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8 月 21 日下午,三星在北京舉行 Galaxy Note10 系列的新品發布會,正式在國內市場為 Note10 和 Note10+ 5G 揭開面紗,同場加映的還包括 Galaxy Tab S6 平板、Galaxy Watch Active2 智能腕表以及多款配件產品。
對于國內的三星粉絲們而言,下半年的的 Note 系列總是伴隨著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一方面,全球發布會揭曉配置,國內發布公布價格已經成為大家最為熟悉的節奏;但另一方面,包括價格、本地化服務等相關信息,又會進一步決定穩居“Android機皇”多年的 Note 系列,將會為這個競爭最為激烈的手機市場帶來多少沖擊。
目前看來,三星又再一次以標桿的姿態,在 5G 爆發的前夜為行業指明了方向。話不多說,我們以信息量巨大的發布會作為線索,仔細聊聊 Note 系列究竟憑什么引發熱議。
5G,三星手機最大變量之一
發布會上,三星官方非常明確地給出了表態:“三星將憑借5G技術崛起”。這背后釋放的信號是,三星在 5G 方面的大力投入,這一點體現在發布體現用了大量篇幅講解 5G 相關的布局,比如三星 5G 的專利儲備已經位居全球前列,標準專利多達 1400+ 項,并且包含覆蓋 5G 各子系統核心技術的高含金量標準。
當然,對于市場而言,更注重依然是產品力層面的表現。實際上,Note10+ 5G 不僅是三星在中國發布的首款 5G 設備,也是為數不多已發布的 5G 手機之一。
這背后的意義在于,三星為眾多希望提前嘗鮮 5G 網絡服務的用戶,在 5G 初期便提供旗艦級體驗。這還體現在,三星官方還特意強調, Note10 系列“完全是在 5G 的思路下研發的”。這與當下主流廠商在已有產品上增加“5G版”截然不同。
而 5G 本身的高發熱、高耗能,意味著硬件層面也許做出許多優化。換言之,三星是為數不多,真正能提供 5G 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廠商。
設計,變是唯一的不變
對于一個極為成功的產品系列而言,每一次改動都意味著頂著風險主動求變,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品牌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穩住排位。比如,三星便在這次的 Note10 上首次為 Note 同一代推出兩款機型——Note10 和 Note10+。
這背后其實源于三星對于市場變化的敏銳嗅覺。Note 系列的崛起,源于其大屏+S Pen 帶來的生產力層面的提升,但也因此逐漸形成了“硬朗”、“商務”等男性化標簽。但實際上,Note 系列帶來的體驗,卻不僅僅是男性用戶的剛需。
所以,我們看到 Note10 和 Note10+ 的屏幕尺寸,分別在 Note9 的 6.4 英寸基礎上,進行了下調和上探索,達到了 6.3 英寸和 6.8 英寸,并為女性用戶增加了更豐富的配色。這意味著,繼續追求極致的大屏體驗的同時,Note 系列將對于女性用戶更加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挖掘大屏+S Pen 的體驗潛力以及移動生產力,三星在 Note10 系列中,再次為 S Pen 帶來了諸多更新。
與前代不同的是,Note10 系列的 S Pen 中加入了加速度以及重力傳感器,S Pen 由此被賦予了檢測運動狀態的能力。換句話說,可以通過手勢實現對手機的操控。
除了此前已經大受好評的用 S Pen 按鈕瀏覽、切換 PPT 外,還能實現滑動攝像頭、拍照模式、相冊翻頁、調節音量等操作,并且三星相關接口進行了開放,開發者也可以自行適配。
屏幕,永遠不會缺席賣點
8 年前,初代 Note 橫空出世,開啟了行業對于“大屏化”的不懈探索。在這以后,尺寸與素質,成為了手機顯示領域比拼最重要的兩大維度。上面說過三星對于尺寸的拿捏,下面聊聊素質。
在玩家之中有一個流傳多年的老梗:想要給朋友安利三星手機,電量點亮屏幕遞給他就好了。因為三星手機會幫你“搞定一切”。之所以唯有三星用戶才能 get 到這些段子,源于三星手機一直以來在屏幕環節體現出的“默秒全”的實力。
Note 10 系列也沒有例外。Note10 和 Note10+ 分辨率達到 2280 x 1080 像素和 3040 x 1440 像素,以此分別實現了 401ppi 和 498ppi 的屏幕精度。高階性能方面,大小兩臺都通過 HDR10+ 的認證,德國 VDE 認證,并搭載了動態色調映射技術,以及在 S10 系列上便已經實現的高達 1200 尼特亮度。
以及,一個沒人注意的小細節是,在之前 S10 上大受好評的基于超感官全視屏(Dynamic AMOLED)的護眼特性也被很好地延續。即使在不開啟護眼模式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減少 41% 的藍光;開啟護眼模式后,過濾藍光能力甚至達到 95%。
可以這么說,從冰冷的概念與參數等紙面表現而言,Note10 系列已經實現了全面碾壓。如果進一步反應到體驗,則是更加栩栩如生、層次分明的視覺體驗。專業屏幕評測機構 DisplayMate 就直接為其給出了 A+ 評分,將其定義為目前最好的移動設備顯示屏。
相機,立足現在也望向未來
相機方面,Note10 和 Note10+ 相同而又不同。
相同的是,前置都采用了 1000 萬像素全雙核自動對焦鏡頭,光圈達到 f2.2;不同的是,Note10 采用 1600 萬像素超廣角、1200 萬像素廣角以及 1200 萬像素長焦的三攝組合,主攝有 f1.5/2.4 的智能可變光圈,并且和長焦端一起都支持光學防抖;Note10+ 則采用四攝,在 Note10 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顆 景深鏡頭,也就是 3D 景深攝像頭。
每一代旗艦在上市后刷新 DxO 分數,似乎已經成為三星與用戶之間的一種“默契”。而 Note10 系列也不例外,Note10+ 5G 在 DxOMark 的綜合評分高達 113 分,超越了華為 P30 Pro 的 112 分成為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其避免了“偏科”,前后攝像頭都做到了第一。
這意味著,至少在實驗室中 Note10 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拍照神器”,但事實上落在場景中的用戶體驗并不僅限于此。
強勁的對焦性能,使得 Note10 在成片體驗上無限接近于“指哪打哪”,即使手抖的入門小白也能保持極高的出片率。取景視野足夠大的超廣角為用戶提供創作欲望的同時,還在發色傾向上與主攝保持了極高的一致性,后期玩法可以相當多樣。
相比拍照方面一貫的穩定發揮,攝影方面的升級稱得上驚艷。Note10 引入了常見于攝影機中的變焦麥克風,能更為精準地放大或縮小周圍的聲音,實現對所需聲音的精準捕捉。
而 AR涂鴉和 3D掃描,則是將面向未來的技術落地于當下的體驗加分項。前者基于景深攝像頭,讓用戶得以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上揮灑創意;后者掃描后的物體還可以通過動作捕捉動起來,兩者結合使得視頻創作終于沖破次元壁。
聊完影像性能,就必須說到后期,這里不得不提到三星 Note10 系列靈敏的嗅覺。以當下“全民Vlog”的熱度而言,在手機上進行視頻處理已經逐漸成為剛需。性能方面的短板已經逐漸被補上,但工具、交互方式層面的短板卻一直存在。
Note10 系列上,三星引入了一套完整的智能編輯工具,完整覆蓋了拍攝-編輯-分享全過程。插入轉場特效或字幕、改變速度、甚至用 S Pen 添加插圖編輯多個視頻,都能輕松實現。
性能與 Bixby,“乏味”與“趣味”。
相比起來,性能反而成為了 Note10 最“乏味”的層面。
驍龍 855 處理器+UFS 3.0 高速閃存,已經為性能表現保證了下限。對于當下的市場而言,要找到一款能為這一套配置找點麻煩的游戲實在很難。更適合參與的比拼其實是更高階的穩定性。
憑借三星在手機相關元器件的全產業布局,以及強大的硬件設計能力,Note10 系列依然以強大的散熱性能等方式,保持著 Note 一貫的能最大限度挖掘出產品性能極限的能力。
相較而言,Bixby 的進一步升級給 Note10 帶來了面向未來的想象空間。
一方面,它進一步打通了應用之間的藩籬,實現了跨服務的深度合作,使手機離“真正的智能”更近了一步。另一方面,系統底層更新為其賦能進一步加強,3D 掃描、識屏等功能都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 Bixby 能“干”的事兒更多了。
最后
很多時候,用戶需要一個最終打開錢包的理由。
可能是外形設計炫酷,影像性能強大……但對于三星 Note 系列而言,我最看重的只是三個字——確定性。因為我知道,作為 Android 陣營的標桿產品,它已經是處處頂尖水準。我不用擔心什么游戲不能玩,什么場景拍不到,因為 Note10 做不到的,市面幾乎也沒有競品能夠做到。
而更深遠的意義在于,身為 Android 陣營標桿,Note10 在 5G 迎來爆發的前夜為市場定下了一個標準,也就是所謂“5G旗艦應有的修養”,這無疑為摸索中的行業指明了方向。目前,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正在三星網上商城、京東、天貓、蘇寧等平臺預售中,現在購機還可以獲贈禮品,同時享受三星專屬管家服務等福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多留意。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85瀏覽量
182020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685瀏覽量
569317
原文標題:應廣大客戶要求,現將庫卡機器人示教器維修的一點經驗 分享一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faircs,微信公眾號:柔智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三星在4nm邏輯芯片上實現40%以上的測試良率
愛立信與Telstra、聯發科技樹立5G連接新標桿
三星李在镕視察菲律賓MLCC工廠
中興通訊南京濱江5G工廠榮膺國內首個五星認證
煥新好時機 趁以舊換“星”入手一臺三星AI電視!
三星解散先進封裝業務組
選擇三星電容時需要參考哪些?
三星半導體印度研究所采用是德科技S-FTL方案優化5G測試流程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三星發布旗下首款超大容量固態硬盤BM1743
三星電子營業利潤預期大升,半導體成主要驅動力
三星Exynos 2500遭遇良品率挑戰,三星積極應對力保Galaxy S25系列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