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為了不斷提升拍攝效果,現在太空望遠鏡的鏡面越造越大,但是,很大的鏡面對技術和成本要求如指數級增長。
一份新研究設計了一種用位于不同地點多個小鏡面望遠鏡,利用電腦控制聯合起來實現大鏡面效果的技術。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它們也可以同時為天體拍照。研究稱,這種技術可以為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脈沖星和遙遠星系等各種天體,拍攝高清晰度照片。“從理論上說,多地聯合望遠鏡能拍到一顆恒星高清晰度的照片,還可能看到行星表面的細節。”主要研究員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OCA)的拉貝里(Antoine Labeyrie)說,“(這種技術)可以讓我們看到太陽系外行星足夠的細節,可以使用光譜學尋找光合作用生命的證據。”
這份新研究稱,多地聯合望遠鏡極大地擴展了目前單地點望遠鏡的光學視野。這份研究的測試模型中,多個小型設備分布在附近區域,用電腦將拍攝到的照片組合起來,達到超高分辨率。
大規模版本的這種望遠鏡目前正在法國的阿爾卑斯山建造中。理論上說,也可以在太空中搭建這種望遠鏡系統:只需多個小面積鏡面,每個鏡面設置一定的傾角,從大范圍來看,它們就像一個巨型的凹面鏡片一樣。它可以把來自恒星或其他天體的光線匯聚起來,轉向至另外一個搭載在太空器上的相機系統。
(責任編輯:fq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斷層掃描(OCT),角膜手術,望遠鏡等。本文以Throlabs AX2520-UV型號為例,來模擬將平面波入射光束轉變為環形輪廓。
模型
光線追跡使用相干光線追跡,FRED的相干光技術高斯光束分解技術
發表于 01-14 09:47
ZEISS品牌。蔡司可是光學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SEM掃描電子顯微鏡無論是分辨率還是穩定性都是一流的。想想看,用蔡司的掃描電鏡觀察微觀世界,就像是把放大鏡換成了高清望遠鏡
發表于 08-12 17:24
?863次閱讀
使用更小的EUV光源,功耗不到傳統EUV光刻設備的十分之一,可降低成本并大幅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壽命。 在傳統光學系統(如照相機、望遠鏡和常規紫外光刻技術)中,光圈和透鏡等光學元件沿直軸對稱排列。這種方法不適用于極紫外射線,因為其
發表于 08-06 16:32
?375次閱讀
是否與水準面垂直。水準儀主要由望遠鏡、水準管、基座和微傾螺旋等部分組成。 1.1 望遠鏡 望遠鏡是水準儀的主要觀測部件,用于觀察目標并讀取讀數。望遠鏡通常由物鏡、目鏡、十字絲等部分組成
發表于 07-13 10:39
?1673次閱讀
引言 水準儀是一種利用水平視線測量兩點間高差的儀器,其精度高、操作簡便、應用廣泛。水準儀主要由望遠鏡、水準器、基座等部分組成,其中物鏡調焦螺旋是望遠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對物鏡調焦螺旋的作用進行
發表于 07-13 10:36
?1742次閱讀
大模型和開源的發展將帶來全球軟件研發技術的新變革,AI使代碼自動化應用達到新水平,開源工具的云化和應用的AI化將促中國軟件迎來新一輪的爆發。開發者正在迎接新一輪的技術浪潮
發表于 07-10 10:30
?391次閱讀
杭州2024年5月17日?/美通社/ --?華感科技Mile 2熱成像望遠鏡,是華感2024年最新產品。不久前,華感Mile 2從幾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2024年德國紅點設計獎。這一全新
發表于 05-22 11:33
?559次閱讀
光學鏡頭廣泛用于手機、相機、電腦、汽車、望遠鏡、顯微鏡和顯示器等領域,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據臺灣經濟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由于智能手機搭載高端鏡頭數量增多,加之臺灣廠商具備技術優勢
發表于 05-16 09:20
?534次閱讀
OPC UA協議棧,能通過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使用,在全球范圍內控制望遠鏡。
發表于 05-10 14:13
?653次閱讀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腹腔鏡作為現代醫療中重要的手術工具,其制造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手術效果和生命安全。傳統的焊接技術在腹腔鏡的制造過程中存在焊接質量不穩定、熱影響區大等問題。近年來
發表于 04-08 16:15
?353次閱讀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國IPv6市場蓬勃發展。未來,IPv6產業將突破傳統,給人們帶來更強大的新興變革及應用。首先,就技術角度來看,中國IPv6市場將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未來,IPv6產業將
發表于 04-02 11:15
?482次閱讀
作為總投入高達16億美元(當前約合115.36億元人民幣)的計劃,“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旨在深入探究過去100億年間宇宙進化歷程以及人類至今仍未揭示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奧秘。
發表于 03-21 15:38
?639次閱讀
據了解,類星體是宇宙中最亮的天體,是位于星系核心的極大質量黑洞的可見部分,當它們促使周圍的氣體快速旋轉時,便會生成極其明亮的圓盤和可供望遠鏡觀察的噴流。而類星體通常受龐大的暗物質暈的保護,天文學家們暗示
發表于 03-20 09:51
?510次閱讀
目前,世界上大型的望遠鏡系統都采用了自適應光學技術,自適應光學的出現為補償動態波前擾動,提高光波質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60多年來,自適應光學技術獲得蓬勃發展,現已應用于天文學、空間光學、激光、生物醫學等領域。
發表于 03-11 10:27
?2336次閱讀
昆侖站地處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區,其大氣凈化程度極高,具備絕佳的天文觀測條件。在極夜期間,遠程操控的近紅外望遠鏡將與昆侖站的AST3-2南極巡天望遠鏡共同完成時域天文學觀測,彌補昆侖站近紅外觀測領域的空白。
發表于 02-27 11:37
?713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