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區塊鏈治理的關注鼓勵人們更詳細地考慮治理系統。
以下是兩個基本步驟:
1. 鏈下&鏈上
理解區塊鏈治理的第一步是區分兩種治理形式:鏈下和鏈上。
這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治理過程在協議級別上是否可見。
· 鏈下治理是關于共享和討論想法,并獲得支持(資金)來實現想法(將它們轉化為代碼)。它無處不在: 在社交媒體上、GitHub上、會議期間或晚餐期間。我們可以看到參與的四個層次:接觸、與社區互動、貢獻工作和行使權力。
· 鏈上治理就是批準代碼和修改一致規則。它發生在協議層。鏈上治理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是我們可以辨別出三種常見的方法:基于分叉、基于股權和基于實體的治理。
重要的是要理解,根據這個定義,所有區塊鏈項目的治理系統中都有兩種形式(鏈下和鏈上)。
2. 正式和非正式
將一個治理系統與另一個區別開來的屬性是它形式化的程度。因此,理解區塊鏈治理的第二步是識別它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
· 正式治理由明確定義的程序組成,可驗證,并且有平等的參與機會障礙。
· 非正式治理由粗略定義的過程組成,這些過程可能是不透明的,訪問障礙可能是不一致的。
治理形式化的程度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但是有明確的跡象表明要承認正式的治理。
正式的鏈下治理的跡象
在鏈下治理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個層次的參與:聯系、與社區交互、貢獻工作和行使權力(提交、審查和投票建議)。
前三個級別是非正式的,可以在Twitter、Reddit或GitHub等集中平臺上進行。第四個層次,行使權力,是正式治理可以發生的地方。理想的四級平臺滿足特殊的需求,以減少盡可能多的攻擊向量,并創建平等的訪問障礙。
正式的鏈上治理的跡象
在鏈上治理中,我們可以辨別出三種常見的方法:基于分叉、基于股權和基于實體。大多數純PoW網絡都實現了基于分叉的治理版本。在一個有爭議的代碼升級過程中,網絡可能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的分叉,這些分叉將爭奪礦商、開發商、投資者和交易所的資金和社會支持,以決定哪個分叉才是“真正的”項目。這些都是未定義的程序,可能在幕后發生。因此,這種鏈上治理的方法將被歸類為非正式的。
另兩種鏈上治理方法試圖通過鏈上投票將批準過程形式化。所有參與者對投票系統的訪問權都是平等的(基于您擁有的股份數量或您是否擁有授權身份),并且可以在區塊鏈上驗證投票。因此,這些方法將被歸類為正式方法。
應該注意的是,在鏈上投票系統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一些系統僅用作信號機制,而另一些系統允許代碼更改(新的一致同意規則)自動激活。只有那些授權參與者直接更改規則的投票系統才應該被視為正式的鏈上治理。
區塊鏈治理象限
本文建議將上面顯示的區塊鏈治理象限作為一個簡單的框架來比較不同的治理系統。當您能夠區分鏈下和鏈上治理,以及當您能夠識別治理是否正式時,您將能夠分析不同的區塊鏈項目并收集相關信息。
使用區塊鏈治理象限:
為了演示象限如何用于比較非常不同的治理系統,讓我們分析四個不同的區塊鏈項目。
以太坊
Decred
Tezos
這將導致以下區塊鏈治理象限:
下面的信息用于創建象限。
· 比特幣:這個社區因厭惡任何形式的治理而臭名昭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治理,這只是意味著它是非正式的(不那么明顯),可能通過私人聊天或排他性活動發生。有大量的比特幣分叉,這表明該項目使用基于分叉的治理。
· 以太坊: 這個社區非常關注治理。諸如Aragon、DAOstack或Colony之類的項目構建在以太坊之上,目的是將鏈下治理形式化。這些工具和平臺是否會被更廣泛的社區所采用還有待觀察,但是這項分析將會給以太坊帶來一些好處。以太坊經典分叉揭示了用于代碼批準的基于分叉的治理。
· Decred: 這是第一個通過基于堆棧的投票系統批準協商一致規則變更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除了正式的鏈上治理,Decred還創建了一個正式的鏈下治理平臺(稱為Politeia),允許涉眾提交、審查和表決可能從Decred國庫獲得資金的提案。
· Tezos:這個社區非常關注正式的鏈上治理,使用一種獨特的基于堆棧的方法來修改Tezos協議,允許參與者委托他們的投票。然而,沒有具有平等訪問壁壘的鏈下治理平臺。相反,有一個Tezos基金會,它依賴于一個委員會和瑞士聯邦監管局,以及普華永道瑞士審計基金會的財務和運營,以確保負責任地使用基金會的資產。贈款由 Tocqueville Group管理,所有建議都由一個由合格社區成員組成的咨詢委員會進行評估,該委員會擁有最終投票權。
雖然上面的分析是有限的,但是它提供了足夠的信息來將四個項目放入區塊鏈治理象限。這意味著可以使用這個框架快速、輕松地比較差異很大的區塊鏈項目的治理系統。
摘要和結論
更仔細地觀察治理,就會發現所有區塊鏈項目都是受治理的,不管它們的治理系統是可見的還是不可見的。
本文認為,每個區塊鏈項目的治理系統中都有兩種形式的治理(鏈下和鏈上)。使治理系統與眾不同的屬性是它形式化的程度。
· 非正式的鏈下治理:Twitter、Reddit、Github、私人聊天平臺。
· 正式的鏈下治理:精心設計的治理平臺。
· 非正式的鏈上治理:基于分叉的方法的版本。
· 正式的鏈上治理:基于實體或基于堆棧的投票。
引入區塊鏈治理象限作為一個簡單的框架來編譯關于項目治理系統的信息。
區塊鏈治理象限還可以用于快速比較差異很大的區塊鏈項目的治理系統。
總結
區塊鏈治理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本文提供了幾個重要的區塊鏈治理方面的高級概述,但不應將其視為權威指南。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進一步研究的例子:就如何區分正式和非正式治理達成共識,使用區塊鏈治理象限來分析不同的區塊鏈項目,調整象限來反映不同級別的形式化(創建更詳細的分類框架),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