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OFweek鋰電網)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納米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安全特性,可以防止鋰金屬電池在內部短路時迅速升溫并著火。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納米工程學教授劉平和他的博士生馬修岡薩雷斯領導的研究人員在《先進材料》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該團隊對電池中被稱為隔膜的部分進行了巧妙的調整,隔膜是電池正極和負極之間的屏障,這樣一來,當電池短路時,電池內部積聚的能量(也就是熱量)流動就會減慢。論文第一作者岡薩雷斯說:“我們并不是試圖阻止電池故障的發生。我們只是讓電池變得更加安全,這樣當它發生故障時,電池就不會災難性地著火或爆炸”。
鋰金屬電池在反復充電后,陽極上會出現樹突的針狀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樹突生長得足夠長,穿透隔膜,在陽極和陰極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導致內部短路。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兩個電極之間的電子流動失去控制,導致電池立即過熱并停止工作。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小組發明的隔板基本上緩解了這種現象。一面覆蓋著一層薄的、部分導電的碳納米管網,它可以攔截任何形成的樹突。當一個樹突刺穿隔膜并撞擊碳納米管網時,電子就有了一個通道,它們可以慢慢地排出,而不是一下子直接沖向陰極。
岡薩雷斯將新的電池分離器比作大壩上的泄洪道。他說:“當大壩開始潰決的時候,就會打開溢洪道,讓一些水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流出來。這樣,當大壩真的決堤并外溢的時候,就沒有多少水可以引發洪水了。這就是我們的分離器的想法,大幅降低電荷的排出速度,防止電子“泛濫”到陰極。當樹突被分離器的導電層攔截時,電池就會開始自我放電,這樣當電池短路時,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產生危險了。”
其他的電池研究工作集中在用足夠堅固的材料來阻擋樹突的穿透來制造分離器。但岡薩雷斯說,這種做法的一個問題是,它只是延長了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些分離器仍然需要有孔,讓離子通過,以便電池的工作。因此,當樹突最終通過時,短路將變得更糟。
在測試中,安裝了新分離器的鋰金屬電池在20到30次循環中顯示出逐漸失效的跡象。與此同時,電池與一個正常(和略厚)分離器經歷突然故障在一個周期。
“在一個真實的用例場景中,你不會有任何關于電池即將失效的預先警告。前一秒可能還好,下一秒就會著火或完全短路。這是不可預測的,”岡薩雷斯說。“但有了我們的分離器,你就會提前得到警告,電池越來越差,越來越差,越來越差,每次充電都是如此。”
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鋰金屬電池,研究人員說,這種分離器也可以用于鋰離子和其他電池化學反應。研究小組將致力于優化分離器的商業使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已經為研究申請了一項臨時專利。
(責任編輯:fqj)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287瀏覽量
174321 -
電池技術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10瀏覽量
498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通信基站開關電源和鋰電池問題
鋰電池充電器和鉛酸電池充電器怎么區分?有和不同?
朗凱威鋰電池生產廠家推薦:鋰電池著火,滅火器有用嗎?

如何設計鋰電池相關電路避免鋰電池邊充邊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