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存在的短板有哪些?”
今年6月,全國首家煤礦井下5G專網成功部署,山西龐龐塔煤礦在六百米井下實現5G商用、上海的中國商飛建成國內第一個“5G全連接工廠”、浙江雅戈爾集團打造全球最大全連接5G+西服智能工廠……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工業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發展論壇”上所列舉的運營商運用5G賦能工業互聯網成功案例,無不顯示出5G商用對加速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巨大力量。
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什么,取得了怎樣的進展,還有哪些問題……5G+工業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發展論壇上,行業專家紛紛論道工業互聯網,做出了詮釋。
AI全面滲透推動工業數據價值加速釋放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演講中表示,在工業互聯網中,數據是核心,通過工業數據全周期的感知、采集和集成應用,形成基于數據的系統性智能,推動工業智能化發展。他認為,工業互聯網與工業智能的六大技術分別為:數據挖掘、數據匹配、機器學習、知識工程、模式識別和數字孿生。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所長顧維璽認為,當前工業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傳統數學統計與擬合方法難以滿足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工業領域研發、生產制造、售后環節的核心引擎。
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急需模式變革
顧維璽認為,工業互聯網更多的是一種載體,將先進的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是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的全面連接。我國雖然是工業大國,但工業化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據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3.41萬億元。
顧維璽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尚存在短板,一是基礎技術存在短板,包括基礎算法、工業軟件、工控系統等,二是IT與CT技術融合仍不充分,三是殺手級工業軟件卡脖子現象嚴重,四是智能安全評估體系不完備。
聯通物聯網公司首席產品官李凱也指出,近年來,全球工業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工業競爭格局深度調整,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剛需,而工業設備物聯成為數字化轉型基礎。
然而,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急需模式變革和技術驅動。
一是生產成本攀升。中小企業受土地和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資源和環境約束趨緊的影響,比較優勢被逐步削弱,迫使企業者重新思考如何提高設備生產稼動率和人均效率。
二是可靠性與競爭力不足。生產和管理方法落后,導致產品一次性合格率與客戶滿意度低,影響品牌聲譽與產品競爭力。如何提高良品率,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三是交付能力不足。中小企業傳統生產方式難以滿足個性化訂單的需求,可控柔性化生產已經成為智能化生產的必然選擇。
四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在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環節,創新主體地位未能充分體現。數字化轉型將促使企業管理創新、生產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打造具備“職業技能”的行業“AI大腦”
如何使工業互聯網向縱深發展?
顧維璽表示,跨域學習是解決當前工業行業數據孤島的主流方法。此外強化學習能夠實現工業互聯網多智能體自主優化控制。所謂強化學習即機器自學習,是實現人工智能從弱智能向強智能轉化途徑。將工業機理作為先驗知識,與神經網絡結合,有助于實現因果關系推廣,尋找全局最優解,加之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方法推演出工業設備參數之間的定量關系,可以提升模型預測效果。
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CTO兼首席AI科學家廉士國表示,今年中國聯通發布5G+工業互聯網八大行動計劃”,其中AI賦能的應用案例就是工業質檢。所謂工業質檢就是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自主研發的智能工業視覺檢測算法,幫助工業企業在大批量重復性生產中,準確、快速、穩定地完成質檢工作。
在合規AI質檢中,基于深度學習等視覺技術,實現對人、車、物的合規性自動監測,解決人工監測的客觀性不足、實際人工投入成本高等問題,促進高質量、高效能發展。
遠程巡檢,可適配工廠應用場景的智能移動機器人,可與工廠已有數字化系統集成,在5G+IoT的數字化工廠基礎上,通過增加AI實現智能化升級,達到對原有業務降本增效以及新價值挖掘等的效果。
廉士國表示,聯通的AI建設思路就是,打造具備“職業技能”的行業“AI大腦”,結合智能監控、智能機械臂、智能對話等設備與技術,構建完整的“AI肢體功能”,通過深度融合服務政企客戶過程中積累的豐富應用場景及行業經驗,打造具備“職業技能”的行業AI能力,賦能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基于這一思路,中國聯通建設了AI應用創新平臺。以聯通AI應用創新平臺為基礎的賦能平臺,可快速、靈活的完成端/邊/云部署。針對工業場景復雜性特點,提供數據標注工具和自動化訓練平臺,支持非專業人員運維AI系統并實現迭代提升,支撐各類5G+AIoT的場景應用,使能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運營。
正如梁寶俊所說,5G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開展融合創新,在應用領域擁有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著力價值的創造,更多關注到企業的成本、效益、質量、安全、環保,以及客戶的體驗,5G+工業互聯網一定會在各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實踐正不斷邁向縱深,部分制造業發達省份各類新模式新業態的普及率已明顯提高,應用潛能正持續釋放,在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和加速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
昨日,2020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浙江桐鄉烏鎮落下帷幕。經過六年時間,先進科技最新成果和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已經成為烏鎮的IP,近兩年,工業互聯網早已成為每年“烏鎮時間”的熱議詞,今年也不例外。
站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收官和開啟“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工業互聯網再次被推到風口浪潮。
從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上獲悉,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實踐正不斷邁向縱深,部分制造業發達省份各類新模式新業態的普及率已明顯提高,應用潛能正持續釋放,在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和加速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有專家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字化技術的工業應用。中國制造業得益于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的支撐,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阿里云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在會上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字化技術在工業應用并催生創新,云提供了統一的IT基礎設施、數據化智能化技術、全產業鏈協同平臺和生態系統平臺四項價值。張建鋒認為,云讓IT基礎設施變得更標準、更統一,并提供了豐富應用;工業創新依賴于數據化和智能化,可形成從研發、采購到生產、銷售的全局性智能。未來,工業互聯網將形成一個多方參與、共生共贏的生態型平臺。
工業互聯網聯盟(IIC)首席技術官斯蒂芬·梅勒提出,工業互聯網真正需要做的是將其應用到實際部署中,不僅僅是創造一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概念,開發技術或者賣掉它,而是看到它們被實際使用。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陳強兵表示,企業的商業創新離不開數字技術,始終保持變革和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砝碼和基礎。他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但并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件,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件。“我想更是一種長期合作。現代企業商業創新離不開數字技術,離不開數字化、智能化。”陳強兵表示。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濤也提到,數字孿生等網信技術作為推動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作為新基建的關鍵領域,工業互聯網與5G、AI必將推動企業與企業之間、生產制造與生產服務之間的高效協同,加速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傳化智聯總裁姚巍認為,5G+AI必將改變各個垂直行業。通過端到端的供應鏈體系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擴大市場的同時,也可以把鏈條中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能力切片成“原子”能力,并以服務的方式組裝成“分子”能力,實現微服務的智能組合。“但B端需求和C端截然不同,不能將消費互聯網的‘打法’直接嫁接到工業互聯網建設中。”
隨著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工業企業上云、工業產業鏈上下游加速協同,越來越多的工業行業設備、系統暴露在互聯網上,安全風險不斷增大。“網絡安全是伴生性技術,它是場景化解決方案。所以應該是信息化走到哪,它就為信息化保駕護航到哪。”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隨著工業互聯網發展,對網絡安全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主動研究信息化或者數字化的發展方向以及應用新場景,再根據新場景提出有針對性、能保證網絡安全的一套體系。
文 | 《工業互聯網世界》&《通信產業網》崔亮亮
編輯:hfy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700瀏覽量
270488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7瀏覽量
943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