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交互(HMI)早已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智能手機用戶向數字助手詢問天氣狀況,后者給予答復;在家里,我們用聲音控制智能溫控器,或者指揮Amazon的智能揚聲器Echo播放喜愛的歌曲。又或者聊天機器人將自動與客戶進行對話。業界工程師使用VR眼鏡,使其能在規劃中的工廠建筑物中行走等。這些都屬于人機交互的范疇。
英飛凌在人機交互應用上有著深遠的布局,比如Google和英飛凌開發了一款名為“Soli”的新型手勢控制器。英飛凌的mmWave雷達芯片可以接收用戶手指反射出來的波。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動一下他的手,其便可通過芯片進行識別。接著,谷歌算法開始處理這些信號。該算法在黑暗中或者遠程進行操作也完全可行。Soli芯片可在廣泛的設備上應用,如揚聲器或智能手表,是一項運用微型雷達監測空中手勢動作的新型傳感技術。
英飛凌的mmWave雷達產品種類豐富,除了前面提到的谷歌Project Soli采用的60GHz方案外,還提供24GHz與77GHz方案。
比如在安防或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下,對監測范圍的要求較高,便適合采用24GHz雷達方案。mmWave雷達可用來監測雷達附近有無生物活動,進而調節室內外的照明,或者其它電器的開關,如空調、電視等。以往用戶需要遙控器或者墻上的按鈕來控制,如今已能悄然無聲地通過雷達來完成,這已成為人機交互應用的一大突破。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1. 引言 毫米波雷達作為一種高精度的探測技術,其信號的傳輸特性對于系統的性能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毫米波雷達信號的傳輸特性,包括其傳播損耗、多徑效應、雨衰等,并
發表于 12-04 09:12
?608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的基頻和調制技術 毫米波雷達的基頻通常指的是其工作頻段,一般在30GHz至300GHz之間。在這個頻段內,毫米波
發表于 12-03 17:50
?635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的區別 在現代科技領域,傳感器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等領域。毫米波雷達和超
發表于 12-03 17:37
?2871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技術優勢分析 毫米波雷達作為一種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具備多項顯著的技術優勢: 高精度定位與感知 :
發表于 12-03 17:30
?776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的比較 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技術中常用的兩種傳感器,它們在多個方面
發表于 12-03 17:27
?763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 1. 毫米波雷達的基本結構 毫米波雷達系統通常由以下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發射
發表于 12-03 17:21
?836次閱讀
物聯網系統中為什么要使用毫米波雷達 物聯網系統中使用毫米波雷達的原因主要基于其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價值,這些優勢使得毫米波
發表于 09-24 14:45
?1311次閱讀
一、什么是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是一種非接觸型的傳感器,其工作頻率范圍涵蓋10毫米(30GHz)至1毫米
發表于 09-06 17:38
?1576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是兩種不同的雷達技術,它們在工作原理、性能特點、應用領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以下是對這兩種雷達技術的介紹: 工作原理
發表于 08-16 10:09
?3226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與多普勒雷達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雷達系統,它們在工作原理、應用領域和性能特點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區別。 工作原理 毫米波
發表于 08-16 10:07
?1661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是一種利用毫米波段電磁波進行探測和測量的雷達系統,具有高分辨率、高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等特點,在軍事、航空、航天、交通、氣象等領域
發表于 08-16 10:05
?2445次閱讀
毫米波雷達是一種利用毫米波段電磁波進行探測和測量的雷達系統。它具有許多特點和優勢,使其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以下是
發表于 08-16 10:04
?1929次閱讀
具體的軟硬件實現點擊http://mcu-ai.com/MCU-AI技術網頁_MCU-AI
摘要
基于毫米波的手勢識別技術提供了良好的人機交互體驗。先前的工作專注于近距離手勢識別,但在范圍擴展方面
發表于 06-05 19:09
]和智能家居設備[3-4]。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與數字設備進行無接觸交互,從而增強用戶體驗。有各種傳感器能夠實現與數字設備的無接觸手勢交互,包括相機[5]、WiFi[6]和毫米波雷達[7-
發表于 05-23 12:12
評估和演示了我們的系統。我們在數據集上比較了各種分類器的準確度,發現性能最好的深度學習分類器的準確率為90.47%。我們的評估顯示了使用毫米波雷達進行精確HAR檢測的有效性,并列舉了該領域未來
發表于 05-14 18:4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