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們來說,2014注定是騷動、不安、激情與攻伐的一年?!笆謾C格局2014年將重新改寫”,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2013年中旬曾對筆者感慨。只不過,誰也無法預料故事的開頭,更像是一場“俄羅斯輪盤”般的賭博。
數年之后,如果有人回顧起2014年的手機江湖,華為榮耀與小米之戰,或被書寫為這場亂局的第一個高潮。手機維新與革命力量的交鋒,自此迎頭撞擊。
故事是這樣開始:
3月18日06:53,“勞模”雷軍同學按照往常路數,通過微博為新品預熱:“紅米Note,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并貼出了一張八核5.5英寸的紅米Note官方宣傳照。
此時,已有多路人馬準備“截胡”。不過小米也吸取了之前紅米被華為榮耀、酷派大神沖擊定價的教訓,在初期市場宣傳給外界制造了1199元的假象。
3月19日18:00,華為榮耀提前紅米Note兩個小時,發布了“榮耀3X暢玩版”,宣傳口號為“更美好的事情已經發生”,定價998元。
3月19日20:00,小米正式宣布推出紅米Note,宣稱“千元性價比王者”,低配與高配版分別定價799/999元。
3月20日下午TCL通訊在官方微信上發布信息:“美好一起玩”,并調侃稱“米米&耀耀,咱們一起斗地主唄”。據TCL通訊內部人士稱,將于3月25日推出手機新品,包括千元4G手機。
3月20日晚間,聯想宣布推出“黃金斗士”S8,宣傳為“美好的事情才真正開始”,低配與高配版分別定價788/988元。
3月21日晚間,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事業部曾學忠在微博上稱將推出中興“紅?!笔謾C,宣布加入小米、榮耀競爭陣營。
綜合以上,再加上酷派今年1月推出的定價888元的“大神F1”手機,國產手機排名前六位的手機廠商已全部加入此輪新千元機大戰。共同點就是:聯發科八核處理器、高清大屏、1300萬后置攝像頭,只走電商渠道,并互相借勢營銷。
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的高強度競爭將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選擇。但對于國產手機產業鏈來講,則意味著最終“清場”般的洗牌開始,新格局降至。
主要影響有:
1、山寨機徹底被清出國內市場。在運營商訂制、電商崛起、國產品牌手機價格戰不斷向低位延伸下,山寨手機在2012-2013年國內市場遭到嚴重沖擊,基本已退出三線以上市場。而隨著此輪高配置的新千元機價格戰在600-1000元價格段全面打響,山寨手機2014年國內市場將“雪上加霜”。有某中小品牌手機廠商對筆者表示,自己今年重點將轉向印尼、印度和非洲市場,“國內市場做幾臺虧幾臺”。
2、手機電商份額激增,洗牌開始。隨著小米+中華酷聯TCL全面殺入高配置的電商千元機爭奪,電商將成為今年國內份額急劇增長的渠道。而京東+易迅、天貓+淘寶將成為各手機廠商角逐的重點,并最終帶來B2C手機電商渠道的最終洗牌。市場份額排名靠后的蘇寧、國美等份額排名靠后的電商平臺,將逐漸在手機品類上出局。
3、傳統開放渠道加速衰弱。市場競爭一漲一落,電商渠道爆炸式增長,帶來的是傳統手機開放渠道的加速衰落。天音、迪信通、愛施德等已經部署向虛擬運營商轉型,開始與上游運營商爭奪市場份額。
4、運營商訂制策略受沖擊。3G時代,國內手機市場最大變化就是運營商渠道崛起,憑借低價海量訂制+高額話費補貼,運營商在手機渠道攻城略地,迅速占據了國內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過,運營商80%以上的手機銷售依然依靠線下門店、以及第三方合作經銷商,30%左右的渠道綜合返點無可回避。而此輪國產手機新千元價格戰,無論是配置、價格,還是宣傳方式上都帶有互聯網產品的明顯特點,如果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運營商訂制機策略對終端廠商來說,吸引力將會逐漸下降。
5、國產手機品牌新洗牌格局初定。在2013年后半期,國產手機廠商頻繁推出高端旗艦產品,甚至直接推出新品牌角逐中高端市場,業內曾分析將擠壓三星等國際廠商份額。不曾預想,2014年第一季度,高配置價格戰就在600-1000元這種國內主流產品定價區間全面開打,就如開戰初期,就拼盡全力亮出底牌。
就如華為消費者BG CEO、中興終端事業部總裁曾學忠等業內大佬的共同預言:“三年內,只有3-4家手機廠商可以存活”。而這也與國內家電廠商、連鎖渠道,以及互聯網門戶、IM、搜索、電商等行業路徑相似,經過最殘酷的市場競爭,最終活下來的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并發展壯大與國際品牌抗衡。
只不過這次的“饑餓游戲”是,小米與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TCL,誰會是這場“俄羅斯輪盤”的第一個中槍者?
小米聯發科等在深圳市場的困惑
進入2013年下半年。對深圳大多數智能機白牌來說非常困惑的。進入到智能機平臺高度重合,不是MTK就是高通。造就了產品的高度同質化。一旦產品同質化那么競爭的手段就只有2個:品牌和價格。對深圳大多數無品牌影響力的白牌來說唯一的競爭手段就只有價格。但是隨著網商的推動,小米,華為紛紛推出了低價產品:紅米4核799;華為榮耀798;酷派神斧8核888;海信4核369——跟還是不跟成為深圳大多數白牌的困惑。
在這樣的形式下功能機時代無往不利的價格競爭手段已經毫無用處。8月尼采在運營商補貼下推出199元的雙核手機但還是無法挽回接連不斷的關店風潮。11月某品牌推出了針對紅米的798的高配置手機,銷量只增加了30%??芍^慘敗。最可怕的是上述兩款機型不論是經銷商還是廠家都無利潤圖甚至虧本??梢姼囟ㄊ撬馈T蚴侨鄙倨放泼雷u度和相應的網絡推廣體系。網上銷售最后比拼的供應鏈和互聯網推廣能力。這都是深圳集成商軟肋。我認為反而是制造出身的品牌銷售的最佳平臺。小米,華為搶占的不是蘋果和三星的份額而是許許多多的深圳白牌的份額。這也是2013年傳統渠道超級淡的根本原因。我曾在一些傳統的手機銷售旺店做過調查銷量比2012年下降一半以上。品牌也越來越集中。國產品牌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單核---雙核----四核-----八核產品更新越來越快。進入1月深圳白牌的八核產品還未上市酷派的神斧已經迅速的把價格拉到了888.就配置來看普通集成商根本做不出這價格。就連號稱能把未來當現實賣的小米遇到這樣的穿越機型也無語。預定量已經超600萬支。這是上游芯片廠家支持和供應鏈整合的努力。毫無疑問酷派的套片價格和普通客戶會有很大的區別-----這就是規模優勢。
傳統渠道的萎縮讓深圳的集成商雪上加霜。很多集成商出款新機型利潤不到10塊也無法挽回頹勢??梢娚嫌蔚募煽臻g已經被擠壓殆盡。唯一的出路在于差異化。這也是國產集成商在功能機時代的另一法寶。從單卡到雙卡雙待,從ATV到DTV,從防水機到伸縮攝像頭--------真是因為千奇百怪的創意避免同質的惡性競爭。把手機從純粹的比參數中解放出來。引導消費者為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狀態支付溢價。這點上房地產是我們的榜樣。沒有哪家房地產商會宣傳用的是幾號水泥,幾號鋼筋的。他們只會宣傳不同的感受和理念。讓消費者欣然為這種感受和理念買單。
差異化同時還包含銷售模式的差異化。當大多數集成商為了省1美金而絞盡腦汁甚至偷工減料的時候。銷售模式的創新能輕易帶來10美金甚至20美金的利潤。例如THL,卓普開體驗店就是很好的嘗試。在這里我想著重說下產品的差異化。為啥智能機時代很難做差異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了操作系統,軟件差異化容易被復制。除非深度改款安卓-----投入過大?,F在也有品牌如金立,錘子嘗試。試圖在軟件上實現一定的技術壁壘。
2、平臺同質化嚴重。現有平臺基本都是MTK,展訊。中高端幾乎全是MTK.平臺的高度重合造就了集成商在價格上沒有任何秘密。為何OPPO,金立高端機型都選擇高通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此。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特性從中提煉出1-2個賣點就能實現差異化。功能機時代MSTAR憑這多媒體強就搶占了MTK國內PDA市場。平臺商真正在乎的是他的品牌大客戶。他們會用返利,技術支持,增加配置,新產品等手段鞏固他們的地位。大者恒大,強者恒強在MTK平臺上已成事實。在八核時代酷派的八核賣888元,TCL首發上市,紅米要賣799都能看到背后MTK的影子。這些品牌在MTK平臺上已經牢牢建立了供應鏈的壁壘。
3、ID嚴重同質化。在大屏時代就只有一個PDA外形。在印度我曾看到過全鍵盤的大屏智能機當時就感覺眼前一亮。三星最高端的心系天下(要賣到1.7萬)就是翻蓋外形。曾經功能機就是憑借著多樣的ID規避惡性價格戰。雖然在大屏的前提下很難實現革命性的ID變化但是多化些心思在ID上絕對比成本上省1美金要實在的多。國內消費者就是視覺動物最重要的賣點是好看。
4、配置同質化。現在的智能機都喜歡體現CPU多強多厲害。這種銷售方式和賣電腦差不多。沒有最強只有更強。在4核轉8核前業內就有不同聲音----有沒必要。畢竟執行效率增加的并不多。就像買房子的說我用海螺高標號水泥一樣。這是純粹的銷售不是營銷。配置是用來體現用戶的感受的。最直接的就是聲,光,電。OPPO推出大眼系列就是為了標榜高清攝像。三星的OLED屏就是為了標榜屏好。功能機時代還有客戶用AAC的喇叭,沃夫森音效,雅馬哈功放詮釋音樂手機?,F在所有集成商說到配置就只會一招了-----比像素從500萬到800萬再到1300萬。唉------還有更高的嗎?難道用智能機的都是IT精英,拍客嗎?
綜上所述進入到智能機時代因為深圳的集成商的創新精神在不斷喪失造就了產品的同質化。深圳開放市場的真正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新。特別是產品的創新和營銷模式的創新。
深圳手機商自述:山寨手機已死
經考察驚覺在半年時間中,市場洗牌已經開始,而眾多山寨手機廠商正在成為這場變局的首批“出局者”,山寨手機行業已瀕臨“崩盤”。
手機商自述10大原因:
幾乎所有深圳手機從業者都認為山寨手機已“回天乏術”。中興通訊負責手機業務的執行副總裁何士友表示:“洗牌已經開始,明年很多手機品牌都將消失”。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之前也對此稱:“2015年之前都將是一個行業劇烈洗牌期”。
綜合十多名深圳手機廠商和從業者自述,山寨手機“崩盤”可以總結為以下10個原因:
1、囤貨嚴重。從今年2月起,大量深圳山寨手機企業開始接到渠道商退貨,并被拒絕再次接單,原因是銷量大幅下降。庫存積壓導致很多企業老板選擇“跑路”,造成銷售渠道——手機企業——方案集成商——供應鏈等連鎖破產。
2、資金鏈斷裂。山寨手機進入門檻極低,深圳產業鏈完整,一般投資60萬、3個月左右即可推出一款成品。在整個過程中,只有MTK下游的方案集成商,以及攝像頭、顯示屏等配件需要提前付款,其他都可以“賒賬”,在手機賣出去回款后再行支付。
但在眾多山寨或者中小品牌廠商“跑路”情況下,電池、開模、包裝等產業鏈目前都要求預先支付預付款或全款,造成山寨手機廠商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
3、山寨廠商無序競爭。谷歌開放式的Android系統、聯發科推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以及下游的方案集成商大大降低了智能手機門檻,但也造成了眾多企業涌入這一行業。
深圳米哥手機公司負責人表示,缺乏品牌和渠道,使得新進入者紛紛掀起價格戰。無利潤甚至虧損、產品雷同、粗制濫造、沒有售后保障加速了山寨手機廠商集體死亡。
4、國產品牌手機價格下探。價格戰不光是山寨手機的工具,甚至中興、天語等國產品牌手機廠商也紛紛開打硬件價格戰。如中興聯合互聯網企業推出了699元的四核手機,天語則聯合廣東移動推出了199元的雙核5英寸智能手機。
某深圳手機廠商老板對此哀嘆:“如自己做這款手機成本價都得 260元,市場現在太變態了!”
5、社會公開渠道“反水”。國內縣級以下市場曾經是山寨手機的“沃土”,但隨著金立等品牌手機廠商渠道拓展、TCL海信等利用家電渠道“配售”手機、以及運營商渠道下探,山寨手機正迅速被逐出市場。
TCL通訊中國區總裁王激揚透露稱:“TCL在全國彩電銷售網點超過3萬個,今年手機業務將逐漸進入家電渠道進行銷售”。要知道,中國聯通在全國的自身營業廳和合作銷售門店也只有1萬多個。
6、運營商補貼成“割喉一刀”。運營商的話費補貼,使得千元3G智能手機在國內迅速普及。但運營商對手機品牌、質量、供貨、內置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山寨手機無法進入已占國內銷量一半以上的運營商渠道,在話費補貼面前,性價比優勢盡失。
老丁在深圳做了6年的山寨手機銷售,去年12月投資300多萬轉作自主品牌智能手機,有同鄉稱其能幫助他進入云南某省級運營商采購,在花了40多萬后最終不了了之。老丁在干了一杯啤酒后表示,自己將轉作三星和蘋果水貨手機銷售。
7、電商渠道逆襲。為什么傳統公開渠道之前會熱衷于銷售山寨手機?因為返點很高,但快速發展的電商銷售改變了這一切。在手機廠商+電商網站+快遞廣域覆蓋下,年輕農民消費者也能通過比配置和價格來購買手機,渠道高返點模式被電商“逆襲”。
也有剛剛轉型的小品牌手機老板,將“在淘寶開個店,招1-2個人”視為電商渠道轉型。不懂互聯網、不懂電商銷售、不知道怎么投資也成為眾多中小自主手機品牌的“轉型之痛”。
8、工商與監管部門聯手打擊。據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在近兩年的專項整治時間內,僅華強北就有8200戶“山寨”手機經營戶退出市場,一些過去經營“山寨”手機的電子市場轉型為正規電子產品和手機配件市場。
9、移動應用對手機要求提高。在2G功能機時代,打電話發短信成為最常用的兩大功能。但在3G智能手機時代,用戶在游戲、微博、微信、視頻、上網等時間已經超過了語音通話和短信,傳統的山寨手機因硬件配置低、缺乏軟件調試已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10、海外市場萎縮。海外市場曾經占據了山寨手機70%以上的出貨量,但從去年開始,國際手機品牌紛紛加大了在專利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打擊力度。如最大的山寨手機廠商基伍在印度市場被諾基亞“圍剿”后,已于去年“重返”國內。但功能機在國內已基本退出市場,智能機競爭又無比慘烈,如何在現金燒完之前完成轉型,是其面臨的嚴峻問題。
在經歷近10年的發展后,山寨手機曾經以“微創新”自居,也確實促進了國內手機用戶普及,也曾將波導、夏新等國產品牌手機逼向“絕路”。不過在3G智能手機時代,山寨手機最終被運營商、公開渠道、電商平臺、國產品牌手機和用戶“聯手”終結。
在深圳,目前仍有近千家原山寨手機廠商轉型成為中小品牌手機企業,這是一種夢想和堅持。只不過,如何塑造品牌、加大研發、利用電商平臺拓展渠道、獲得運營商認可,以及重新贏得用戶,都成為每一個守望者認真考慮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