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阿里正式進軍5G,中國互聯網5G軍團再添一員。
近日阿里方面向媒體透露,旗下達摩院已正式成立XG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致力于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研究,現階段則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
這是繼騰訊在去年世界5G大會上高調秀出旗下未來網絡實驗室后,又一家正式入局5G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算上泛5G范疇領域的玩家百度、京東以及小米,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基本都已涉足并布局5G業務。
群雄逐鹿的局面,似乎已經透出5G這一風口的價值。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測,2020至2025年間,將有至少超過8000億美元的投入將用于5G網絡,同時包括制造業、公共事業、專業和金融服務在內的行業將從5G中獲得最大收益,到2034年末可能為全球經濟增加2.2萬億美元產值。
而與此前3G/4G交替時所不同的是,人們也已清晰地發現,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加速了IT與CT網絡的融合,使得傳統通信業市場不再只是電信運營商與設備商專屬的游戲場,更多競爭者的加入,在悄然改變游戲規則、市場格局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圖注:XG實驗室是阿里達摩院旗下的第15個實驗室
叫板騰訊,同爭5G應用賽道
細究阿里入局5G的方向,更多地與其在互聯網的對手騰訊聯系在一起。
在XG實驗室的成立聲明中,阿里達摩院直指要義,稱實驗室將依托阿里的豐富應用生態,專注5G基礎設施技術和應用的協同創新,為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AR/VR、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自動駕駛等場景研究符合5G時代的視頻編解碼技術、網絡傳輸協議等,并制定相關標準。
而與此對照,騰訊的5G探索濫觴于2017年底,隨后在2018年成立未來網絡實驗室。彼時騰訊方面表示,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首個專注5G技術和應用研究團隊。
“這一點其實是共識。”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集微網表示,相比5G基礎技術,整個產業市場目前更為關心5G應用層的技術和生態發展。尤其是國家加大5G建設后,要讓5G基礎網絡很快具備一定能力,5G應用自然就被推為前臺主角。“阿里肯定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付亮表示。
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集微網,阿里的行動也是出于感受到騰訊方面的壓力,由于云業務方面騰訊已經開始發力,阿里目前雖然在云計算領域還存有一定的優勢,但在5G領域其實是落了后手的。
在去年的世界5G大會上,騰訊宣布已建立全球互聯網公司首個5G商用實驗網和業界首個規模化部署的邊緣計算平臺,并啟動了現網萬級用戶批量測試,探索基于5G的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云游戲、高清視頻直播、工業互聯網等典型業務場景。
圖注:2019年,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聯合英特爾等產業廠商發布了5G車路協同開源平臺。
艾媒咨詢CEO與首席分析師張毅向集微網表示,結合阿里以往的優勢來看,其5G的切入點集中于應用層面也是必然。“從淘寶、支付寶到螞蟻金服,阿里擅長在應用層面發揮并營造生態。”張毅表示。
付亮則認為,阿里在傳統優勢的云和操作系統領域已有一些積累,并延伸出一些智能終端等物聯網相關產品,這些都屬于家庭智能互聯的連接范疇,但面向5G與物聯網市場,更多將是移動通信一體趨勢化,因此底層的5G核心技術專利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就需要技術和應用的結合,尤其是創新類的。”付亮向集微網表示,這也是阿里選擇5G應用發力的一大原因。
PK中移動、華為,搶奪標準制定權
在正式開啟與騰訊競爭5G應用大幕的同時,阿里也進入了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華為為代表的設備商的業務領地,一方是市場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巨頭,另一方是傳統電信市場纏斗多年后的通信業霸主,二者的對壘形勢自然變得微妙。
“這其實也是騰訊阿里選擇5G應用切入的重要考量。”付亮向集微網分析道,在5G應用領域,技術方面華為中興等設備商最強,運維方面則屬運營商經驗最多,因此選擇在前二者優勢度不大的5G應用方向發力也是一種策略。“阿里騰訊的劣勢在于網絡基礎端,他們要滲進基礎電信服務的難度,要高于傳統廠商滲進應用業務的難度。”張毅對此分析道。
同時,付亮認為,阿里騰訊進入5G應用領域后圍繞的重心在于產業互聯網,而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雙方都發現自己在技術側等基礎領域是比較虛的,這或許會令自身在后續與華為等企業的競爭中面臨壓力,所以才開始下沉,這也是目前騰訊阿里偏重往一些比較基礎方向投入的原因,尤其是標準。”
目前,與阿里XG實驗室將專攻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等5G特定場景的視頻編解碼技術、網絡傳輸協議與標準等類似,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的目標也是參與、推動5G標準開源生態合作,推動基于邊緣計算的車聯網V2X架構建立,從網絡和平臺建設、業務創新和新場景探索、技術研究、標準開源生態合作等角度布局5G。
據悉,在標準領域,騰訊已經先行一步,不僅參與了3GPP、IEEE等國內外5G標準組織涉及云游戲、智能制造多個領域的標準化會議,其主導提出的5G服務化架構eSBA也成為3GPP 5G核心網演進的四個候選方案之一,而在云化多媒體、車聯網領域,騰訊也已有多條標準方案落地測試。
對于這一標準領域的競爭態勢,付亮認為形勢還不明朗。“不管三大運營商,還是阿里騰訊,或者華為小米,都在爭搶標準的制定權。”付亮表示,以近期爭得火熱的健康碼標準為例,阿里、騰訊、電信運營商各有一套,而實際上電信運營商因為涉及利益方太多已經在競爭中失敗,但阿里和騰訊目前都在攻這一標準,力圖跟政府、行業組織等合作,進入一些更高級別的平臺中。據集微網了解,目前雙方都已各自積累了一些政府客戶。
另一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廠商也并未一昧地被動防守,尤其是在阿里騰訊的優勢業務云計算領域。近日任正非便提出,旗下云辦公服務WeLink要充分利用華為、5G、云、AI、光的技術優勢,從底層抄互聯網的后路。
誰能突圍?
互聯網軍團的強勢入主,也令5G應用領域的競爭更為激烈。至于誰能勝出,付亮認為,關鍵在于誰能更快洞察用戶的需求,并快速地拿出解決方案。
“這可以看成是全產業面臨的一次轉型。”付亮表示,目前不管是運營商、設備商還是互聯網企業,各家都需要轉型,包括業務模式、思維方式都需要調整。
因此,付亮認為,互聯網企業會稍占優勢,因為其具備快速迭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來大家都在試錯,比得就是誰更快,更能及時去滿足用戶的需要,甚至誰能積極地去引導用戶。”付亮表示,在健康碼、在線會議上,互聯網公司展現出了更好的能力,而華為和運營商雖然也有這些業務,但目前在這塊沒有太強的競爭力。
而騰訊、阿里之爭,目前也展現了不同的企業思路。知情人士告訴集微網,騰訊5G業務部門的人大多來自華為,因此從想法來看二者可能有類似。“華為的既往策略是往上游更多一點,也就是先關注標準,再發展技術的思路。”該人士表示。
而張毅認為,未來阿里在5G領域的出牌套路初期則會集中在視頻業務層面,但長遠看來,阿里也沒有特別清晰的業態模式。“應該還是會從在線辦公,工業互聯網、智能駕駛、智能物流等方面發力布局。”張毅表示。
不過,就運營商而言,付亮認為其也并未失去最后的機會。“至少運營商擁有最基礎的網絡資源和最快滲透到用戶邊上節點的能力。”付亮指出,比如一個港口要提供服務,最快能到現場的只有運營商。但是,運營商能不能用好這一機會是最關鍵的問題,不然只能淪為給其他廠商打雜的“服務工”角色,最終無法逃出“管道化”的命運。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173瀏覽量
255503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78瀏覽量
50225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00瀏覽量
5715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5G RedCap網關是什么
5G RedCap是什么
5G x應用:誰需要?怎么選?

熱門5G路由器參數對比,華為智選Brovi 5G CPE 5 VS SUNCOMM SDX75
RedCap和eRedCap如何為5G推廣應用注入新活力

5G網關是什么?有哪些功能特點?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華為助力Telkomsel打造大雅加達Hyper AI自動駕駛5G網絡
華為成功驗證5G高精度低成本定位技術
6G通信技術對比5G有哪些不同?
華為助力非洲5G產業加速發展
華為5g技術介紹 華為5g技術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