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Services發布中國專家洞察報告,助力企業應對當前及中長期挑戰。
(2020年3月5日)日前,在IBM Services“應際而變,智領未來”的企業數字化重塑2.0線上論壇上,IBM重磅發布中國專家洞察報告《沖破陰霾,逆風飛揚——用科技力量加速和深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報告指出,科技賦能是企業在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復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時代(以下簡稱VUCA時代)贏得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而科技賦能的六大根基,包括以客戶體驗為中心,打造洞察的決策力、智能的應變力、持續的創新力、永續的運營力和敏捷的執行力,將助力企業應對眼下及中長期挑戰,加速和深化智慧企業的進程。
新常態下,數字化能力成為企業應際而變的關鍵
2020新春伊始,突發的危機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神經,也考驗著幾乎所有的企業。今天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變化,從傳統產業經營模式到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從全球化的高歌猛進到貿易摩擦帶來的保守主義以及對全球供應鏈的拷問,從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市場增速放緩到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嚴重現金流短缺,這些變化對所有人、所有企業而言,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復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已經成為時代的新常態,我們會更明顯地發現商業世界正在發生重構。每一個企業都因此在接受著戰略高度、敏捷程度及執行能力的一次次檢驗。無論企業在之前的數字化轉型和重塑過程中建立了何種程度的數字化能力,比如基于大數據、AI、混合云、5G、自動化、區塊鏈等技術的各種能力,我們仍然需要審視這些能力是否在規模、速度和程度上足以支持企業持續的數字化重塑。
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總經理麥俊彥表示:“在VUCA時代,商業環境快速重構,這既是挑戰,也是企業進化的機遇,可以借由數字化重塑自身的‘免疫力’和核心競爭力。為進一步深化數字化重塑,轉型成為智慧的認知型企業,企業有必要打破企業與行業邊界,打造開創性的業務平臺;將呈指數級發展的技術與端到端流程和前端到后端流程融合,建立智能工作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融入富有吸引力的客戶體驗、員工體驗以及合作伙伴體驗。IBM中國專家依據IBM Services多年來服務?業領先企業的經驗與認知,歸納出科技賦能的六大根基,為本土企業提供應際而變的數字化思考方向。”
一個中心五大能力組合拳,重塑企業“免疫力”與核心競爭力
IBM中國專家洞察報告指出,企業科技賦能的六大根基的核心是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隨著數字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個體客戶的互聯程度越高,其擁有的影響力就越大,對企業的影響力也就隨之增強。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制定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業務戰略,進而審視企業在商業模式、產品創新、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競爭能力,從而贏得客戶和市場。具體如何以客戶體驗為中心,構建VUCA時代核心能力?IBM建議企業從數據、智能、平臺、永續、敏捷五個方面進行提升。
以數據成就洞察與信任,創造更大價值
從流動人員軌跡分析,到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的動態檢測;從危機爆發可能產生的結果分析,到醫療救援、物資調配的決策支持,可信任的數據為危機防控和應對策略提供堅實的基礎。信任決定了數據的價值,質量不佳的數據會導致誤判并伴隨風險。企業需要在認識到數據積累的重要性之后,思考如何利用數據取代品牌贏得客戶的信任,建立基于數據的決策文化,并善于在不喪失競爭優勢的前提下,與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共享數據,用信任創造更大的價值。
IBM以客戶全旅程體驗設計為中心,為某大型零售集團建立了統一的360度客戶洞察和分析模型,打造了可以實現從計劃到執行,從執行到效果反饋及客戶滿意度的流程全貫通、自動化、一站式客戶運營管理及營銷平臺,不但使其營銷活動執行效率提升了70%,而且充分利用了分散在內部的上億級客戶數據,創造了良好商業價值。
借新興技術實現人機協同,增強智能應變力
智能化、自動化工作流程的價值在突如其來的危機中顯山露水,例如通過遠程遙控機器人遠距離視頻通訊、監控病情、遞送醫療物資等。調查顯示,足有84%的CEO期望在未來幾年內使眾多決策流程實現自動化,提升企業市場應變能力。要實現這一點,企業可以應用數字技術建立起高度動態化、智能化和端到端的工作流,打破孤島架構和職能邊界,整合內外部的數據,以迭代方式同時開展工作,從而發揮非凡的生產力和創新力。
IBM在自身采購變革中大量實踐應用智慧工作流,降低了52%在計劃和供應保障的加速成本支出,節省18%采購運營成本支出,保證95%+的采購的及時性,總體成本降低2.5%。
以平臺打破內外邊界,保持持續創新力
在數字經濟時代,平臺是業務增長和創新的主要來源,此次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大多離不開平臺模式,甚至出現了傳統餐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共享”的新平臺業務模式。企業在采取平臺戰略時,應選擇與能力相匹配的平臺類型,綜合考量戰略、渠道、客戶群規模與忠誠度、及生態系統等,通過靈活、智能的認知型企業的架構體系,在內打破部門間孤島結構,打造新規模經濟,利用技能、智能工作流和數據發掘新價值;在外打破企業間界線,突破行業邊界,擴大業務范圍。
為實現從汽車制造企業向面向消費者的用車服務轉型,某大型汽車制造企業打造了能夠支持集成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技術平臺,并應用IBM車庫方法論,用敏捷的互聯網公司的速度快速實施上線運營,提供統一用戶體驗和高效的出行服務,目前已經在全國好幾個城市布局實施。
以核心差異化應對動態,打造永續運營
VUCA時代,業務永續的挑戰不只源于IT運營,它包括從經營主業的定義到資產的安排,從供應鏈的優化路徑到所需要的數字化能?、運維管理等諸多更高層面的整體規劃。企業想要穩定運營、持續發展,?當其沖就是在“專注核?”與“應對動態”這兩項能力上下足功夫。
IBM幫助?家?本汽?企業設計、建設和運維全球IT系統。該企業可以在全球化的擴張中,根據市場與戰略的變化隨時調整服務內容和?平,不需要做任何資產性投?即可快速獲得新能?。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該企業建?了更加動態的競爭優勢,運營效率提升了50%,在提升了19%的應用可靠性的同時,IT成本降低了近30%。
以車庫創新提升敏捷,實現共創共贏
成為敏捷型的企業無疑是許多企業家的共識,但很多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卻難于如何推進。IBM車庫創新主張匯聚企業內外的各種人才,通過敏捷、跨部門、跨領域、現場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幫助企業運用初創企業的速度,創造成熟企業的規模,并培養?批具備新技能的?才,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構建、創新和發展?式。
作為踐行敏捷模式的前沿者,寶鋼包裝借助IBM車庫創新,打造了業界首個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金屬包裝個性定制線上新零售平臺——iPrinting聽·你所想。平臺可直達消費者,新的“共創”商業模式激活品牌商、科技伙伴、IP及設計等生態要素,誕生以易拉罐身為媒介的“新物種”,柔性供應鏈的打造更讓C2M照進現實。
IBM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副總裁鄭軍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企業數字化程度的突擊檢驗,相當多的企業會在應對這場危機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意識到打造動態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從另一個層面看,改變世界的絕不是一場突發事件,而是通過突發事件我們所表現出的對于‘變化’所秉承的態度、回應的力度、思維的方式以及行為的選擇。危難中千錘百煉出的結果將使企業擁有面對變化時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利器,在認知時代步步為營,智領未來。”
IBM Services 中國專家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7瀏覽量
74866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5瀏覽量
32564 -
數字化轉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5瀏覽量
92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