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利用數字PCR技術,開發出一種新穎、快速的端粒測量方法—單端粒絕對長度快速分析法(SATR),可在臨床環境中快速確定癌癥和年齡相關疾病中的端粒酶異常,有助于臨床醫生更快地為患者進行診斷與計劃治療對策。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
STAR分析流程
目前,在診斷和確定端粒長度與數量異常上,標準方法是使用南方墨點法(Southern blot),由于需要大量的起始基因體DNA(至少1 μg)且過程繁瑣,不適合臨床應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健康創新與技術研究院(iHealthtech)助理教授Cheow Lih Feng帶領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可在3小時內,測量單個端粒的絕對端粒長度,且這種獨特方法可在小于1 ng的DNA中測量48個端粒長度。此外該方法可在廣泛的樣品中測試,且能測量到0.2至320 kb的端粒長度。
該方法是將單個端粒分子分配到微流控芯片中數千的納米孔中,然后再通過數字PCR儀器,進行單個端粒分子的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每個納米孔中PCR擴增動力學反應了端粒重復數,它與端粒分子的長度有關。
接著再使用STAR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準確地確定癌細胞中端粒的機制,像是能檢測出患有替代性延長端粒癌細胞(ALT)的結締組織癌和神經膠質瘤患者,這些患者通常預后比較差,另外他們也發現,這些患者的癌細胞具有額外的端粒分子拷貝。
為了測試這項發明的準確性,新加坡國立大學也與KK婦女兒童醫院(KKH)小兒外科Amos Loh博士合作,因為結締組織癌和神經膠質瘤等神經元腫瘤中,兒童的患病率更高,正是ALT研究最好的族群。
目前新加坡大學也正在對STAR測定法進行準確性與敏感性確效,證明可有效診斷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ALT狀況,有潛力作為此癌癥的預后指標。
KKH小兒外科顧問Amos Loh博士表示,端粒異常,如ALT最近已被鑒定為神經母細胞瘤的新危險標志。由于具有端粒異常的神經母細胞瘤預后較差,因此基于這種新的端粒測量方法,現在可以更簡單,更快速地鑒定ALT。
-
PCR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0瀏覽量
19868
原文標題:新加坡團隊開發數字PCR新方法來測量端粒長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層次分析法是什么
電池電位分析法
電池電位分析法
基于相關分析法的聲發射信號降噪技術
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和小信號模型分析法的解析

高效電路分析:疊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網孔分析法、結點分析法、戴維南和諾頓定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