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T社區
物聯網,物物相連,無線技術的迅速發展為物體之間的信息互通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物聯網的普及過程中,無線技術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常見的兩種LPWAN無線通訊技術(NB-IoT/LoRa)對比,探討物聯網大勢下的無線技術各自的特點和應用場景。
NB-IoT
NB-IOT全稱為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NB-IOT屬于物聯網范疇的一種技術。是由華為主導,并已成為3GPP標準的LPWA技術。NB-IOT基于現有蜂窩網絡的技術,可以通過升級現網來快速支持行業市場需求,成為GUL網絡上的第四種模式。同時,NB-IOT還具有覆蓋廣(能覆蓋到地下)、電池壽命長(超過十年)、成本低(每個模塊不足5美元)、容量大(單個小區能支持10萬連接)四大能力。
技術優勢
NB-IoT具備四大特點:
一是廣覆蓋,將提供改進的室內覆蓋,在同樣的頻段下,NB-IoT比現有的網絡增益20dB,相當于提升了100倍覆蓋區域的能力;
二是具備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NB-IoT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
三是更低功耗,NB-IoT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
四是更低的模塊成本,企業預期的單個接連模塊不超過5美元。
NB-IOT聚焦于低功耗廣覆蓋(LPWA)物聯網(IOT)市場,是一種可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其具有覆蓋廣、連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架構優等特點。NB-IOT使用License頻段,可采取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絡共存。
應用場景
NB-IOT最常應用于智能水表、智能停車、寵物智能跟蹤三大典型應用場景,在NB-IOT的后期規劃中,還會涉及到智能自行車、智能煙霧檢測器、智能垃圾桶、智能路、智能售貨機等方面。
面臨的挑戰
第一,互操作和一致性問題。2015年,NB-IoT的主要成員,包括沃達豐、愛立信、Telefonica和GSMA開展了面向NB-IoT設備的簡單的互操作和一致性認證試驗。沃達豐還在英國紐伯里建立了專用NB-IoT實驗室,2016年下半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繼續開放進一步的實驗室研究。
第二,部署和長期支持。NB-IoT部署的最大問題是時間和成本,85%的企業基站可支持NB-IoT,只需進行軟件的升級,但對基站陳舊的網絡運營商,則需對硬件進行升級。這將導致NB-IoT網絡建設的成本增加和時間消耗。另一個問題是全球M2M漫游。理論上,運營商需支持三種標準,分別是:CAT-M,EC-GSM,NB-IoT,以及GPRS。
第三,應用和商業模式。為了建立NB-IoT應用和商業模式,移動通信行業需要盡快建立合作伙伴生態圈。例如:德國電信已在柏林和波蘭的克拉科夫建立了NB-IoT原型樞紐,這些樞紐被納入孵化器中,為開發者提供快速學習的環境,激勵新的商業模式思考、縮短產品市場化的時間。
第四,與LPWAN(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的競爭。LoRa和Sigfox已被證明是重要的發展技術,其中,Sigfox已在24個國家投入使用,LoRa繼續在一些國家、專網和社區網建設中使用。由于NB-IoT在近期內不會大規模部署,其它技術競爭者仍有機會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
目前,NB-IoT的市場普及在各國間存在差異。在許多國家,潛在的運營商可能面臨來自非移動LPWAN網的強有力競爭。例如,在荷蘭,KPN已建立了國家LoRa網,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不太會采用NB-IoT。
第五,確定正確的市場進入戰略。LPWAN的應用具有在非常規的間隔中發送小數據有效載荷的特性。潛在的用戶可能需要更多低價值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NB-IoT運營商需要開發相應的戰略,應對這樣的市場需求。主要策略包括:建立市場與品牌間的平衡;擴大市場占有率,不僅限于傳統的M2M業務;在低端市場避免成本價格戰,側重于可控制價格溢價的應用;探索新商業模式以創造價值,加強垂直行業合作。
第六,定價計劃的設計,主要是物聯網數據計劃。目前,運營商仍在嘗試中。例如:韓國電信最近推出覆蓋全國的LoRa網,推出6種數據計劃,每一計劃對應于使用不同頻段的數據應用。它的定價模式是:LoRa的數據計劃價格只相當于基于LTE的物聯網業務的十分之一。在擁有LoRa或Sigfox業務的國家,NB-IoT的資費不得不保持合理的競爭區間。而在英國,由于沒有國家LPWAN網絡,NB-IoT運營商在設計定價結構時,會有更多回旋余地。
此外,低速數據傳輸、隱私和安全、IT系統的轉換時間等問題,都將限制其發展。
LoRa
LoRa是LPWAN通信技術中的一種,是美國Semtech公司采用和推廣的一種基于擴頻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方案。這一方案改變了以往關于傳輸距離與功耗的折衷考慮方式,為用戶提供一種簡單的能實現遠距離、長電池壽命、大容量的系統,進而擴展傳感網絡。
LoRa網絡構成
目前,LoRa主要在全球免費頻段運行,包括433、868、915 MHz等。LoRa技術具有遠距離、低功耗(電池壽命長)、多節點、低成本的特性。LoRa網絡主要由終端(可內置LoRa模塊)、網關(或稱基站)、Server和云四部分組成。應用數據可雙向傳輸。
技術優勢
按需部署:LoRa可以根據應用需要,規劃和部署網絡、根據現場環境針對性放置基站/網關、更容易做到無縫覆蓋,而改善覆蓋質量還可以降低功耗,提高系統容量、個人,企業或機構可部署,并且可以滿足安全需求,數據也可私有。
輕量級:相比于其他的LPWAN技術協議,LoRa的系統復雜度更低,硬件實現簡單,對資源要求較低,輕量級的LoRaWAN協議,軟件實現簡單,部署實施簡單。
低成本:LoRaWAN模塊量產,價格已經在USD5以下,并逐漸接近2G模塊價格,室外型基站已低至USD500左右,室內型USD100,從國外運營商來看,LoRa月租可達eMTC月租的1/5~1/10甚至更低。
應用場景
LoRa技術非常適用于要求功耗低、距離遠、大量連接以及定位跟蹤等的物聯網應用,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車、車輛追蹤、寵物跟蹤、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等應用和領域。
面臨的挑戰
城市級網絡覆蓋:LoRa沒有運營商的支出,布網方面先天弱勢。
頻譜資源:LoRa采用免費頻段,可能存在干擾問題,盡管LoRa本身抗干擾能力強,LoRaWAN協議本身也有規避干擾的措施。但物理干擾難于完全避免。
應對措施:去碎片化,建設統一的廣域網網,絡共建,資源共享。同時需要做到更輕量級,更低成本,LoRaWAN模塊的成本需要向2G模塊的成本看齊,甚至向WiFi模塊靠近。
總結:兩種技術都有特點和優勢,滿足不同的訴求和市場,LPWAN技術將百花齊放,共生共存。
目前,全球兩大主流物聯網網絡NB-IoT與LoRa在中國迅猛發展,有關部門統計一千多款物聯網應用產品已落地中國各省。據悉,70%的企業積極尋求成熟、可靠且快速落地的物聯網產品,多數企業向福州市協成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采購NB-IoT和LoRa物聯網解決方案,采購包括LoRa網關、煙感、水監測、紅外探測、定位、排插等數十款物聯網產品,另外代開發NB-IoT和LoRa物聯網產品,以便快速圈地開展物聯網業務,躋身全國各地市物聯網龍頭。“世界物聯網發展看中國”形勢正逐漸形成。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45瀏覽量
3771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