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最開始是以文學的形式來到這個世界的。20世紀初,科幻小說作家和電影人紛紛借由機器人這個概念表達對技術的恐懼和希望,而機器人本身也隨著汽車、電話和飛機像爵士樂那樣在20世紀初早期快速流行起來。從Fritz Lang的《大都會》到Isaac Asimov的《我,機器人》,再到《機器人總動員》和《終結者》系列電影,它們都能成功的應對挑戰。
但當機器人從書籍和屏幕中轉移到現實生活后,人們卻對它們略感失望。雖然它們能夠做一些人類無法親自去做的或不想做的很多事情,比如探索火星和處理未爆炸的炸彈,并且在一些制造業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事實證明,要制造出可靠的機器人并非是一件易事,特別是制造出那些需要在工廠的安全護籠以外工作的機器人,而且機器人到現在仍然相當的愚蠢。所以,雖然它們令人們著迷,但它們還沒有真正改變這個世界。
不過這種情況似乎即將改變。隨著硅芯片、數字傳感器和高帶寬通信性能的急速提升,機器人也成了它們的受益者之一。況且正如我們之前的特別報道所說,還有其它三個重要因素也對機器人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機器人的研發越來越容易
新共同標準的出臺使好的想法可以從一個機器人平臺輕松轉移到另一個平臺,而技術的積累意味著這類平臺的建造成本正在繼續大幅降低。舉個例子,在十年前,制造一個像Rethink Robotics公司Baxter機器人的難度是不敢想象的,即使這個機器人只有兩個手臂和一個非常容易和直觀的編程接口。而現在,你只需2.5萬美元就可買到一個類似的了。
投資
在2013年有關機器人的最大新聞便是谷歌收購了8家機器人初創公司。除了資金充足,以及領導人優秀外外,他們還擁有世界一流的并且與機器人制造高度相關的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專業技術,這使得谷歌的機器人計劃的前景十分光明,雖然公司以外的人可能對這些發展情況并不了解。另外Amazon也將賭注押在了機器人身上,除了有能自動化分揀倉庫貨存的機器人外,他們還要將機器人應用到到無人機投遞貨物方面。而韓國和其它國家的公司也正在將機器人技術引入到新的制造業領域中,并且還將延伸到服務業。可以說,風險投資者如今在機器人初創公司的領域里發現了一個比以往都好的利潤出口。
想象力
在過去的幾年里,一些更明智的公司一直都在嘗試使用機器人充當電影的道具組人員和燈光師(如果沒有機器人移動攝像機和燈光,電影《萬有引力》是無法被拍出來的),并代替安裝工為太陽能發電廠來安裝面板。有更多的人會掌握如何將機器人的高精密度、快速反應或獨立行動等屬性集成到一個有利潤前景的業務中,最終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將以此建立起巨大的市場。空中機器人或許能成為該領域的先鋒:它們將讓農民以新的方式管理莊稼,并讓記者、廣播員以新的視角來看待各種事件,監控交通和火災,并查找需要維修的基礎設施。
對于消費者和普通市民,人機器人的崛起也能讓他們從中獲益。工人們是否會從中受益目前尚不清楚,因為機器人的崛起可能會使一些人工勞力變得多余:Aetheon制造的Tugs機器人可將醫用手推車運至需要的地方,并能夠代替大部分目前由搬運工完成的工作;Kiva制造的倉庫機器人有可能幫助亞Amazon用更少的工人派發出更多的包裹;無人駕駛的汽車可能會取代如今的數百萬名司機在路上行駛。在現代社會的前期,農業提供了幾乎所有的工作崗位。而如今在富裕國家,這一比例僅占就業總人口的2%。面對機器人的“侵入”,當前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工作將很有可能被替代。人類是否會發現使用其勞動力的新途徑,或今后是否會強迫自己休息,這正是目前經濟學家們擔心的問題。不管怎樣,機器人就像一枚硬幣,除了獲得正面的稱贊就是遭到反面的責備。
另外… …
機器人的超強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機器人將不只能夠讓無生命的環境變得有生命,它們還將與主人共同生活,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有些機器人能直接給人類提供護理服務,有些則帶給人們安慰。日本生產的一種類似小海豹的機器人會在人類撫摸它時做出親切回應,并且能區分聲音。這似乎可以用來幫助老年癡呆癥患者。
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它們也能更好地幫助人類探討那些在小說中首次提出的問題。既具有憐憫和慈悲之心又比任何戰術要求都殘酷的人類是否有必要一直參與戰爭嗎?如果一個人最后感受到的善意來自一臺機器,那么這個問題還有意義嗎?如果大部分勞動力或全部勞動力相對于需求是多余的話,那么又有什么能夠使人類的努力顯得有價值呢?
人類、企業和政府很難從理論上來探討技術變革的最終目標。科幻小說作家和電影制作人帶給人們的最大啟發是:只有當技術實現人格化時(即當人類可以面對面看到它時),人們才會更容易地提出這些問題。就像航天員在回望地球時那樣,機器人不僅是工人和伙伴的角色,在未來它們可能成為新前景的提供者。尤其是最終有一天,當人類看到機器人以一種可以理解的表情回望我們的時候。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67瀏覽量
756962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283瀏覽量
427807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04瀏覽量
2086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王耀南院士:AI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及未來趨勢
![王耀南院士:AI大模型賦能人形<b class='flag-5'>機器人</b>及<b class='flag-5'>未來</b>趨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91/wKgaoWctgAaAZshrAAAwElp4VSc115.png)
Al大模型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從英偉達到特斯拉的機器人革命
焊接機器人的崛起:未來工業自動化的領軍者!
![焊接<b class='flag-5'>機器人</b>的<b class='flag-5'>崛起</b>:<b class='flag-5'>未來</b>工業自動化的領軍者!](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D/3B/wKgZomZqWmGATiQKAABvP9O48zs72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