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引擎推出全新虛擬制作工具,VR技術正在重塑電影攝影方式
實時VR技術是電影制作的未來嗎? 虛幻引擎正在改變電影制作者和廣告商的創作方式。這種新的虛擬制作工具可以實時添加特效,在LED墻壁上實時創建沉浸式的虛擬環境和活動場景,取代了通過綠幕或后期制作添加特效的傳統方法。
場景中,當你移動相機時,虛幻引擎相機也隨之移動,這就會產生視差效果,呈現出3D效果。新技術還為場景中的真實物體和人物添加了逼真的燈效。因為所有的場景都是在一個鏡頭內同時拍攝的,無需再進行復雜的后期制作。
電影《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和《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Solo:AStarWarsStory)中已經應用了這項技術。Jon Favreau在SIGGRAPH向觀眾透露,他在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中也使用了虛擬VR LED墻壁。未來幾個月內,這部電影將在Disney+上首映。
Epic Games與Magnopus、Lux Machina、Quixel、Profile Studios、ARRI和Cinematography Database的Matt Workman一起,在SIGGRAPH上展示了這項技術,創造出一個無縫的環境,演員和道具都沉浸其中,參與者可以透過鏡頭觀察虛擬現實軟件的運行情況。每個元素都會被實時集成到一個場景中。
圖片來源: Epic Games 關于虛幻引擎的VR制作工具,Workman在一篇官方博客文章中談到,當他第一次走進充滿LED的場景,通過攝像頭看過去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拍攝外景。
Lux Machina技術副總裁Kris Murray說:“我們可以實時追蹤相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呈現出它的視角視圖。”又補充到,“也可以強制命令相機,鏡頭前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圖片來源:Epic Games 虛幻引擎制作工具,可以實時改變整個場景的現場設置,包括所有特效。比如,有一次拍攝時需要移動場景中的巖石來輔助攝影,電影制作人只需通過iPad等設備虛擬地“拿起并移動”石頭就可以達到效果。
創作者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指尖手勢來改變一些設置,比如燈光。手指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滑動,光線的角度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CG環境、演員、道具。只需幾個簡單的手勢,你就可以瞬間把日出變成黑夜。
Workman說:“這就像一個虛擬的射擊游樂場。”
圖片來源:Epic Games 虛擬制作簡化了協作過程,從攝影導演到電影攝影師,任一部門都可以進入場景中進行更改,不必為后期制作等待數月。 首席技術官Kim Libreri表示:“我的夢想是讓電腦圖形完全逼真。我很喜歡電子游戲和電影,這項技術讓它們完成了最好的結合。” 如果你恰巧和Libreri一樣熱衷于VR電影制作,可以下載最新的UE4預覽版,查看虛幻引擎制作工具。 當然,Epic Games并不是唯一使用虛擬拍攝技術制作游戲的公司。總部位于洛杉磯的科技公司AR wall一直在與生產公司保持合作,為自家開發大型ARFX顯示器。AR wall結合了大型LED視頻墻和跟蹤技術,制作逼真的“虛擬窗口”用于電影場景,這很像新型虛幻引擎VR制作工具。 無論哪種服務可以提供最好的體驗,顯然VR技術正迅速發展為大型工作室和制作公司的選擇。今年初夏,我們了解到導演John Favreau在翻拍真人版《獅子王》(The Lion King)時,大量使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基本上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用于拍攝電影的虛擬現實世界。
Adobe推MR開發工具,未來將重點發展AR及MR軟件
到今年年底,設計師們將獲得三個新的Adobe應用程序,都是該公司面向下一個創意時代的愿景。Adobe首席技術官Abhay Parasnis表示,下一代應用程序將重點實現現實生活中物理元素與數字元素的結合,強調“玻璃之外”的體驗。這些元素將在移動設備或電腦桌面上相互連接,用戶可以在任一設備上的應用程序之間切換。
Parasnis在接受the Verge采訪時說:“我們正在開發的每一個應用程序:Aero、Fresco、iPad上的Photoshop,都在推動原生云計算功能,簡化協作”。也許Adobe未來設想中最好的例子是另一個仍在開發階段的項目”Project Glasswing”。這是一個混合現實的顯示原型,可以通過Photoshop或After Effects層的形式,把Adobe的所有應用程序帶到現實世界中,顯示在真實3D對象面前的透明屏幕上。
Parasnis順便向The Verge展示了iPad Pro所有正在開發中的應用程序。首先是即將推出的iPad光柵矢量插畫應用Fresco。他在畫布上畫了幾筆,點擊保存,然后在iPad的Photoshop中打開了相同的文件,筆跡同步成功。Parasnis說,我們的目標是讓應用程序“不僅在UI上感覺相同,在云文檔中也相同”。文件看起來是本地生成,但實際操作是在云空間進行的,每一處更改都可以立即同步保存。 Fresco可以模擬水彩畫和油畫在紙上的表現,是在Adobe Sensei的AI平臺上研究了8年的成果。因為首發版本需要高端的GPUs運行,所以大部分時間團隊都在研究如何減少筆觸對電池壽命和性能的損耗。Parasnis說:“對于一個藝術家,沒有什么比感覺自己正在玻璃或數字屏幕上作畫更糟糕的了。”對此,Adobe的研究團隊必須做出突破,減少延遲并讓畫筆和顏料實時自然混合。
Fresco計劃把模擬繪畫體驗引入數字屏幕,而Project Aero的目標正好相反。增強現實創作工具可以讓設計師在不知道如何編碼的情況下,通過熟知的Adobe工具創建沉浸式體驗。Parasnis稱,Aero開始階段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將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和Dimension的作品數字化輸出,并把它們無縫地帶到實體3D空間中?” Aero在去年蘋果開發者大會上進行了預演,Adobe宣布將使用蘋果和Pixar共同開發的AR文件格式。統一后的USDZ格式目前僅用于iOS,無需下載單獨的AR查看器,文件就可以導進iPhone常規應用程序,如iMessage和Safari。 通過Aero app,藝術家可以使用拖放模塊創建動畫和響應AR體驗,APP會自動考慮物理和燈光等因素,這些都需要掌握Unity和蘋果的ARKit等程序的操作。藝術家還可以使用3D紋理和material from Substance對增強現實作品進行微調。Substance是Adobe最近收購的紋理算法軟件。只有部分藝術家能夠訪問Aero的封閉測試版,但該應用程序可以接受提前申請。
不過,Parasnis也認識到AR的局限性:用戶需要設備來綁定屏幕。Parasnis表示:“要想讓增強現實和沉浸式體驗成為主流,硬件和軟件都必須做出改變。”對此,Adobe的解決方案是Project Glasswing,這是一種透明的LCD顯示屏,大多用于零售店、酒店、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原型顯示器就不可以混合數字和物理環境,不需要眼鏡和耳機。“我們期待它成為增強現實的另一種形式”,他這樣說。
Parasnis強調,Glasswing項目不是硬件產品。恰恰相反,這只是Adobe在實際應用程序中,尤其是在零售領域,演示如何使用該軟件。Adobe打算與其他公司合作,以“推動硬件的發展”,因為Parasnis曾表示,“我們并不想從事顯示器制造服務。” Parasnis認為AR技術有可能給正在和亞馬遜競爭的零售商帶來優勢。“如果我能讓實體零售環境和空間更具互動性,”他說,“這就會增加用戶放下屏幕走進實體空間的可能性。”
華為發布Lab地圖導航技術Cyberverse,集成3D建模、AR導航
日前,HDC2019開發者大會,華為發布一款Lab地圖導航技術Cyberverse。該平臺為AR實景地圖服務平臺,可使用手機進行厘米級定位。
華為camera首席工程師羅巍表示,Cyberverse可用于在景點、博物館、智慧園區、機場高鐵站等空間,今年將會在國內5個著名景點進行開發者測試,到2020年年末,將在1000個地點提供服務。
Cyberverse目前已有3D步行導航、虛擬樓宇信息、智慧園區IoT信息等應用場景,覆蓋150個國家40種語言。該平臺也可作為導航汽車進行左右車道、一二三車道的轉換的高精定位導航系統。
該演示展示了:人物3D重建、3D智能助手、虛擬標牌、全息廣告、3D步行導航 、lOT信息展示、雕塑識別和全息講解、室內空間計算、多人互動游戲、夜景空間識別等。
華為消費者業務云服務總裁張平安稱,今年10月之前,華為將發布此地圖服務給開發者。
“最終消費者需要什么服務體驗開發者最知道,華為需要開發者的幫助。”華為消費者云服務首席創新官望岳表示,目前Cyberverse已有開放接口,包括3D Map、數據信息接入等。Cyberverse技術中的AR功能將全面開放,Google的AR Core、蘋果的AR Kit都可以納入。
棱鏡光娛宣布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
近期,棱鏡光娛宣布獲得了 5000 萬元 A 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吉利科技集團。官方表示,本輪融資將用于夯實技術和基于技術的內容能力,推進產品化、商業化落地。
棱鏡光娛成立于 2017 年 8 月,是一家集頭部 IP、全息內容創作、出品、市場運營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科技文化傳媒公司。相比于傳統的,以熒幕、水幕等介質為成像載體的成像方式,它以全息技術為基礎,融合人工智能、VR/AR等多種前沿科技。棱鏡光娛3D 立體空間成像系統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吸引著C端觀眾。
此前棱鏡光娛曾推出的全息演唱會《鄧麗君·傳奇》、3D 全息親子互動秀《超級飛俠·鳥巢總動員》。在內容開發方面,棱鏡光娛和環球唱片、數字王國、奧飛娛樂等合作,獲取了鄧麗君、張國榮、Beyond、超級飛俠等超級 IP 的全息版權。
此外在文旅板塊,棱鏡光娛已啟動《夢回南宋》《夢回敦煌》等復現歷史人文景觀的全息劇創作項目,即將入駐多個國家級景區。
值得一提得是,此前棱鏡光娛曾于 2018 年 4 月完成 3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由榮正資本領投。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融資金額近億元。
日本DMM VR全息影院將于2020年4月底關閉,原因系租賃合同到期
DMM.futureworks于8月9日宣布,在日本橫濱運營的全息影院“DMM VR THEATER”將于2020年4月底關閉,據悉原因是定期建筑租賃合同到期。
DMM VR THEATER于2015年9月開放,是全球首個3D全息娛樂劇場,以各種娛樂作品為中心進行了許多表演,如《海賊王》、稻川淳二的表演等等。2017年,曾在SEGA負責初音未來游戲業務的內海先生被任命為總裁。 目前DMM VR還未確定后續業務和營業規劃,DMM VR THEATER是否還能更換地點繼續開辦還是個未知數。
鴻蒙OS系統:開源框架致力跨終端分布式應用,2022年將用于VR/AR頭顯
近日,華為在東莞新總部舉辦2019年開發者大會(HDC),鴻蒙OS(Harmony OS)作為主角也在本次活動上正式亮相。 鴻蒙 OS是一套基于微內核架構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在多設備兼容性、安全性、流暢性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并且對外開源。現場余承東分享了鴻蒙OS的演進路線圖,在2017年的時候,鴻蒙內核1.0完成技術驗證,去年,鴻蒙內核2.0用于終端TEE,今年,鴻蒙OS 1.0版將首發搭載在智慧屏也就是電視產品上。 據悉,鴻蒙OS 1.0版基于開源框架并在關鍵模塊上實現自研,體系上由分布式架構、方舟編譯器、確定時延引擎、TEE微內核形式化驗證、多終端開發IDE(Beta)組成。
明年,鴻蒙OS 2.0將推出,其中內核和應用框架實現完全自研,體系上由通用微內核架構、高性能圖形棧、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多終端開發IDE并滿足車規級標準,落地產品包括創新國產PC、手表/手環、車機。 2021年,鴻蒙OS 3.0將會推出,并用于音箱、耳機,2022年用于VR/AR頭顯等更多的設備。
余承東表示,鴻蒙OS是華為全場景時代的操作系統,也是全球首個微內核分布式操作系統,可以打通智慧屏、穿戴設備、汽車、智能音箱、手機等諸多終端。鴻蒙OS是未來的操作系統,它的出現可以滿足全場將智慧體驗高標準鏈接要求,因此也具有四大不可比擬的技術特性:分布式構架、確定時延引擎和更性能IPC、微內核架構、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
分布式架構會進一步提高終端的分布式能力調度及分布式數據管理能力,能夠像開發統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最終能夠讓消費者享受到多終端協同配合的無縫體驗。 而確定時延引擎和更性能IPC則有效解決了如今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以對任務分配及調度進行合理優化,將應用響應時間降低了25.7%。 微內核構架擁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保障多端間的安全,采用形式化數學方法,從源頭上保障系統的安全,并大大降低延遲。 憑借近端時間發布的方舟編譯器,鴻蒙OS可以實現多終端IDE開發,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還可讓屏幕布局控件及交互自動適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變成,真正實現一端開發,多端部署,大大提高開發效率。 對于鴻蒙手機能否短時間內運用至手機的問題,余承東表示:鴻蒙是未來的操作系統,比安卓快6倍,更快更安全,并能隨時應用在手機操作系統上,但目前考慮到生態問題,華為仍優先采用安卓系統,如果哪一天安卓無法使用了,華為隨時可以啟用鴻蒙。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612瀏覽量
270403 -
應用程序
+關注
關注
38文章
3295瀏覽量
57934 -
VR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226瀏覽量
18817
原文標題:鴻蒙OS系統將于2022年匹配VR/AR頭顯;Adobe推MR開發工具,未來將重點發展AR及MR軟件
文章出處:【微信號:vrtuoluo,微信公眾號:VR陀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