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毛彥超團隊在人機交互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愛思唯爾出版社期刊《納米能源》。
人機交互設備近年來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在人機交互設備中,傳感器是其關鍵的組成部分。目前的人機交互傳感器主要依賴于感應肢體活動或語言,然而,一部分殘疾人不能夠用肢體動作、手勢或語言清晰地表達他們的意圖。此外,這些人機交互傳感器依賴于傳統電池需要頻繁地充電或更換電池,因此開發自驅動的、方便特殊人群使用的人機交互傳感器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技術,發展了一種基于呼吸的自驅動人機交互傳感器。由氣流驅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能夠從人體呼吸中有效地吸收機械能,并產生與呼吸行為相對應的電信號。結合信號處理電路和無線傳輸電路,進一步開發了基于呼吸的無線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相比于依賴感應肢體活動或語言的傳統人機交互設備,該系統可以將人體的實時呼吸行為轉化為控制信號,用來對電器設備進行有效的無線控制。這種新型的人機交互傳感技術能夠為特殊人群使用當代電子設備提供極大的方便,為人機交互傳感器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427瀏覽量
762894 -
人機交互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234瀏覽量
561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愛普生XV7021BB陀螺儀傳感器在人機交互中的應用

廣西大學:用于高溫應用中的壓力和溫度傳感的摩擦電觸覺傳感器

清華牽頭深開鴻參與:混合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獲批立項
中國科大:在機器人觸覺傳感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