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研發工程師應該“注意”什么
1.選擇好的方案遠比設計本身重要,芯片性能決定產品指標,能不能做到最優要看你有沒有耐心下功夫。
2.永遠不要挑戰心里沒把握的設計,產品研發不要有敢死隊心理,因為這一戰不是決定生死之戰,經驗告訴我公司與你滿盤皆輸。
3.盡量去靠攏自己熟悉方案去開發產品,不是叫你不去進步,而是你要熟悉到90%的程度(89%都不行),你才能去開發一款產品。
4.對于初學者來說布線間距搞不清楚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按元件腳距就差不多是比較安全的間距,例如帶高壓啟動芯片的引腳都會留出一個空腳,上管驅動與下管驅動也會留出空腳,這就是間接地告訴設計者這里須要足夠的間距,至于安規布線要求網上有很多參考資料這里不作敘述。
5.一款好的產品須要付出精力跟時間去琢磨的,不是叫你花時間去瞎整,而是要你有目的有方向性去調整,滴水穿石,可能就是下一滴水就能破石而出!
6.對于產品切記喜新厭舊,每個好的產品都是須要長期呵護,就像花花草草你每天給他澆水他必然會茁壯成長起來。
7.別人做得更好你就要想辦法比別人再好一點,要相信總有客戶能感受得到。
8.技術最多只能創造99%的完美,你想要100%完美,那你要找出1%的藝術。
9.不要用被迫的時間地去開發一個產品,最終迎合了你的上司卻迎合不了你的產品,你的產品卻迎合不了你的上司,最后該來的始終會來。
10.不要輕意去觸碰那些低端低價的產品,因為歷史告訴我這是一個死胡洞循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最后就是一條死路。如果你說華為以前不就是拼價格起來的嗎?對!外企賺取300%的利潤華為賺99%的利潤,你說這算是拼價格戰嗎?這是壟斷。如果價格可以取勝那么夏利不早就把奔馳干趴了。
11.永遠不要做自己不熟悉技術的產品,就像巴老爺子經常向那些過來向取經的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永遠不要買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如果不專業的東西都能做好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應該是可口可樂而不是其他公司。
ROHM開發出以2MHz開關頻率實現業界最高降壓比的DC/DC轉換器IC“BD9V100MUF-C”, ROHM獨創的最尖端電源技術Nano Pulse Control,并已于2017年6月開始出售樣品,于2017年12月投入量產。
Nano Pulse Control是凝聚ROHM的“電路設計”、“布局”、“工藝”三大尖端模擬技術優勢而實現的超高速脈沖控制技術。是有助于輕度混合動力汽車、工業機器人、基站的輔助電源等48V級電源系統的簡化、以及相關應用的小型化的最尖端電源技術。
新產品“BD9V100MUF-C”搭載了融合超高速脈沖控制電路、優化的圖案布局、高耐壓BiCDMOS工藝技術優勢開發而成的Nano Pulse Control技術。利用Nano Pulse Control技術,使該產品實現電源IC領域的世界最小*開關導通時間9ns(typ)及穩定的控制,從而實現了高達2.3MHz的高速開關和業界最高的24:1降壓比。*截至2017年7月27日ROHM調查數據
Nano Pulse Control帶來的優勢
1) 以往的兩步降壓現在一步即可完成,使電源電路的安裝面積可縮減50%以上
BD9V100MUF-C的最小導通時間僅為9ns(typ)、20ns(max)。該最小導通時間因利用Nano Pulse Control技術而非常穩定,比如在2MHz的開關頻率下,可將高達60V的電壓直接降至低達2.5V的低電壓。
由于以往的高耐壓降壓DC/DC轉換器IC大多數都不能達到這個級別的控制,所以從60V、48V等高電壓的降壓一般采用兩步法,比如先從60V降至12V,再從12V降至3.3V或2.5V。當然,只要降低開關頻率即可應對這個問題,但在車載應用中,為了避免干涉到AM廣播,一般要求將開關電源的開關頻率設置在2MHz以上。
兩步降壓變為一步降壓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電源電路從兩個電路變為一個電路,單單是電源電路的安裝面積就減少了一半。
2) 開關頻率更高,從而可使用小型的外置元器件,使安裝面積縮減約60%
如前所述,BD9V100MUF-C可在諸如2MHz的開關頻率下,將60V或48V高電壓降至3.3V或2.5V的低電壓。開關電源所需的外置元器件–電感和電容器,在開關頻率變高時,所需的電感和電容量會減少。這就意味著還可以同時減小元器件的尺寸,所以說通過提高開關頻率可縮減電路的安裝面積。
BD9V100MUF-C 主要規格:
產品型號 | 輸入電壓范圍 | 輸出電壓 | 輸出電壓精度 | 工作頻率 | 最大輸出電流 | 工作溫度范圍 |
---|---|---|---|---|---|---|
BD9V100MUF-C | 16V~60V | 0.8V~5.5V | ±2% | 1.9~2.3MHz | 1A (Max.) | -40℃~125℃ |
審核編輯黃昊宇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35瀏覽量
2557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老工程師分享的模電設計經驗





電子工程師的電源設計經驗分享
電子工程師的電源設計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