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主持的“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和教師”主題論壇被與會者早早擠滿。
有關教師職業是否會被取代的討論近年來熱度不減。技術和教師如何完美結合,如何更好地發揮技術的作用,也成為此次大會的一個焦點。
保障教師的自主性,不能被AI牽著鼻子走
“人工智能在采用多種模式增強學生的互動性方面效果明顯。”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穆特盧·丘庫羅瓦(Mutlu Cukurova)認為,和傳統模式相比,人工智能能夠很快判斷出學生對課堂的反應是積極還是消極的。但是,是否采用這種復雜的方式來判斷學生,最終的決定權在于教師。
據了解,歐盟專門啟動了一個項目來處理教師、技術開發者和其他機構的金三角關系,教師采用合作的方式使人類智慧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但前提是教師自愿接受這種方式,而不是被動地采用人工智能手段。
人工智能只是教師使用的一種工具,能帶來發展動力但不能取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發展能力來選擇工具,不能對每名學生采取同樣的人工智能手段;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有選擇的自由度,而不能被AI(人工智能)牽著鼻子走。
智能化教學情境下,更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人工智能精準分析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可以因材施教。根據此次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透露的數據,在智能化教學的試點中,學生家庭作業的平均時間已經大約減少了50分鐘,錯題的解決率從原來的45%提高到了80%,也就是說,做作業時間減少了,但知識掌握的效率卻提高了,學生們騰出來的時間和精力,正好去發展自己的特長。
智能化教學情境下,教師將面臨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既要實現人機協同,提供個性化、多樣性和適應性的教學,又要關注學生思維方式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后者更加重要。
“只有當教師真正關注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用盡量少的課程達到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目的,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西北師范大學教授郭紹青說。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94瀏覽量
28029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35瀏覽量
2497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超薄晶圓切割:振動控制與厚度均勻性保障

AI走向應用還得看智能體,阿里、美團、滴滴相繼入局!
簡儀科技出席AI+智能儀器高校研修會暨教師交流會
適用于數據中心和AI時代的800G網絡
英偉達GTC2025亮點:NVIDIA與GE醫療合作 引入物理AI推進自主診斷成像開發
《AI Agent 應用與項目實戰》第1-2章閱讀心得——理解Agent框架與Coze平臺的應用
當我問DeepSeek AI爆發時代的FPGA是否重要?答案是......
Agilex? 5 系統級模塊的 AI 發展潛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