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一個很靈活抽象的概念,它可以定義為「一群人集合在一起進行一定的交互 」。就算對于區塊鏈 + 開發者這個小眾領域的社區來講,實際上也可以有很多種分類的方法。這里我只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幾種我認為比較常見的分類,至于具體的交互形式(telegram,微信等)不做討論。
區塊鏈社區劃分方法:項目,所在領域和語言。
常見的開發者社區分類,會以項目來劃分,比如:比特幣、以太坊和其它。
這些社區里面,比特幣和以太坊依然是最大的兩個社區。
還可以使用所在領域方法分類:
智能合約:例如以太坊,EOS
應用:例如加密貓,Bittorrent
貨幣:例如比特幣,門羅
基礎設施:例如以太坊,Nervos,Polkadot,Cosmos
Defi:例如Maker,0x,dYdX
這些社區里面,智能合約的開發者最多,占據了40%[1]。
從上圖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智能合約、應用、以及貨幣開發者總量變少,基礎設施和Defi開發者有所增加。
雖然由于Dapp市場遇冷導致智能合約開發者總體數量減少,不過其中的全職開發者數量卻有所上升。[1]
開發者社區也可以按語言分類:C++、Rust、Go、Solidity、Javascript等等。開發核心協議C++,Rust,Go比較受歡迎,開發應用類的協議和產品Solidity和Javascript比較受歡迎。
區塊鏈開發者社區特點
簡單來說,區塊鏈開發者社區仍然是開源社區的一部分,只不過多了token,讓非盈利的開源項目可以更容易的協作和持續。
區塊鏈開發者分類
區塊鏈開發者我們這里分為兩大類:
1、核心協議開發者
2、生態開發者
核心協議開發者指的就是開發區塊鏈本身的那些開發者;生態開發者指的是圍繞著核心協議做開發的開發者,包括dapp,工具,錢包,二層網絡等。
區塊鏈開發者畫像
年齡范圍:與互聯網開發者重合
大多在25-35歲之間,和主流互聯網開發者比較重合。
經驗:大多數是新手
以智能合約開發來看,大多數開發者還是新手。這一點,從ChainIDE的論文[5]中可以側面看出,81%的ChainIDE用戶都是使用教程和例子中的代碼,不是開發自己的需求。
開發參與方式:多種多樣
圖中每一行代表了某一個開發者提交的commit,每一個點表示一個commit,如果有連續的(每月超過10天)貢獻,推測這是一個全職開發者;如果是間斷的(每月2-9天)貢獻,那說明這是一個兼職開發者;如果總體只有一次貢獻,那說明這是一個一次性貢獻者。
從上圖可以看出,大多數項目兼有以上三種。以太坊的整體開發者數量最多。
區塊鏈開發者現狀
規模:依然小眾
與其它開源生態相比,區塊鏈開發者生態依然小眾。可以看Electric Capital發布的報告[1]中的一組數據對比:
加密貨幣每月活躍開發者約為 7000 名,其中最大的生態以太坊為1243名(2019年7月);
Apache的項目有貢獻者1615名(2019 Q1);
NodeJS 有400 多萬開發者(2017年,統計的是NodeJS包管理的用戶);
Android 有 600 萬開發者;
全球開發者數量為2600萬(數據來自其它來源)。
報告中統計的開發者數量比較少,只統計了開源項目的寫代碼的人,如果加上開發團隊中其它的角色,比如測試和運維,以及閉源項目(比如交易所和某些Dapp),數量會多一些,不過個人感覺這個數量也不超過10萬。
區塊鏈開發者數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前方的路依然漫長。
開發者所占比例
區塊鏈從業者不同角色的比例[8]:
工程師:31%
客戶支持:7%
設計:10%
市場:13%
運營:17%
其他:13%
銷售:9%
我們可以看到,工程師占有最多的比例。我所知道的有些團隊,工程師占比更高,接近50%-70%。不知道是哪些項目「拉了后腿 」。
市場供需情況:有需求
公司:有需求
根據2020年1月9號Linkedin發布的統計, Blockchain現在是第一位被需要的技術,緊隨其后的是云計算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4]
開發者:?「考慮 」進入
對于非區塊鏈開發者,CSDN 2019 年報告[3]中的數據顯示:27%開發者有應用或準備應用,66%開發者尚處于初步了解階段, 7%開發者完全不了解,但是相比于2017年,這項技術被了解和關注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未來一年有79% 的開發者會考慮進入區塊鏈行業。
個人感覺79%這個數據有點偏樂觀,「考慮」這個詞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詞,考慮過后,可能只有1%的人進來了。不過讓人高興的是,這個數據側面反映了區塊鏈已經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平臺 / 技術了。
另外,從Stack Overflow的2019年調查結果[2]來看,大多數的開發者對區塊鏈保持樂觀的態度,并認為區塊鏈是有用的,這些人大多數是年輕的開發者。
最近一年增長情況
由Electric Capital發布的報告[1]可以看到(上圖),從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區塊鏈開發者數量有所減少,減少了800多人,占比10.4%。
不過先不用悲觀,仔細分析數據發現(上圖),80%的開發者流失來自于一次性開發者和兼職開發者,全職開發者數量基本沒變,或者說微微有點增加。
增長受哪些因素影響
我總結了幾個影響因素:基礎設施完善、行情、巨頭的入場、政策以及基礎設施完善。
新技術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爆發,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于早期。
行情
開發者增長受行情影響,并且有下面的一個趨勢:
如果市值增加,開發者數量增加的更快
如果市值減少,開發者也會有少量的增加,增加速度變緩很多
巨頭的入場
巨頭的入場對于開發者也是有一定的影響,比如Libra和螞蟻金服的加入,對開發者的增加有一定(很大?)的促進作用。
ChainIDE論文中的圖表反應了開發者使用ChainIDE部署不同區塊鏈合約的占比情況,可以看到對于Libra的使用占了最大的比例,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現有主流互聯網世界的巨頭們對于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另外,ChainIDE和螞蟻金融的區塊鏈合作后,用戶也獲得了顯著增長。
圖表中以太坊的比例比較小,推測應該是因為以太坊的生態已經比較豐富了,有很多類似的工具,以太坊的地位依然難以動搖。
政策
自從2019年10月24日中國明確表態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整個中國突然冒出了很多區塊鏈公司。
如何建設一個好的社區
「The great things are not done by impulse, but by a series of small things brought together. And great things are not something accidental, but must certainly be willed. 」—? Vincent van Gogh
「偉大的事不是在沖動下完成,而是經由完成一系列的小事情;而且偉大的事不是偶然發生,它一定要靠意念達成。」—? 梵高
我們這里主要圍繞以項目為社區的視角,去衡量社區的質量。我們主要從三個角度去討論如何建設一個好的開發者社區:軟指標,硬指標,禁忌。
軟指標
1、歸屬感
2、信任
硬指標
開發者的數量
禁忌
1、吹牛B
2、裝B
好的開發者社區,用白話總結一下就是:一堆開發者在那聊天,每個人都感覺既硬核又有趣。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建設開發者社區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可以通過短期的激勵(當然你有錢可以長期)吸引很多開發者進入,不過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機制,很容易被薅羊毛,熱度消失。
我沒有把各個項目的技術差異,團隊實力,明星光環以及項目出現的時機(有時候時機和運氣確實很重要)等等非常多的因素納入進來,變量太多反而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嘗試回歸到社區的本質去看待這個問題,也就是下面要討論的這個軟指標。
軟指標
1、歸屬感
2、信任
社區很像一個經濟體,經濟體需要人們互相信任,然后進行商品交換,獲得資本。
社區這個經濟體中,成員之間也需要信任,商品交換在這里可以是互幫互助,最終獲得社交資本。隨著成員交互的增加,人們就會有歸屬感。
就算有職位的高低,財富的不同,名聲的大小。但是每個成員在社區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大家具有平等的話語關系。每個人構建和積累的是社交資本。你可能很有錢,但是你的社交資本不一定高,通俗的說,你不一定受人待見。而社交資本高的人,在社區中也自然有更大的影響力。
有這樣的一個良性的互動,我認為是一個好的社區。
硬指標
我只列出了一個指標:開發者的數量。其實最開始我列了一堆硬指標,后來發現,都可以刪掉,因為我發現只要去衡量真正的開發者在這個生態內的數據就足夠了。真正的開發者會給你帶來好的項目,更多的commit,還能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
對于項目方,很關心的另外一個指標也可以參考:市值。盡量讓自己努力成為Top 100吧。Top 100的項目會獲得開發者更多的關注,數據顯示[1],top 100項目的開發者總和占所有開發者的50%。
責任編輯;z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