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極一時的運動智能手環,頗有再火一次的勁頭。
前幾年,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如火如荼,運動智能手環是最“耀眼的星”。根據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數據:2016 年全球智能手環出貨量達到 4500 萬臺,智能手表則為 3200 萬臺,Fitbit、蘋果(Apple Watch)和小米占據出貨量的前 3 位,并均擁有千萬級的銷量規模。
然而好景不長,“雞肋、偽智能”等差評層出不窮,短短幾年時間 Jawbone 倒閉、小米智能手環銷量下滑,智能手環市場資本自危。近幾年,運動智能手環市場回歸平靜,偶有新品發布的消息,但都沒能泛起水花。
方今,伴隨著智能技術快速革新以及用戶認可度上升,運動智能手環市場爆發出了新的能量。
智能手環卷土重來
疫情下,“智能手環有望在疾病預防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消息傳來,掀起了智能手環熱潮。
據悉,一篇研究論文《一種配備人工智能算法的新型智能手環用于發現心房纖顫》引起了學界注意。研究顯示,通過華米科技智能手環兩項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達 90%以上。這意味著,智能手環更有助于監測人體健康,對人們的健康生活起到積極作用。
在此輿論下,人們又重新燃起對智能手環的熱情。
其實,在智能手環廠商潛心修行的日子里,智能手環市場規模已經擴大好幾倍,而且在智能穿戴領域,智能手環依舊是最熱門的品類。
根據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環出貨量達到 4550 萬件,同比大幅增長了 65%。小米、蘋果、華為、Fitbit、三星占據出貨量前五名的位置,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已經逼近 70%。
其中,大中華地區同比增速達到 60%,市場份額占全球的 40.2%,而亞太地區(不包括大中華區)更是同比暴漲了 130%;在中東及非洲地區,智能手環同比增長了 64%,北美地區則達到 43%。
而且,運動智能手環卷土重來并不讓人意外。
一方面,健康是永恒的話題,智能手環以健康護理作為切入點正中消費者下懷。就健康監測而言,運動智能手環可以檢測使用者心率、睡眠、運動量、體溫等健康數據,通過這些健康數據分析反映使用者的身體情況,深受高呼養生的中年人喜愛。
另一方面,對年輕消費者來說,智能穿戴產品是潮流的象征,也就是潮人的標簽。外觀、配色、表帶、表盤等設計細節的創新和改變,讓智能穿戴設備變得越來越時尚,也更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同時,智能手環廠商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提供不同的手環設計,擴大了智能手環人群覆蓋面。
總之,無論是從健康出發還是從時尚單品出發,智能手環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挖掘空間無限大。只是,對于小米、蘋果等智能手環品牌來說,既是站在風口上也要保持理智謹防敵軍,畢竟 Fitbit 的前車之鑒近在眼前。
Fitbit 的前車之鑒
Fitbit 創造了智能穿戴設備神話,也沒能躲過消費者的“喜新厭舊”。
2009 年 Fitbit 推出了著名的 Fitbit Tracker,為后續的高歌猛進奠定了基礎。Fitbit Tracker 的可用于幫助用戶收集移動距離、步數、卡路里的消耗量等數據,從各項數據中反饋使用者的健康情況。這一產品,很快在北美市場流行并逐漸擴散至全球。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Fitbit 不斷深化可穿戴市場,結合智能技術推出了多款智能手環,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廠商,奠定了智能穿戴“霸主”的地位。據悉,在 2014 年,Fitbit 可穿戴市場的份額就高達 45%,全年出貨量實現 1090 萬臺,付費活躍用戶數則達到 670 萬。
也正是在同一年 Fitbit 由盛轉衰,Fitbit 新款智能手環 Charge 出現了部分用戶皮膚過敏的現象,Fitbit 口碑狂跌,銷量下滑。
除了產品質量出現問題,Fitbit 還遭遇來自國內華為、蘋果、小米的價格攻勢。
就價格比較,Fitbit 智能手環定價 1000 元左右,而小米、華為價格底至百元,并且手環功能,包含時間、心率監測、計步等等基本一致。在價格沖擊戰中,Fitbit 很快戰敗,加上市場行情不樂觀,Fitbit 被永久擠出智能手環第一梯隊。
2019 年 12 月 3 日,Fitbit 徹底走向塵埃里,被迫賣身。谷歌官宣:Google 將以 21 億美元收購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表公司 Fitbit。
業內人士認為,谷歌收購 Fitbit 是明智之舉。在智能可穿戴領域落后的谷歌,希望通過收購 Fitbit 保住其硬件業務的穩定,而不斷走向衰敗的 Fitbit 也能因此續命,是個雙贏的抉擇。不過消費者并不這么認為,一些 Fitbit 用戶表擔心谷歌收購 Fitbit 后會泄露個人健康數據,打算完全放棄 Fitbit 產品。
總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智能手環市場,一代霸王就此隕落,新的霸主崛起……
華為、小米們的智能手環時代
2014 年是國內智能硬件元年,也正是這一年市場掀起智能手環浪潮。小米、華為、360 等互聯網巨頭紛沓而至,意圖搶先占領智能手環市場。
國外智能手環起步較早,國內智能手環潛心追趕,直至小米低價智能手環面世,市場格局才有了變化。2017 年,小米推出百元內的智能手環,引起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關注,隨后國內開啟了百元智能手環風靡時代。
而憑借高性價比和良好口碑,小米智能手環很快在市場站穩腳跟。
IDC 數據顯示,2020 年 Q1 全球可穿戴設備銷量 7260 萬臺 同比增長 29.7%。其中蘋果、小米和三星分別以 23.7%、11.6%和 9.0%的比例占據前三的市場份額,在前三甲中蘋果和三星以智能手表為主,唯有小米依靠智能手環超過華為和 Fitbit 占據第二的市場份額。
再有,在國內智能手環市場上,華為以 32.9%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小米以 20.1%的占有率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樂心,市場占有率為 7.9%。
當然,Fitbit 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即使占上風也要關注市場變化,警惕敵軍入侵。
雖然智能手環功能、外形在不斷變化,但消費者對智能手環的要求總是不斷在增強,例如:社交功能、更精準的健康監測功能等等。而在當下,智能手環產品功能同質化、外形大同小異,消費者并沒有太多的可選性,毫無新意成為智能手環市場最大的問題。
即使,小米、華為等智能手環品牌,不斷推出新品并強調新品更強大的功能,但涉及到消費者關注的健康領域,智能手環還是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畢竟,智能手環離醫用級智能穿戴設備差一些,但比普通的手環多了健康監測的功能。可以預計,長此已久功能上沒有突破,設計上沒有創新,智能手環又會被冠上“雞肋”的標簽。
殘酷的市場規律是:一個品牌或一個產品的消亡,就會有新的競品補位。在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沒有不可取代的產品也沒有長久屹立的品牌,隨時警惕其他品牌的競爭依然是生存法則。當然,作為智能手環品牌,深研先進技術,創新產品功能,增加多樣設計玩法,滿足用戶不同需求也十分關鍵。
總之,智能手環市場潮來潮去,能堅守下來的肯定是與時俱進、親近消費者、技術產品實力領先的品牌。
責任編輯:tzh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7瀏覽量
168688 -
智能手環
+關注
關注
47文章
798瀏覽量
737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基于智能穿戴的智慧校園運動健康解決方案NRF52832
中國智能手機復合材料后蓋搭載量快速增長

基于BLE技術 智能手寫筆解決方案:改變你的書寫體驗PTR5415
AI賦能邊緣網關:開啟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蓄電池放電技術革新:引領能源存儲新時代
全球智能手機中端市場份額大幅下滑
NPU的市場前景與發展趨勢
數據線芯片-數據線智能控制芯片EN16F
國產MCU有推薦嗎?最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
QC快充芯片,因高效而兼容性好而成為手機標配的充電解決方案!
兒童智能手表市場再創新高,2024年Q2出貨量同比增長4%
AI技術為智能手機市場注入新活力,全球出貨量預期顯著提升
再現“智能家居手表”!螢石首款成人智能手表能控制家居,還能連接醫療設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