彩顏色或是偏青或是偏藍。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自己所需要的畫面色調效果去調整相應的白平衡模式,這對于業余攝影愛好者來說是比較難以把握的,需要有常年的經驗積累才能掌握的一門技巧。在我們的數碼相機中一般有以下幾種白平衡模式:
1、自動模式:自動白平衡模式的范圍大體在是在3000K—8000K之間;
2、鎢絲燈模式:鎢絲燈光線的色溫是3000K左右,那么鎢絲燈模式的色溫是8000K。
3、熒光燈模式:熒光燈光線的色溫是4200K左右,那么熒光燈模式的色溫是6800K。
4、日光模式(標準模式):日光的色溫是5500K左右,那么日光模式的色溫是5500K。
5、閃光燈模式:閃光燈光線的色溫是5600左右,那么閃光模式的色溫是5400K。
6、陰天模式:陰天光線的色溫是6000K左右,那么陰天模式的色溫是5000K。
7、陰影模式:陰影光線的色溫是7500K左右,那么陰影模式的色溫是3500K。
8、K值調整模式:可以從2500K—10000K進行數字調整。數字越高得到的色溫效果越低,畫面色調越曖。反之數字越低得到的色溫效果越高,畫面色調越冷。 K值的調整是對應光線的色溫值來調整的:光線色溫多少就調整K值多少,才能得到色彩正常還原的圖片(因為所有的色溫模式值都能從K值中調整出,所以我們一般都應該選擇此種模式來進行調整色溫)。
9、自定義模式:就是可以根據現場光線的色溫,自行擬定一個能使色彩得到正常還原的色溫模式。當環境的光線色溫比較復雜時,想要使影像的色彩得到正常還原,最好使用自定義模式。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為了讓畫面故意偏某種色調,那么在一般情況下色溫模式的運用盡量按整體色調趨向來運用。就是說如果背景及光線偏暖調,那么相機宜采用暖調效果的模式(如陰天模式)拍攝;如果背景及光線偏冷調,那么相機可以使用冷色調效果的模式(如鎢絲燈模式)拍攝。
另外,如果相機采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拍攝黑白影像,那么畫面影所獲得的反差也不同。它類似于傳統黑白攝影中在鏡頭上加不同色溫的濾鏡,從而增強或是減弱了某種色彩的影調。
對于照相機自動白平衡模式對于專業攝影師來說一般是不使用的,因為憑他們的實際經驗采用手動白平衡所得到的效果通常要好于照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模式。
提示:
1、數碼照相機上的自定義白平衡適用于經驗和操作技巧非常熟練的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所采用;
2、對于業余攝影愛好者來說,照相機上的自動白平衡已經可以應對絕大多數拍攝環境;
3、手動白平衡一旦設定合適,照片的色彩將非常之銳利,并可免去了后期的PS處理調整。自動白平衡在后期PS對色彩調整幾乎涉及到絕大多數的照片是在所難免的。而經過后期PS色彩調整的照片,往往在調整過程中會出現當其中一種色彩調整到位了,而另一種色彩卻偏色了,您必須不斷地去尋求色彩的平衡點,想找到所有色彩的平衡點有時幾乎比登天還難,這就是為什么攝影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喜歡手動白平衡的一條重要原因之所在。
許多攝影新手都會把白平衡與色溫的概念搞混淆,色溫不僅在后期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在前期拍攝時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色溫是什么
色溫這個概念大家經常看見,那么色溫到底是指什么意思呢?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就要從“黑體理論”講起了。
我們現在假定存在一個純黑的物體,它能夠將所有落在其身上的熱量吸收,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那么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于不同溫度的時候,這個黑體就會發出不同的顏色(大家聯想一下打鐵的畫面)。
鐵塊受熱,顏色發生改變
(*本圖來源于百度搜索)
當這個黑體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例如當黑體在受到相當于3000K(開爾文溫度)的熱力時,就會變成黃色,這時候我們把發出黃色光線的光源的色溫就定義為3000K。
因此,簡而言之色溫就是指光線的顏色。
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溫,例如:
1700 K:火柴光
1850 K:蠟燭
2800 K:鎢燈(白熾燈)的常見色溫
3000 k:鹵素燈及黃光日光燈的常見色溫
3350 K:演播室“CP”燈
3400 K:演播室臺燈,、照相泛光燈(不是閃光燈)等。。。
4100 K:月光、淺黃光日光燈
5000 K:日光
5770 K:有效太陽溫度
6420 K:氙弧燈
6500 K:最常見的白光日光燈色溫
當色溫越高的時候,光源發出的顏色就越偏冷,大致是經歷一個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白的漸變過程。
我們一天中的色溫也是在不停發生變化的,例如日出之前的色溫是藍色,日出之后的色溫是橙色,中午的色溫是白色,而晚上的色溫是黃色等等,引起太陽光顏色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氣層的反射作用,而并不是因為太陽的溫度發生了大幅度的改變。
色溫與白平衡
與色溫息息相關的一個概念是白平衡。所謂白平衡,即是指將白色還原為白色的過程。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身處一個黃色光源的環境之中,那么這個環境中的白色會被渲染成黃色,由于我們人眼具有“智能色偏修正”的功能,即使我們進入這樣一個環境,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適應這個環境的光源色彩,因此有可能感覺不到白色發生了異常。
人可以通過大腦的神奇來糾正這種色偏,但是相機并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這時候就需要借助白平衡的能力來實現糾正色偏的效果了。
我們可以通過為相機設置一個機內色溫值來實現白平衡的效果,當機內色溫值與外界一致時,相機就能正確的表現白色,例如現在外界色溫是4000K,我們將機內色溫也設置為4000K時,白色就能被相機還原為白色,如果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這是因為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5000K時,機器就認為外界的色溫是偏藍色的,因此需要增加黃色來中和藍色,以實現還原白色的效果,但是外界實際的色溫是4000K,因此這時候畫面就會偏暖了。同理,如果外界色溫是4000K,當我們把機內色溫值設置為3000K時,畫面就會偏冷。
不同機內色溫值形成的畫面效果
通過設置不同的相機色溫值,我們可以實現不同的畫面效果,從而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這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色溫對人心理層面的影響。
色溫與心理感受
不同的色溫能夠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能夠給人一種溫暖、溫馨、和諧的感覺,它能夠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等等意向,適合表達熱烈、明亮、柔和的場景氛圍。
暖色調照片
而冷色則能夠給人一種平靜、陰涼、寒冷的感覺,它能夠使人聯想到冰塊、藍天、黎明等等意向,適合表達清新、憂郁、寧靜的場景氛圍。
冷色調照片
中性色則能給人一種安寧、舒適、穩定的感覺,適合表達理性、中立、和諧的場景氛圍。
中性色照片
我們在后期創作的時候,就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色溫去輔助我們表達不同的感情效果。
色溫工具
利用色溫工具,我們可以調整畫面的色溫,讓畫面偏暖(黃色)或偏冷(藍色)。當我們提高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暖(黃色),當我們降低色溫的數值時,畫面就會偏冷(藍色)。
色溫工具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白平衡
我們可以利用色溫工具實現畫面的白平衡,從而得到一個更加中性的色彩取向。
例如當畫面偏藍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高色溫值,為畫面加入暖色(黃色),從而實現白平衡的效果。
同理,當畫面偏黃的時候,我們可以降低色溫值,為畫面加入冷色(藍色),從而實現白平衡的效果。
可以看到,當我們降低色溫值,為畫面加入藍色的時候,畫面中的黃色被明顯削弱了,畫面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同理,當我們提高色溫值,為畫面加入黃色的時候,畫面中的藍色被明顯削弱了,畫面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2、渲染色彩
前面我們提到了不同的色溫對人心理層面的不同影響,我們在渲染畫面氛圍的時候,就可以借助色溫的這一個特性來輔助我們表達感情。
如果我們想表達一種更加溫暖、明亮的畫面氛圍,我們就可以提高色溫值,讓畫面呈現出暖色調:
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后,畫面的光線呈現出暖色,給人的感覺更加熾熱、溫暖。
3、與色調工具結合使用
色溫工具可以為畫面加入黃色與藍色,而色調工具則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和洋紅色(品紅色),這兩個工具通常結合起來使用,綜合調整畫面的白平衡和渲染畫面的色調。
當我們降低色調工具的值時,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當我們提高色調工具的值時,可以為畫面加入洋紅色。
色調工具對畫面的影響
如果畫面偏洋紅色,我們就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從而削弱洋紅色,以呈現出更加中性的色調:
色溫和色調工具通常結合起來幫助我們調整畫面的白平衡以及渲染畫面的色彩。
例如這一張照片:
我們降低畫面的色溫值,為畫面加入藍色;提高色調值,為畫面加入洋紅色:
可以看到,相較于原圖,天空變得偏藍且偏洋紅色,二者同時對畫面產生了影響。
非常好我支持^.^
(379) 86.7%
不好我反對
(58) 13.3%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立洋光電智能調光雙色溫COB光源LD 1917技術參數配光曲線詳解圖 2023-09-08
- [電子說] FP7209:雙色溫攝影棒燈方案 2023-03-12
- [電子說] FP7127:雙色溫共陽調光方案,調光精度2%,調光深度0.01% 2021-11-17
- [MEMS/傳感技術] 艾邁斯歐司朗全新真彩顏色傳感器,可實現卓越的自動白平衡 2023-07-20
- [電子說] 你知道色溫均勻性對LED前照燈的重要性嗎? 2023-06-06
- [電子說] 闡述車燈關于功率,色溫,穿透力,燈珠個數,散熱,透鏡及反射焦距 2023-05-10
- [電子說] 還不明白車燈色溫的區別?應該怎么選色溫? 2023-04-25
- [電子說] 技術干貨分享:色溫均勻性對LED前照燈的重要性 2023-04-19
( 發表人: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