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于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后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范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二號C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建設、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分別抓總負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研制;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7次發射。
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后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并完成3星組網后,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走位”獨特的多功能衛星
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相較于傳統遙感衛星運行所在的太陽同步軌道,海洋二號C星的“走位”十分獨特。在五院研制團隊的精心設計下,C星將在傾斜軌道上運行,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海洋觀測能力。
同時,該衛星具備多種功能,五院設計師們將其功能概括為“捕風、勘海、鑒舟、匯志”。從測量全球海洋表面風矢量、全球海面高度,到全球船舶自動識別,再到接收、存儲和轉發全球海上浮標測量信息,這一系列能力,得益于研制團隊遵循的衛星多功能集成化發展目標。
衛星上精巧布局了微波散射計、船舶識別系統和數據收集系統等有效載荷,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船舶識別系統可以實現全球海面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數據測算,極大提升海上交通和海上安全能力;數據收集系統可有效獲取海上浮標信號數據,并將浮標點測信息統一傳輸到地面進行處理,通過點面結合的精準測量大幅提升海洋預報系統的精度。
此外,海洋二號C星還通過整星帶太陽翼運輸等方式,實現了大型遙感衛星的發射場流程優化,大幅縮短了發射場工作周期,對后續大型遙感衛星和商業衛星流程優化具有良好的推廣和示范效應。
全天時全天候實施監測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提高,而海洋動力環境預警實現海況預報,將產生諸多可持續、可預期的收益。
例如,通過對臺風路徑和強度(中心風力)的監測,將有效保證海航安全;通過對海洋溫度變化的監測,由渦漩確定漁場位置,可進而實現精準捕魚。此外,相關應用還能為珍珠、海參等近海養殖提供支持。
海洋二號C星入軌后,將不受天氣和光照條件影響,實現全天時、全天候連續開展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有效服務。同時,其遙感數據還可應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動力學、海洋氣候與環境監測、海冰監測等方面研究。
而當C星與B星實現雙星組網后,觀測周期將由單星的3天縮減到1天。
后續,海洋二號B星、C星和D星3星組網,將建成我國第一個海洋動力監測網。該系統將進一步實現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精度以及全球覆蓋的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觀測,在為我國海洋事業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也將助力國內外相關行業領域的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pj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22瀏覽量
67342 -
測控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0瀏覽量
23708 -
識別系統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8瀏覽量
188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高華科技助力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二號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1組衛星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巴方多任務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北京三號 C 星星座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一箭四星
嫦娥六號成功抵達月球軌道,將進行背面采樣并返回地球
長征二號丁助推火箭成功發射四維高景三號01衛星
國家航天局: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完成在軌對通測試
埃及二號衛星助力國土資源普查與應用發射成功
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進入月球軌道,為嫦娥六號提供服務
什么是靜止軌道衛星?衛星如何通過“漂星”實現“太空搬家”?
![什么是靜止<b class='flag-5'>軌道</b><b class='flag-5'>衛星</b>?<b class='flag-5'>衛星</b>如何通過“漂<b class='flag-5'>星</b>”實現“太空搬家”?](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A0/wKgaomX3poeAU3syAAAIwEKTDVs409.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