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智能化,如今已經成為電子制造、機床制造、船舶制造等行業的熱詞。近幾年,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迅猛,并加快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僅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的增加值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1/3,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其實,發展數字經濟,我國擁有很多顯著優勢。從市場方面來看,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網民規模全球第一,數量超過9億人,大型消費互聯網平臺具有強大市場需求支撐;從產業分工來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產業體系和1億多市場主體,建設產業互聯網能夠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分攤巨額初始投資成本和形成深度專業化分工。
數字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對于制造業而言,包括了前沿信息科學技術、智能生產裝備、一體化和自動化工業控制系統的數字經濟,能夠有力地促進工業領域從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到銷售服務全流程數字化,從而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和供需精準對接,打破并剔除過時的生產模式,推行智能化、自動化、高效化生產模式,為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探索新通道。
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我國多地正大力推廣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線上消費、線上生活服務新業態。一些地區在核心制造業產業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累累碩果。今年上半年,紹興市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39.1億元,增長0.7%,其中越城區增長22.7%;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99.62,較上年提高3.76,增幅列浙江省第1位。
當前,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已從政府推動變為企業自身主動實踐,并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企業也在海量傳感器、柔性制造、設備互聯、工廠大腦等方面遇到相應的挑戰,而5G時代的到來,將為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提供穩定、迅速的網絡支撐。
以船舶制造業為例,由于采用了數字化制造業系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船舶,差錯率降低60%,造船效率提高30%,船臺搭載周期縮短2個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建立航天云網平臺,對專業軟件、設計模型以及1.3萬余臺設備設施進行數字化共享后,企業資源利用率提升了40%。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一直處于產業鏈環節的中低端環節,產品附加值低、核心技術攻關速度慢、整體科研實力有待強化、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為了改善這種局面,我國傳統制造業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而借助前沿技術、裝備、材料等推進智能制造,也已成為我國制造業實現“華麗轉身”的一大方向。
積極拓展“智能+制造”的業態模式,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量子科技、5G商用、生物和海洋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一批綜合效益較高的制造業集群,也成為了業內人士共同攜手力爭實現的偉大夢想。而在實現智能制造強國夢的征途中,各界人士還需勠力同心、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tzh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90瀏覽量
103960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5瀏覽量
53735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62瀏覽量
183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橫向線性馬達:提升現代制造業自動化流程的核心驅動力
AMR 助力,機械制造業借智能化實現生產飛躍
單軸測徑儀也可以智能化
大研智造丨探索電子制造未來:自動化技術、智能化趨勢及激光焊錫
![大研智造丨<b class='flag-5'>探索</b>電子<b class='flag-5'>制造</b>未來:<b class='flag-5'>自動化</b>技術、<b class='flag-5'>智能化</b>趨勢及激光焊錫](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40/wKgZoWcoXw-AX0LgAA6pEnYcx5k042.gi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