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做擅長的事情,會更容易成功嗎?
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做肯定回答,而且能夠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某某著名運動員,從小就開始練習某項競技體育項目,后來包攬了個各種世界大賽的冠軍,最終留下了不敗的傳奇,而且功成身退。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十幾歲就會編程,從哈佛輟學后還是做編程,最終創立微軟,成為世界首富。
這些都是一直專注于做某事最終獲得成功的例子。
但是在企業里,我發現的確是另一種現象,能升到總監一級的都是多面手,他們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崗位,卻都能做得如魚得水。
即使是走技術路線的,要升到首席這一級別,也是需要掌握更多系統的知識的,比如一個整車性能首席,你就得熟悉操穩,油耗,NVH等幾方面的技術,一個NVH首席,那也得會處理,動力底盤,車身,聲學包等等整車NVH問題。
有些部門總監,從銷售調到采購,居然最后到了技術中心做部門總監,有些人剛開始可能會有以下的懷疑:技術都沒做過,圖紙他敢簽嗎?技術方案他敢拍板嗎?
但是結果確是,人家照樣做得好好的,部門運轉很正常,幾年下來后,還有往上升遷的趨勢 。
為啥呢?我覺得,主要是當今工作的分工,已經到了非常精細化的地步,越是下一級的員工,所做的事情越專業化,越往上走,專業度要求反而降低了,需求的反而是其他的諸如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情的能力了,也就是說對情商的要求占了上風。
做總監的遇到需要決策的問題和需要簽署的文件都已經經過了下面最專業層級的工程師,主管工程師,再到經理專家一級級校對審核過后才放到他桌面上的,技術方面犯錯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了,總監只需要在大方向上把控一下就可以了,有啥不敢簽字拍板的呢?再說了,真的出了大錯,可以追究的層級多了,完全可以撇的開。
所以說要想在職務上往上走,我們就需要培養更多方面的能力,涉獵多領域,多系統的知識。而一直做你擅長的事情,最終也就是能讓你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專家罷了。
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看到《能力陷井》一書,上面這樣說:
我們很樂于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于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愿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我覺得這老外總結得太對了,直擊本心。你有沒有也陷入了這樣的能力陷阱呢?
只做擅長的事情,會縮小你的能力圈
有一些同事,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不是自己主管的事情,能避就避,能躲就躲,他們雖然業務能力很突出,但是很反感別人給他安排與自己負責業務無關的工作,不管是同事,還是領導。他們沒有意識到,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的機會。
比如有一次我原來所在的區域遇到了一個皮帶異響的問題,查了很久都沒找到根本原因,用了一個成本更高的方案也沒有最終解決問題,需要找人來協助分析。
其實這時的我已經加盟了NVH研究所,而且那塊業務也早已在好幾年前就不是我的業務范圍了。但是仍然被領導指派為主要負責人,要我必須把問題解決掉。
接到指令不干也得干,也清楚問題解決了也沒自己什么好處,連報獎都不會有自己的名字在上面,但也不能推脫啊!除非你不想干了。就當是一種鍛煉自己問題解決機會的能力的機會吧!也能向領導展示自己多系統問題處理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最終通過聲源定位,系統分析,尺寸鏈校核幾個常規問題處理步驟,還真把問題搞定了,只更改了幾處基準標注和定位孔調整,沒增加一分錢,就把事情解決了。
這件事解決后,在領導心里我的位置又穩固了不少。所以說作為一名工程師,我們要不斷的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想方設法打破自己擅長的能力圈;只有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讓我們的能力圈越來越大。
熟悉舒適的圈子呆久了,會局限你的發展
這里要以個人的經歷為例了,我來到現單位前,已經跳槽過5個單位,在柳汽各不同分廠從事過工藝員,設計師,質管員等工作,設計過工裝夾具,車橋產品圖紙,改造過專機,到OVM公司還設計過夾片,錨具,千斤頂等建筑機械,到方盛車橋后做過質管員,銷售工程師,最后才跳槽到目前的單位。
這就是一個不斷的離開自己熟悉的圈子,到陌生的地方,陌生的領域發展的過程,雖然前幾次的跳槽沒有混出什么名堂,但是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學到了多領域的知識,為自己跳槽到理想單位打下了基礎。
到了現有單位,我又經歷了從專到精再到發散的過程,從精到專是要學到一門安身立命的本事,從專轉到發散又是一種脫離舒適區,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去領略新的風景的一種方式。
到了新單位我先從變速器操縱系統做起,然后又分管了動力總成懸置系統,到了動力區域后又增加了前端附件驅動系統,離合器和燃油系統的分管,差不多把發動機周邊都玩了個遍。在這十年中,隨著機構的不斷重組,與不少子系統分分合合,但是在十年中一直與懸置系統形影不離,達到了從專做到精的效果。
懸置系統設計也就成了我最擅長的領域,讓我都不愿意從其中走出來了,但是只管一個系統,畢竟太局限了,做到懸置專家已經到頂了,上升空間沒有了。要繼續上升就必須拓展自己分管的領域,這就是后面我加盟NVH研究所的原因。
到了研究所,分管的動力底盤NVH室,業務范圍幾乎擴展了十倍,從一個系統變成了十幾個系統,需要面對在研新項目,現有在產車型,以及售后反饋回來的各種各樣的NVH問題,如何找到問題產生原因,找出解決方案是每天都要考慮的事情。
在NVH研究所做了三年,我覺得又遇到了發展瓶頸,再做下去也不會有進步的機會了,所以我又換到整車動力集成,準備去了解一下,油耗,標定,熱管理方面的內容,繼續擴大自己對汽車設計方面的認知。
當然不管怎么擴大自己的認知范圍,但是是無法做到所有涉及的方面都做成專家的,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對于自己專且精的領域仍然得繼續保持,不斷精進,不專的領域慢慢滲透深入。
在我看了來,只有不斷地“打開”自己,去和更多的人交流,去接觸更多的事,不斷收獲來自不同個體和領域的“反饋”,你就能更立體而客觀地認識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到底自己潛力是否已經用到了極致。
編輯:hfy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80瀏覽量
105600 -
變速器
+關注
關注
5文章
324瀏覽量
34781 -
編程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687瀏覽量
950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硬件系統工程師寶典—完整版
一位老電子工程師的十年職場感悟


嵌入式軟件工程師就業好不好?
如何成為嵌入式開發工程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