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電子發燒友文/ 章鷹)7月24日,美國股市傳來消息,芯片制造商AMD上漲了15%以上。其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下跌超過15%。英特爾上周五跌去了415.4億美元的市值,在此前與美國最有價值芯片制造商的激烈競爭中,它遠遠落后于英偉達公司(NVDA)。英偉達股價周五收盤上漲0.6%,至407.78美元,市值為2507.8億美元,而英特爾為2142億美元。美國證券分析師表示,英特爾的新品延遲可能會使AMD的市場份額恢復到其PC的最高水平20%和服務器的25%的峰值水平,自2006年以來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7月24日凌晨,英特爾發布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二季度營收為197.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65.05億美元相比增長20%。英特爾預計第三財季經調整后的每股收益為1.10美元,營收為182億美元。
來自英特爾官網
據美國CNBC報道,英特爾宣布超高速芯片的研發進度落后,未來幾代CPU將采用的7納米芯片技術的進度再次推遲,目前這項技術的進度較內部目標落后大約12個月。首顆7納米處理器推出時間延遲到2022年底之后,英特爾除了增加10納米產能外,也表示會利用晶圓代工廠應對市場需求。
圖片來自英特爾官網
筆者認為,芯片市場和終端、PC、服務器市場的關聯性極強,由此帶來得三大影響:
第一、AMD 7納米芯片組將獲得市場優勢,英特爾的產品劣勢也會影響合作伙伴。
英特爾的延遲意味著AMD可以利用其7nm芯片組市場的優勢。AMD已經發布了運行Ryzen 4000芯片組的PC。AMD已經比英特爾的10nm SoC更具優勢。因此,當務之急是Intel盡快回到圖紙板上并推出7nm處理器。畢竟,英特爾不再在移動領域中運作,這意味著PC是他們為未來成功而努力的唯一途徑。
新一代芯片組的延遲可能迫使英特爾繼續生產10nm處理器,這可能會影響惠普,戴爾和華碩等英特爾OEM合作伙伴的產品戰略。
第二、AMD采取晶圓生產外包形式,獲得了資金流動性和先進制程工藝。臺積電發揮重要助力。英特爾被迫采取攻勢,據悉,臺灣供應鏈最新傳出,英特爾已經與臺積電達成協議,明年開始采用臺積電7納米優化版本的6納米制程量產處理器或者繪圖芯片。
第三、臺積電是最大的贏家。7納米制程和6納米制程在失去華為訂單后,迅速增加了美系廠商的訂單,提振了運營能力。
據悉,AMD在2020年底將開始進行Zen3架構處理器及RDNA 2架構繪圖芯片的產品迭代,擴大了對臺積電7納米和7+納米制程下單,明年會是臺積電7納米制程最大客戶。
隨著英特爾芯片外包,并且將明年6納米的訂單外包臺積電,在AMD和英特爾的加持下,臺積電2021年上半年先進制程將維持滿載,第一季度營運將再沖新高。
據業內行家消息,英特爾的10納米的電晶體集積度略優于臺積電7納米,與臺積電6納米相當,下半年開始雙方開始合作英特爾部分10納米處理器或繪圖芯片的光罩重新設計以符合臺積電制程,明年開始委外采用臺積電6納米生產。據了解,英特爾已經與臺積電達成協議,并且預定了臺積電18萬片6納米產能。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65瀏覽量
434031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544瀏覽量
135651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92瀏覽量
187653 -
7納米
+關注
關注
0文章
55瀏覽量
150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博通與臺積電或有意瓜分英特爾
英特爾18A與臺積電N2工藝各有千秋
博通與臺積電或考慮接手英特爾業務
博通臺積電或聯手瓜分英特爾
美推動英特爾拆分制造部門與臺積電合資
半導體三巨頭格局生變:英特爾與三星面臨挑戰,臺積電獨領風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