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以來,中央出臺系列政策加強部署新基建,作為國有信息通信領域高科技骨干企業,大唐電信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推出《專家解讀“新基建”》系列宣傳,邀請集成電路、信息安全、5G應用三個產業領域專家,結合大唐電信產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深度解讀。本期邀請大唐電信總裁助理陳中林,重點分析新一代云化大數據中心在“新基建”中的核心地位。
一
對“新基建”內涵與意義的再理解
1
“新基建”的概念與新內涵
“新基建”全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區別于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這一概念在隨后的中央與國家級會議中多次被提及,尤其是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出現負增長,在此背景下,政府對“新基建”在擴大投資、帶動就業、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高度重視,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推動“新基建”相關的通知和指導意見。
“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內涵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在國家發改委對“新基建”范圍的最新解讀中,衛星互聯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也被納入了“新基建”的范疇。
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其建設內容全面覆蓋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包括了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大類產業基礎設施,代表了中國數字經濟的新方向。
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
圖|國家發改委定義的新基建涵蓋的范圍
2
深入理解“新基建”實施的重大意義
“新基建”是新時代下國家的戰略性安排,以中央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直面高質量發展需求。“新基建”作為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通過與產業界的深度融合,將直接影響并帶動信息技術革命,從而推動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全面邁向數字經濟。
“新基建”實施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
以科技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是實現“兩個強國”戰略的有力支撐
“新基建”內容充分體現了“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的科技支撐。5G、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面強化數據連接能力,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新技術應用建設將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需求載體與核心驅動力。以“新基建”為抓手,補足信息技術短板,對于我國提升核心技術與產品的自研能力、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礎網絡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帶動信息技術革命,助力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全面助力數字經濟
“新基建”全面促進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市場化應用,推動數字產業形成和發展,新技術可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進一步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升級,加速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高速度與高質量。
3
“升級智慧城市的“新基建”行動方案
“新基建”得到各地積極響應,各地陸續出臺了有針對性的行動方案。通過“新基建”努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升級智慧化城市新內涵。北京、上海的“新基建”行動方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0年6月,北京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了聚焦“新網絡、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六大方向,涵蓋了6大類30項重點任務。其重點任務“建設數據智能基礎設施”中,面向數據中心、大數據平臺、云邊端設施、人工智能等提出了多項具體任務,強調了要通過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撐交通、教育、醫療、金融、能源、工業、電信以及城市運行等重點行業開展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
上海版的“新基建”行動方案則明確了四大具有上海特色的重點領域,包括: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標桿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綜合性大科學設施群雛形;率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大規模城市公共數字底座;率先構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終端設施網絡。要通過“新平臺”建設強化價值鏈的數據化,聚焦于超大規模城市海量數據資源,建設城市全要素數據要素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數據價值鏈。
可以看出,各地的行動方案在與國家“新基建”方向保持一致,在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同時,基于各地需求進行了針對性重點融合,形成了“新基建”落地的新特色。
二
“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1
“新基建”時代的新機遇
今天,我們已步入大數據時代,數據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將成為“新基建”時代的顯著特征,各行業應用系統的建設也在向基于大數據的云集中化模式轉變。這種轉變趨勢體現在以下三個集中:一是計算資源集中到數據資源集中的轉變,傳統只注重硬件設備的優化利用(硬件設施云化)向數據集中(數據云化)轉變;二是數據集中存儲到應用結合的轉變,即數據中心從租用存儲服務向數據與業務融合服務轉變;三是業務分散融合向業務集中服務轉變,多數據源、多業務主體的數據中心,向業務融合統一的一體化大數據云服務轉變。
在“新基建”時代,這種轉變將為我們在技術、應用、產業的創新方面帶來了大量新的機遇:
技術深度:通過國家力量引領,將極大地激發5G/6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新技術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發展,從而催生出更多信息技術創新和新業態;
應用廣度:新基建中涉及新興的信息技術及其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應用的廣度更加拓展,除專項領域(如特高壓)外,每一項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幾乎沒有限定,都可以應用在信息化社會所需要的各個領域;
產業寬度:無論是5G/6G、工業互聯網,還是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瞄準的都是未來信息化支撐需求最為強烈的高端產業。通過技術深度與應用廣度,無限拓寬了產業寬度,從而使智慧化社會達到新高度。
在帶來大量新機遇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這一趨勢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值得我們在設計和建設大數據中心時加以應對;
云智慧化挑戰:數據中心不再只是“硬”基礎設施的云化。新數據中心將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于一體,構成智能化的數據中心。那么,如何實現“軟”平臺的智能化和構建基礎設施的“數字底座”?
數據資產化挑戰:數據中心不再只是單純的“計算和存儲資源”,而是集合各類核心數據與應用系統天然原生耦合的業務中心。那么,數據中心如何在無縫對接支撐業務平滑演進過程中,實現數據價值的增值?
數據安全性挑戰:數據是資源,也是生產要素,并且將直接影響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如何更深更細化地保障數據安全與業務安全,將成為更受關注的領域。
三
“新基建”中的新一代云化大數據中心
1
數據是“新基建”的核心
“新基建”在本質上是要構建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服務數字經濟架構的社會發展。縱觀“新基建”七大熱點領域,無論是布局5G網絡、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推動交通、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升級,都是為構建智慧化社會、產業智慧化奠定數據信息化基礎,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在數字經濟視角來看,這些“新基建”領域升級的是承載或處理信息工具或設施,而它們的信息結果都是圍繞“數據”這一核心生產要素展開的。比如,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屬于承載及信息處理基礎設施,分別為數據提供傳輸、存儲與處理、分析算法、工業領域集成應用等基礎服務;而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都是數據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這充分體現了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要素“數據”在“新基建”中的核心地位。
2
“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數據”作為核心的生產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數據”離不開數據中心的承載與支持,數據中心為“新基建”運行中產生的數據提供存儲、管理和服務能力,是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的“賦能器”。
著名的研究機構賽迪在《中國“新基建”發展研究報告》中給出了非常形象的描述,認為數據中心是承載“新基建”運行的基礎保障,是海量數據的“圖書館”,為“新基建”運行提供數據存儲管理服務;它又是海量算力的“發動機”,為“新基建”運行提供數據計算處理服務;它還是海量服務的“發射器”,為“新基建”場景優化提供數據應用服務。由此,數據中心內涵已不斷延伸,遠遠不限于傳統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它已全面轉型為新一代的云化大數據中心。
“新基建”時代的云化大數據中心將以數據為基本管理對象,融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于一體,成為集數據、算力、算法三大要素于一身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如何建設以數據為核心的高度智慧化和云化的數據中心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重心所在,這種云化大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業務轉型的基石,處于“數字底座”核心地位。未來車聯網、智能電網以及各種5G應用場景等其它“新基建”應用產生的大量數據都需要反饋到數據中心進行計算、存儲以及交換共享,因此新一代云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在“新基建”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專家解讀“新基建”|大唐電信陳中林:新一代云化大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大唐電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45瀏覽量
139203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603
原文標題:專家解讀“新基建”|大唐電信陳中林:新一代云化大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datang-1998,微信公眾號:大唐電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誠邁科技布局教育信創業務 成立教育發展研究專家組

華為與國家電投集團深化戰略合作
砥礪創新 芯耀未來——武漢芯源半導體榮膺21ic電子網2024年度“創新驅動獎”
為了促進民營激光企業發展,你知道國家有多努力嗎?
安科瑞緊跟時代潮流,推出AI企業能源管控平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