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維度:產品之硬件生態,心比天高
首先,聲明一個觀點,智慧生活市場巨大,且橫跨多個行業,容得下所有有夢想的創業家及其特色產品和服務,所以,一是大可不必因為別人已經先行一步而著急,也大可不必相互“山寨”別人產品,只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切入點,都可以此為原點,慢慢積累,積少成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所以,不論大系統,小系統,單品,還是什么特色模式,都值得好好研究,隨喜贊嘆,開放合作才是正途!
既然談的是生態論,我們前面分析完了通訊角度的觀點,接下來觀察一下目前的智能化市場中的各種類型的硬件產品,通過硬件的觀察,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其背后的理解以及切入角度。智能生態里的硬件產品圈,亦如同江湖,里面有各門各派,熱鬧非凡,大家自行對號入座。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心比天高”,包括我自己。
同樣的,我們還是要帶著問題往下討論,我認為當下的傳統智能生態圈要好好研究一下長尾理論,細節不展開,看看自己的產品是在左?還是在右?這往往與營銷模式相關。
當下智能硬件生態在硬件產品層面上,我簡單做了以下劃分:
智能化之 --- 自動化派系:
源自傳統工業,技術與產品成熟度相對較高,早期以總線和小無線為主,近幾年以Zigbee為主,營銷模式以區域代理和經銷為主,算是目前智能化的主力軍,這個派系里面以國外工業領域見長的公司為主,國內亦有跟隨者,擅長樓宇與家庭智能化。
根據《中》篇中所述,家居自動化其實應該與通訊技術無關,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的正根兒,當前這一類廠商最多,我沒有權威數據就不說具體的數了,據說在4位數層面,為什么?
因為入門的技術門檻太低了,只要你會寫C代碼,你都可以做個智能化公司(這是針對技術宅說的,要不這么說可能有點得罪人),所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借著IOT的大勢和ICT發展的基礎支撐,很多朋友們都做了智能家居公司,向經銷商和客戶提供全套的智能家居產品,但做起來才發現,因為客戶需求的多樣性,產品從最初的3件套到5件套,慢慢通過各種合作方式變成10件套,越變越多,發現仍然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越做做累,于是開始抱團取暖,其中的一個專業子系統就找合作伙伴來相互支持集成,所以最早的集成商應該算是智能化系統廠家自己。
產品做多了,各種如生產,物料,運營,售后等成本急劇提升,這時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融資 。另一條路就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把產品銷售出去,不管是賣給經營商還是最終的客戶,快速回款才有生存的機會。同時也有少數企業是這么做的,從外圍切入,依靠其它方向上的主業來養智能化,慢慢向智能化轉型,這類企業一般走的相對比較穩定 。
我的同事們也常問為什么VGOO不自己做研發,沒有自己的系統,我說還不是時候,智能化這件事在我看來沒有多少技術門檻,真正的痛點目前不在技術,而在于市場落地,如果一家公司擁有的不是落地相關的技術和模式優勢,所謂的技術優勢很危險,這就是為什么蘋果推出Homekit幾年了大家感覺不溫不火,Google收了一堆企業后,推出了Brillo,Weave、Thread等基礎環境后好象也沒有聲音了,為什么華為要做垂直生態等等,不是人家沒做好,而是人家看的比較透,沒跟著瞎起哄而已,背后的布局卻是一直在慢慢延伸 ,但這事兒太費錢,我們沒有燒不起。
智能化之 --- 家電派系生態圈:
家電系廠商去做智能化的生意,100%屬于玩跨界。
并不是你有幾款家電賣的很火,占市場前三,就一定能把智能化這事玩出個花樣,這個事情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說服力的代表可能就是海爾了,海爾是國內家電廠商里應該是最早布局智能化的,從最初的完全自己研發自己做,經歷了漫長的10多年歲月,期間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今年在AWE上看到他們的東西和宣講的理念,感覺海爾的這幾年沒有白吃苦受罪,還是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比如如今其U+平臺開始開放了,這與我在10多年前跟他們接觸時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思路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
縱然你是家電行業巨頭,可是你換了一個生態環境,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換了一個謀生的維度,就需要重新認識這個環境,切不可自以為是,否則會有誤判的麻煩和教訓,要不然海爾也不會用了10多年才明白開放的道理。當然我很佩服海爾,不僅是因為我家鄉的企業,更多是因為海爾的發展過程中有太多值得學習和我目前難望其項背的地方。我有一個合作伙伴,一個比我小的“老于“,多年的海爾職業經歷,做市場非常專業,做智能化的集成商中我非常欣賞的一個團隊,因為時間關系來不及展開,借此向海爾致敬!
對于家電系廠商,“開放”意味著做智能化的態度是認真的,也是面向大眾市場的唯一出路。自我封閉,就是自尋死路!
但,開放只是成功的一條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所以針對家電廠商做智能化系統而言,對智能化的認識深度,對自己的認識深度,對這兩者的相對定位,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錢和人從來不是問題!財大氣粗不會必然成功,切不可自我麻痹!
智能化之 ---地產系生態圈:
這兩年,據說受大經濟環境的影響(這我不懂,只能據說)很多地產商開始琢磨著怎么從不受人尊重的拆遷和搬磚的行業平臺上向上提升一下,如同我原來也琢磨著如何把自己的學歷提升一下。地產是資本重投入行當,別看前幾年的利潤好象還可以,可是原來的房地產只是個一錘子買賣,好不容易費諸多心力把房子漂漂亮亮地建好了,賣完除了售后的麻煩就沒啥好事了,建的時候墻上可是掛著“百年大計”的呢,好象不劃算。只吃一口不劃算,一口咬多了政府和老百姓都不同意,所以,在智能化廠商,ICT產業蓬勃發展的啟發下,地產行業好似看到了機會和未來。同時加之房地產在經過多年不加節制的肆意揮霍和透支后,再好的身體也挺不住啊,所以近年價格的“堅挺”已經有點有心無力了,于是地產商就把目光望向了未來,在現實和未來的雙重勾引下,“智能化”被地產商當做那個“藍色的小藥丸”迅速的植入到精裝房中去,以期讓房價保持“硬度”,但這,注定只代表了地產商的利益,而非購房業主的個性化真實需求,所以注定在當下也只是短暫性的歡娛,想法不健康,找的藥方也不對!結局沒啥懸念。
其實地產商都是聰明人,藥對不對, 一入口就已經知道了,只是沒有明白點破而已,于是招標,壓價,支付等環節上就都各出奇招,于是我的很多做地產的同行們日子過的其實并不好,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認罷了,互相理解,心照不宣。有些地產商,走的更快一點,把原來一錘子買賣加上服務后開始做運營商,終于向百年大計上靠了,而服務說起來又比較虛,加之移動互聯網好象已經把家庭生活服務涵蓋了個差不多了,現在足不出戶的過一輩子都不是啥挑戰了,怎么辦?
掛在智慧生活大旗下的智能小區,在政府和學術界的雙重期許下,被眼光長遠的地產商納入思維地圖,于是各種收購和高峰論壇開始了。勇于償試,也是好事一樁,是否有效,主要看人,而非行業,但需要注意屁股和知識結構決定腦袋的問題,這是容易被忽視的客觀規律!繁榮的生態背后其實只有幾個簡單的規律在運作,看明白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個小生態圈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話題,地產只是個代言人,這里用“地產商”這個名字打包了地產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和角色。
對于地產系廠商,可玩的花樣更多,能做的貢獻也更大,遠不是收購幾個智能化廠商那么簡單,并且切不可視平臺自傲,因為在智能化的生態環境里,再強大的地產商,你也是個新手!還是本文的主題,開放,合作,共贏,要從心底里愿意讓合作伙伴賺到錢,才是一個有前景的、健康的、成長的市場!
智能化之 --- 智能單品生態圈: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生態圈,因為我以前買了很多智能單品,后來都送人了。
智能單品因為移動互聯網基因的注入,而百花齊放且顯的活力實足,但是再五顏六色的花園也不能跟一片金黃的稻田相比,因為色彩單一的稻田救命,花園里能救命的東西不多,所以如果有一片稻田在手,那怕不是收成很好,千萬不要一時沖動改成五顏六色的花園。
原來智能單品這個圈曾經得益于DIY精神 (近年叫創客,厲害點的叫極客,黑客跟他們不是一個物種)和眾籌。
DIY我更多理解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在這里討論。
重要的是眾籌!
眾籌為啥如此重要?
先做個注解,如果你不知道Kickstarter或indiegogo, 那你理解的眾籌和我要說的眾籌就不是一個概念。源自美國的眾籌被國人“漢化”又后,好的成了預售平臺,現在我們看到的某東某貓等等大都是這個意思,當然這也還不錯;而還有一部分“不好”的,成了騙人的概念工具,這里就不談了 。
眾籌為智能單品的繁盛提供了非常好的一種融資和市場驗證支持!
眾籌能讓你的產品在概念階段即可獲取來自愛好者甚至投資者的前期無償的有限資金支持,幫你完成你的概念產品。智能單品因為創意聚焦,產品大都簡單有創意,生產制造相對容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驗證想法,商業模式甚至收獲第一桶金,比如賣了32億美金的NEST。如果你喜歡新奇酷的電子產品,常泡泡上面這兩個眾籌網站能有不少收獲。
但在單品生態,有一個小生態與眾不同,那就是小米生態圈,其一貫的“爆品”戰略就是一種設計更加完善,考慮更加完整的單品模式,因為這些單品不僅美觀便宜,一旦品類豐富起來,可以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擎天柱”。但是,智能化不是消費類電子,小米也只是“且行且珍惜”,運動中找方法,找出路。
或許有人說小米的這種模式很象蘋果,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還真不是一回事,小米生態鏈以投資和整合企業為主,更準確的說算是個資本層面的共同體,但是蘋果運營的是一個真正的軟件生態圈,蘋果在增值服務,第三方產品,軟件平臺等幾個層面控制的非常清晰。
因為只看過小米的SDK,沒用過蘋果的HomeKit SDK,這里就不瞎寫了,感覺上我們可以私聊。
單品有單品的好處,就也有單品的問題,有不少人分析過了,我不重復了。
但智能單品這個圈值得觀注,很多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都是從這個圈里,被人無意中玩出來的,所以我忘了是誰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玩”是人類需求的根本。
最后一點心得,就是如果你是從單品思路為切入點,那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路,或單點突破,后面跟著降龍十八掌;或抱大腿,后面跟著大款。不論后面跟著誰, 在走的過程中要創造新機會,并且抵住大而全的誘惑,快速到達自己的戰略目標,否則危險!我的切向體會!自己的血淚寫多了丟人,理解容易操作難,有機會慢慢說。
這些廠商大都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反而在自己的行業里多為翹楚,在行業中站穩腳根后再橫向擴展,也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好方法,值得借鑒!有成功的企業,也有還在通往成功路上的眾多奮斗中的企業,祝大家成功
這個圈子因為產品形態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是個中間態,中間態是不穩定狀態,將來的出路要么向大系統走,逐漸偏向工程,要么往個人消費領域走,但這兩個領域的生態規則是不一樣的,對應到的產品形態和設計要點也是不一樣的,想清楚了不難,難的是對準目標做下去,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人生無常,做企業也一樣,唯一的出路就是“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加油!
智能化之 --- 智能大系統生態圈:
孟老祖宗有句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天下“二字太誘人。所以,國內國外大凡叫得上名字的智能化廠商,都在為大而全努力,大而全的智能系統廠商也不少,據我了解只有少數過的還行,但大都過的也不是很順心,原因很多,主要是投入大,市場還在前期, 沒精力下功夫在產品上,可想而知,越做越累,能堅持住的,是讓人即敬且恨的勇士,而也有的已經成為烈士,值得深思!
根植于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智能化之 --- 智能化生態鏈生態圈:
這將是生態巨頭的游戲,這個游戲目前有兩種玩法,一種是在產業生態上“自下往上“,這類企業必須是巨頭,否則玩不了,如華為,如Google;另一種是”自上而下”的,如 Apple,如小米。其它的我認為都離生態構建還有點遠,不管嘴上如何說,最起碼做事的架勢不象!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95瀏覽量
104015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654瀏覽量
79766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30文章
9619瀏覽量
1866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有哪些
Zigbee智能家居的未來發展趨勢
Zigbee智能家居的優缺點分析
傳感器類型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
蘋果正在研發智能家居顯示屏
人工智能如何強化智能家居設備的功能
![人工<b class='flag-5'>智能</b>如何強化<b class='flag-5'>智能家居</b>設備的功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37/wKgaombNPgaAeP9hAAFuAepSzMg44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