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徐飛虎、張強,與清華大學副教授馬雄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Hoi-Kwong Lo等,應邀在《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綜述論文。該論文系統闡述了量子密碼的原理、理論和實驗技術,并指出經過全球學術界30余年的努力,現實條件下量子密碼的安全性已經建立起來,尤其是測量器件無關等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提出,徹底關閉了量子密碼在物理實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性風險,為實現基于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碼鋪平了道路。此論文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量子通信中最典型的應用方式之一是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密鑰分發可以提供一種原理上安全的通信手段,是迄今唯一的安全性得到嚴格證明的通信方式。近年來,隨著量子密鑰分發逐步走向實用化研究,涌現了很多關于量子安全攻防的研究,以及多個新型的量子密鑰分發協議。
該綜述論文長達60頁,詳細回顧了量子密碼的發展歷史,深入討論了量子密鑰分發的現實安全性,并展望了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該論文還描述了當前最優的量子安全理論,以及實際保證量子密碼系統現實安全性的方法和關鍵技術。同期雜志的相關評論指出:在科學家的長期共同努力下,國際學術界在現實條件下量子密鑰分發的理論和實驗上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現實安全性得到了徹底提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原文標題:科學家發文闡述量子密碼安全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cas-ciomp,微信公眾號: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隨著量子計算進入實用化突破期,傳統密碼體系面臨的安全威脅已從理論風險升級為可預見的技術挑戰。量子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可能會破解現有的公鑰密碼
發表于 04-14 11:01
?135次閱讀
日前,我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石蠟輔助浸入法”的新技術,成功讓二維材料“卷起來”,制備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為未來量子計算和自旋電子器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天津大學教授胡文平、雷圣賓、李
發表于 02-26 11:17
?349次閱讀
研究,創新科研新范式。這一點在西湖大學的科研項目中已得到體現。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是由施一公院士領銜創辦的、聚焦前沿科學研究的研究型大學,該校鼓勵科學家們探索AI與各學科交叉融合,為科研創新提速。為此,西湖大學在浪潮信息等企業助力下打造
發表于 12-12 15:59
?393次閱讀
電池的安全性測試是保證電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穩定、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一系列嚴格的測試項目,能夠有效評估電池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并提前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對于消費者而言,了解這些測試項目不僅能幫助他們
發表于 12-06 09:55
?1350次閱讀
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分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它涉及多個層面和維度,以確保系統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持安全、穩定和可靠。以下是對智能系統安全性的分析: 一、數據安全性 數據加密 : 采用對稱加
發表于 10-29 09:56
?537次閱讀
了傳統學科界限,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從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奧秘。同時,AI技術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即數據驅動的研究范式,這種范式強調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推動科學
發表于 10-14 09:21
如何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思維。AI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它鼓勵我們跳出傳統框架,以數據為驅動,探索未知。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僅促進了科學方法的革新,也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
發表于 10-14 09:12
固態電池在安全性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優勢,這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固態電解質結構。以下是對固態電池安全性的詳細分析:
發表于 09-15 11:47
?1574次閱讀
量子光通信,作為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種利用量子光學原理和量子力學特性進行信息傳遞的先進技術。它不僅繼承了光通信的高速、大容量優勢,還融合了
發表于 08-09 14:22
?2069次閱讀
DM平臺訪問安全性如何控制?
發表于 07-25 06:10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科學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溫超導體被發現。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趙俊團隊利用高壓光學浮區技術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成功證實在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而且超導體積分數達到
發表于 07-19 15:14
?961次閱讀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再次邁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7月5日,該校宣布了一項革命性的成果——科學家們利用前沿的干細胞技術,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擬人類大腦的類腦器官,并創新性地將其與機器人系統通過先進的片上腦機接口技術緊密相連,開啟了人腦與機器深度融合的新紀元。
發表于 07-08 16:00
?795次閱讀
6月25日,新華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為標題,報道了由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傳感器成果。 我國科學家研發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神經探針是一種用來記錄神經活動
發表于 06-27 18:03
?720次閱讀
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蘇茨克維曾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發表于 06-21 10:42
?676次閱讀
2024年4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重點專項“面向復雜物理系統求解的量子科學計算算法、軟件、應用與驗證”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合肥順利召開。該項目由合肥綜合
發表于 05-11 08:22
?1075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