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今年“最熱的日子”。作為上海黃渡變電站的安全人員,季峰和葉佳宙的工作環境早就超過38.6℃。通常,只要達到35℃高溫線,他們的工作環境溫度就會超過40℃。
在安裝供電新設備的車間里,工人們必須穿長褲長袖工作,悶熱無比
氣溫越高,社會用電量越大,供電部門的責任也越重。今年對黃渡變電站來說,更不一樣。作為上海首座500千伏變電站,該站運行至今已超過30年,隨著站內設備逐漸老化及變電容量所限,無法滿足周邊地區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國網上海電力啟動黃渡站增容改造工程。
“這是上海今年以來難度最大的供電改造工程,因為不能影響周邊企業居民用電,必須邊改造邊運行,這就需要在大范圍內交叉施工。”國網上海檢修公司計劃工程部副主任徐曉明說。
季峰和葉佳宙的任務之一是監測仍在運行的老設備,包括定期測溫:每周至少要對變電站所有露天設備進行一次全方位溫度監測。通過設備運行溫度評估運行狀態,因為一旦存在故障隱患,設備溫度會發生變化。
測溫看起來不難——使用紅外測溫儀,瞄準設備,記錄溫度。但想測得準,沒那么簡單。露天設備受光照影響很大,太陽直射下的溫度要比陰影中的溫度高。同一個設備,得在不同位置測上幾次,形成立體的測溫數據,以便全面評估設備的運行情況。即使是一個很小的變壓器,也要測9個點位;整個站區內所有點位加起來,超過3000個。通常,測完3000個點位,至少得花2小時。在沒有任何遮擋的變電站里,汗流浹背是家常便飯。
這還不是最辛苦的。“如果要留圖譜,工作量得翻番。”季峰和葉佳宙解釋,留圖譜好比對電力運行設備進行全面檢測,除了溫度數據,還有圖像數據,3000個點位測下來,要七八個小時。如果有設備運行溫度異常,監測頻率將從原先的每周一次變為每天一次乃至每兩小時一次,“我們會根據溫度、負荷等綜合數據判斷設備到底是一般缺陷還是緊急缺陷,然后確定搶修方式,盡可能不停電。”
-
變電站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66瀏覽量
42302 -
溫度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8瀏覽量
20632 -
國網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瀏覽量
8345
原文標題:汗流浹背2小時,紅外測溫3000次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海積信息榮獲上海市優秀專家工作站稱號
云知聲榮獲上海市優秀專家工作站稱號
上能電氣亮相2024上海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
國和寧波智輯人工智能正式啟動投資工作
芯科科技首屆Works With 2024中國上海站圓滿落幕
ADW300W/4G 配電改造智能電力儀表
![ADW300W/4G 配電<b class='flag-5'>改造</b>智能<b class='flag-5'>電力</b>儀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30/wKgZombXzHKAI_X5AACFEEwin8w121.jpg)
羅克韋爾自動化受邀出席聯合國訓練研究所繁榮聯盟上海氣候周研究院項目啟動儀式
![羅克韋爾自動化受邀出席聯合<b class='flag-5'>國</b>訓練研究所繁榮聯盟<b class='flag-5'>上海</b>氣候周研究院項目<b class='flag-5'>啟動</b>儀式](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5/E0/wKgaomZ-Fa-ATjOCAAAc2Dl0IVs224.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