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商用牌照發放2個月之后,5G手機要扎堆兒上市了。7月26日,華為Mate X 5G版本正式發布,將在8月16日首銷,售價6199元,支持NSA/SA兩種模式。7月18日,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獲得入網許可證,此前已經在芬蘭、阿聯酋開售,國內售價4999元,支持NSA模式,加上即將于8月推出的vivo IQOO 5G,三款手機形成國內首波上市5G終端,其后的OPPO、小米、一加、努比亞的5G版終端也在路上。換機檔口,5G終端令人心動,但NSA/SA兩種模式又使人疑惑,如何選擇?
由IMT2020(5G)推進組牽頭的我國5G技術研究試驗當前將5G終端、芯片的成熟作為測試重點。并對NSA、SA兩種模式分別進行了測試。
據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介紹,目前測試的終端芯片分別來自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還有紫光展銳。與芯片做互操作測試的5G系統設備有6家,分別是華為、中興、中國信科、諾基亞、愛立信和三星。在2.6GHZ和3.5GHzG兩個主力頻段測試NSA、SA兩種組網模式。
進展最快的是華為海思的巴龍芯片5000,已經完成與華為、中興、中國信科的NSA、SA兩個模式的測試,與上海諾基亞貝爾的NSA測試已經完成,SA測試剛剛開始。高通SDM X50是其第一代5G芯片,由于該芯片僅支持NSA,所以只測了NSA一項,但目前與6家系統設備商都展開測試,是完成互操作企業最多的一家。聯發科的Helio M70已經完成了在華為網絡設備上的NSA/SA兩種組網方式的測試,與中國信科的NSA測試完成半程,與愛立信系統的SA模式測試剛剛開始。
5G終端最突出的優勢是速率大幅提升,終端與系統設備的互操作測試可以在同樣的網絡環境下反映出NSA與SA的差別。測試顯示,單用戶在外場的峰值速率是無論是NSA還是SA下行峰值普遍在1Gbps~1.4Gbps左右,目前NSA與SA兩者在速率上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上行峰值速度上,NSA在100Mbps~170Mbps,SA普遍在240Mbps~280Mbps左右,SA要高于NSA,。
除了速率測試之外,終端芯片及互操作測試內容還分室內功能和室外功能。室內功能主要包括測試NSA/SA模式、無線接口協議、頻段/帶寬/幀結構、帶寬分段(BWP)、支持網絡切片能力等,室外功能主要包括掉話率、切換成功率、業務長時間保持的穩定性等。
SA在努力實現低時延
從用戶來說,如果關注的是更爽地看視頻,其實無論是NSA還是SA模式都能夠提供很好的用戶體驗,可以支持4K、8K的畫質,對VRAR也能夠有不錯的支撐。那么SA模式對5G終端用戶來說意義何在?為何運營商在積極推動SA的成熟?
這可以從運營商對SA的測試重點看出一點端倪。據中國移動設計院網優研發部總經理周勝介紹,中國移動的規模網絡測試進入沖刺階段,從定點測試進入遍歷測試,今年6月底已經完成NSA主體測試內容,支持NSA商用;計劃9月完成SA端到端功能及性能測試,支撐今年SA垂直行業預商用;今年年底完成SA第一梯隊主體內容測試,支撐2020年的SA商用。
目前,SA的測試整體處于初期,特別需要加快端到端的成熟。目前僅華為海思一家具備演示能力,其他終端芯片還未進入外場。無線網正在進行實驗網的互通測試,SA的核心網正在重點進行功能測試,后續面向商用將進一步開展異廠家的互操作、用戶數據遷移、計費等測試。
在SA模式下,除了要體現出5G的大帶寬,還要體現出5G的低時延優勢。低時延的應用場景也比較多,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在線互動游戲,低時延在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環境中也有意義。
周勝說,目前在SA低時延的測試中,用戶面時延在10~18.5毫秒,比理論預期要差;控制面時延平均在80毫秒以下,比NSA模式時延降低了50%~70%。5G NR空口的用戶面時延測試中,NR空口往返時延10~14毫秒,比LTE縮短約4~10毫秒,基本符合5G空口時延預期;傳輸+核心網本地時延約為1~3毫秒;商用終端用戶面時延比測試終端多6毫秒,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因此如何進一步降低SA模式下的低時延,會是提高5G應用體驗的一個課題。
5G業務從用戶角度開發
在這樣的網絡條件之下,5G終端需要從用戶角度出發開發產品、設計應用。vivo通信研究院總經理秦飛說,現在宣傳5G是1Gbps的傳輸速度、1毫秒的時延、99.999%的可靠性、100萬的連接數,低延時等,這相當于是一個“賣家版”的5G,但實際上賣家版并不能夠在任何時候和場景中獲得。當5G落地時,用戶到手的“買家版”會是怎樣的體驗?這需要做5G手機時的人考慮清楚手機的主要業務是什么,在什么場景下用,是30%地域可用還是80%甚至95%以上可用。
從用戶角度來說,用戶能夠感受比較直接的是四個因素:一是速率,二是延時,三是流量,四是連接性。“5G終端能用和好用是兩個概念,如果要好用,就一定要把手機在5G真實環境下解決什么問題考慮清楚。”秦飛說。
秦飛描述了一個他認為更接近于真實的5G。
首先從速度看,1Gbps通常是指峰值,而且還是網絡覆蓋好的地方。通常一個通信小區內只有30%或者50%的區域才能夠獲得這種速率。在實際場景中,在小區邊緣感受到的速率會下降到將近100Mbps。當在通信的忙時,而且有十個用戶都在小區邊緣的極端情況下,平均速率可能降到10Mbps。因此在早高峰地鐵上玩在線游戲,游戲設計要在10Mbps的速率下。其次從流量看,5G落地,流量包一定要升上去。秦飛認為如果4G網絡中30G流量之后限流,在5G網絡中至少要到100G之后再限流。再次是延時,1毫秒的延時是在部分幀結構下實現,而手機的延時是指一個業務幀完整傳到服務器的時間,其中包括三跳:空口一跳、基站到核心網一跳,核心網到服務器一跳。初步估算,一個PING包時延最快0.8毫秒。如果一個4K或8K的業務幀,再考慮到小區邊緣的實際速度,大約會有90毫秒的延時。最后是5G的連接性。5G不僅是炫酷好玩,而是可以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像智能家庭的應用。如NB-IOT、LTE、NR這三種連接都可以支持。秦飛說,如果這三個網之間是分割的也不好,需要在核心網上做業務融合,才能夠更好地給用戶提供服務。
“在5G整體業務邏輯中,需要一個連接人和各種服務的端側設備,這樣的端會是什么樣的?”秦飛說了五個要素,“一是觸屏;二是屏幕更大,要讓5G感覺到酷炫或者爽起來,5G的手機承載不了的;三是要有更多輸入輸出的功能以及一些器件和連接配件;四是更加智能,它懂我們,甚至是有溫度的,能提供溫馨的服務;五是便攜。”
-
SA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8瀏覽量
37989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34 -
NSA
+關注
關注
4文章
107瀏覽量
18121
原文標題:令人心塞!震驚,這段運營商人的對話曝光....
文章出處:【微信號:tongxinquan_168,微信公眾號:通信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