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傳出,全球前三大、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廠華為今年調整策略,將擴大采用旗下中國IC設計龍頭廠海思的手機芯片,藉由一條龍整合優勢,沖刺智能手機出貨。
海思是臺積電主要客戶之一,雙方從28納米制程便開始合作,正朝更先進的12納米及7納米推進。法人看好,隨著華為持續沖刺出貨,并擴大采用海思芯片,臺積電將成為大贏家,海思后段封測協力廠矽品和京元電也將受惠。
海思原本就是華為旗下的手機芯片廠,產品全部供應華為自用,并未外售。隨著華為智能手機在全球攻城掠地,海思跟著一路成長,目前已經穩居大陸最大IC設計公司。
以全球排名來看,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統計,去年全球手機芯片龍頭高通蟬聯全球最大IC設計廠,全年營收達170.78億美元,年增11%;聯發科營收為78.75億美元,年減11%,位居第四;海思則以47.15 億美元,年成長21%,排名第七。
海思的「麒麟900系列」芯片全數供應華為旗艦機種,產品設計實力原本就不容小覷。手機芯片供應鏈傳出,今年華為策略轉向,除了旗艦機種采用海思芯片外,原本釋出給OEM的中階機種,今年起也會開始陸續使用海思芯片。
供應鏈透露,以華為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約1.5億支估算,旗艦機種出貨量約7,000萬支、相當于總量不到五成的比重,都是使用海思芯片;絕大多數,也就是釋出給OEM代工的機種約8,000萬支,則是采用高通和聯發科芯片。
受到華為策略轉向影響,今年由龍旗操刀的中階機種將率先使用海思芯片,后續使用海思芯片的比率還會進一步擴大。換言之,過往華為采用海思芯片的占比低于五成,未來將逐步朝五成大關邁進、甚至更多,對整體產業業將造成影響。
法人預估,海思擴大供貨華為芯片后,將擴大在臺積電投片量,后段封測合作伙伴矽品和京元電的下單量也將同步提升,有助推升整體營運表現。
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證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臺積電來自智能手機芯片相關業務營收占比約達40%至45%,現階段維持「中立」評等,目標價244元。
摩根士丹利認為,今年臺積電主要動能,除了觀察智能手機市況變化之外,比特幣的客制化芯片需求是否持續強勁,更是關鍵。
聯發科營運添變數
華為擴大采用旗下海思的智能手機芯片,意味對高通、聯發科的芯片采購量將縮減,時值全球智能手機市況疲弱之際,華為此舉,再次為聯發科等業者營運增添變數。
業界認為,隨著智能手機品牌廠自制最核心的手機芯片,加上高階機種需求不振,高通和聯發科這兩家手機芯片大廠,2018年勢必會將炮火集中猛攻中低階市場,后續是否發動價格戰搶市,值得關注。
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機品牌蘋果、三星、華為均擁有核心芯片設計能力。其中,蘋果自制應用處理器(AP)、再外購高通和英特爾的基帶芯片;三星和華為則有自己的手機系統單芯片,但同時搭配使用高通、聯發科或展訊等專業手機芯片廠的芯片。
市場也傳出,原本就努力對外銷售自家手機用獵戶座芯片的三星,今年將擴大對外尋找客源;加上華為開始將海思芯片導入中階機種,將造成專業手機芯片廠的市場大餅跟著縮小。
對各大旗艦機種主力手機供應商高通來說,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勢將重兵移往中低階機種領域;聯發科也須搶回市占,2018年仍是手機芯片戰火猛烈的一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89瀏覽量
231561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8文章
51438瀏覽量
428881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67瀏覽量
1814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