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個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如期到來。今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將主題確認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呼吁各國利用ICT作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驅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國移動研究院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研究所副所長肖善鵬向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表示,ICT是信息和通信業的總稱,近年來,信息通信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信息通信技術與其他產業融合不斷加深,IT、CT、OT產業間的融合呈加速之勢,特別是5G與AICDE,即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新技術融合,賦能傳統產業后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已成為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行業。
“ICT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不僅自身的碳排放相對較低,而且還在多個應用領域發揮效用,對于消除貧困、保護環境、減少不平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至關重要?!毙ど迄i表示。
ICT已成社會發展的“地基”
“新興技術在完成前期技術突破并實現小規模商用后,后續成本會變得越來越低,有助于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推廣。作為運營商,在實現經營目標的同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也很重要?!毙ど迄i認為,近年來,運營商積極響應政府提速降費的號召,每個用戶消費的數據流量逐年大幅增加,中國移動也積極行動,借助“互聯網+”的手段,服務國家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推出多項相關業務,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全社會對ICT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肖善鵬表示,首先在疫情防控方面,ICT的技術和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健康碼的廣泛使用使流動人口得到更好的管理,中國移動研究院也開發了園區綜合防疫管控系統、老人居家健康管理系統、疫情重點人群管控系統等相關產品,助力疫情防控。
其次在復工復產方面,在線教育呈現爆發式增長,遠程醫療得到更廣泛的關注,云辦公相關應用(如協同辦公、遠程視頻會議等)為盡早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最后,在生活方面,網上購物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封閉隔離期間,面向個人和家庭的在線娛樂信息服務得到快速增長。
“應該說疫情期間,ICT對全社會的支撐是全方位的,正如2003年SARS讓網上購物走上了歷史舞臺,這次疫情催生的在線服務和在線產品也必將長期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毙ど迄i表示。
新基建催生新應用
ICT助力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促進世界和諧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制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設置目標,于2016年正式啟動,內容包括消除貧困、糧食安全、健康生活、公平教育、環境衛生、現代能源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經過20年發展,ICT已經從實現人與人連接的基礎技術,逐漸轉變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成為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是中國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撐力量。
肖善鵬表示,2020年是中國移動成立20周年,中國移動研究院作為公司發展的技術引擎,從“1G空白、2G跟隨”,到“3G突破、4G并跑”,再到今天的“5G引領”,為實現信息通信業的的歷史性轉變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我國建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社會正在處于經濟發展、技術應用、商業競爭、大眾消費“四個范式變遷”的重要關頭,ICT行業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力等方面潛力巨大。而為了促進經濟復蘇,國家也大力推進“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圍繞ICT產業進行投資,在短期內將對穩投資、促消費發揮關鍵作用,對中長期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產業升級,增強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和新動能的意義更加重大,也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肖善鵬表示,數字經濟的成熟度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新基建”的投資將對數字經濟產生直接貢獻,包括網絡設備的投資、骨干網絡的升級、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等,這些投資必將帶來更多間接的數字經濟貢獻。正如4G讓網上購物、共享單車、微商、外賣、在線溝通娛樂等新業態在短時間內獲得快速增長,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投資必將催生更多新的應用,服務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
同時,消費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熟,肖善鵬認為,以5G+AICDE為代表的新技術賦能行業應用創新將成為下一個10年ICT行業發展的新機遇。由于行業應用涉及的面更廣,鏈條更長,所以挑戰也更大,但是行業應用創新對推動社會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比如,基于5G的物聯網大連接技術,配合傳感器的部署,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通過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的應用,既使偏遠山區的孩子和病人也能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學校資源和診斷服務;通過智能制造可以實現柔性生產,生產流程自優化,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將進一步降低,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將進一步減少,產品定制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產品的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
5G是連通目標2030的關鍵支撐
中國移動將建成全球最大的5G精品網
作為面向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5G將成為實現“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的關鍵支撐,5G如何更好地助力ICT可持續發展?肖善鵬認為,根據ITU定義的愿景,5G面向eMBB、uRLLC、mMTC三大場景,全面提升包括峰值速率、移動性、時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等能力,能同時滿足“人與人通信”和“物與物連接”的需求。5G還將與超高清視頻、AR/VR、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垂直行業相結合,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首先,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指的是增強移動寬帶業務,最直觀的講,就是進一步提升用戶數據體驗速度。5G可以支持4K、8K高清視頻直播與AR/VR等業務,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其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指的是大連接物聯網。每平方公里支持的連接數達到百萬個,是數字城市的基礎技術,同時在協議設計上降低復雜度,顯著降低物聯網終端的功耗,可以實現電表、水表、燃氣表的智能數據采集。。
最后,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指的是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主要應用在無人駕駛、工業控制等場景,要求對網絡的可靠性、低時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支持無人場景下的快速反應需求。
“5G不僅是提供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和超大連接能力的技術,而是多技術、多業務融合的粘合劑。”肖善鵬表示,一是5G的能力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永續互聯打下基礎,是移動通信技術賦能其它新技術的載體,是移動取代固定的關鍵一環;二是5G有望成為比肩蒸汽機的基礎型技術,蘊藏著巨大能量。5G應用場景將涉及未來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對能源生產、消費、教育、交通、醫療、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娛樂消費、樓宇、家電家居等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服務供應商,擁有全球最多的移動用戶和全球最大規模的移動通信網絡,從頂層設計、技術標準、技術試驗、網絡部署、行業拓展、應用研究、國際推廣等多方面全面推動5G技術及產品能力的成熟。
未來,中國移動將全面實施“5G”+計劃,以5G+4G協同發展、5G+AICDE融合創新、5G+Ecology生態共建、5G+X應用延展為關鍵路徑,打造5G精品網絡,鍛造5G新型能力體系,構建5G創新生態。中國移動將持續深化網絡能力智能升級,助力產業轉型動能升級,促進信息消費體驗升級,加速用戶全量服務升級和實現開放合作升級,為中國成為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210瀏覽量
392060 -
ICT
+關注
關注
3文章
427瀏覽量
37152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59瀏覽量
140140
原文標題:517大咖談 | 中國移動肖善鵬:ICT邊際成本低,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國移動與中興通訊“聯創+”自智網絡開放實驗室揭牌
海格通信參加中國移動衛星物聯產品發布儀式
摩爾線程加入中國移動AI能力聯合艦隊
后摩智能入選中國移動AI能力聯合艦隊
壁仞科技亮相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
華為助力中國移動全面升級“九州”算力互聯網
摩爾線程亮相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
愛立信亮相2024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
飛騰亮相2024中國移動供應鏈生態合作大會
中國移動北斗短信業務正式啟動
高通亮相2024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
AI+在鴻OS 2.0|開鴻智谷受邀2024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