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養殖相比禽類養殖而言,最大的難處便在于難以統計,也不易據以調整飼料,致使養殖效率較差。以黑鮪魚為例,以往檢查每尾魚成長情況時,傳統做法是將魚跟池水抽空,并以人工統計的方式進行觀察。通常1,000尾的統計時間大概需要3-6小時才可完成。而對于管理即將到可出貨水平的大型黑鮪魚而言,所耗費的時間還要更久。
正因如此,日本積極研究人工養殖技術。而近期,日本貿易公司豐田通商(Toyota?Tsusho)與IT大廠NEC宣布新消息,雙方的AI黑鮪魚養殖技術已經成功,能辨識體長20公分以上的黑鮪魚并進行記錄分析,并已在日前商業化。
管理即將到可出貨水平的大型黑鮪魚,目前做法是以水下攝影機拍攝影片,至少連續拍攝3小時,由人工一尾尾進行評估。而現今,借助已經成熟的機器視覺技術,AI僅需要通過分析5-10分鐘的視頻,便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體長、體重、健康狀況等信息分析。
且AI還可追蹤每尾魚的食量、食性、與身體狀況,適時適量放飼料與藥物,保持魚群健康狀態。現今AI養殖飼料用量中魚粉比例,從過去40-50%減少至30-40%。不僅降低了養殖業者的整體成本,也讓魚群感染寄生蟲與疾病的風險得到了改善。
責任編輯:pj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3文章
4597瀏覽量
122891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40瀏覽量
279806 -
攝影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107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水產養殖解決方案核心功能
生豬智慧養殖物聯網系統方案
智慧養殖物聯網系統助力打造現代化養殖業

?智慧水產養殖監測系統的重要作用?
畜牧養殖環境監控系統
水產養殖在線監測系統
智慧水產養殖云平臺app
智慧水產養殖數字化管理系統應用
關于養殖場的那些事兒:從光伏發電到綠色養殖的新思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