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更加高效的承載眾多業務和行業需求,今年6月,中國移動研究院提出了“無線融合DICT,綠色智簡5G網絡”的“i無線-智簡5G”技術理念。希望通過構建數據、IT、CT三者融合的創新理論技術體系,將“i無線-智簡5G”的“平臺”、“數據”、“算法”賦能5G網絡,提供i-SON、i-Green、i-local 等“CT增強”應用和“DICT融合”應用,全方位服務于5G網絡的優化、運維、節能等領域,滿足服務千行百業的需求。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i-SON無線智能優化技術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表示,“i-SON”是中國移動研究院提出的“i無線-智簡5G”技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其目標是實現無線網絡的參數配置、性能優化和系統魯棒性的自動化,使5G網絡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低成本。
聚焦無線智能優化,i-SON技術體系持續擴展
李男介紹,“i-SON”本身是一個技術體系,包括基站自啟動、參數自動配置、PCI自優化、自動鄰區關系優化(ANR) 、最小化路測(MDT) 、移動魯棒性優化(MRO)、移動負荷均衡(MLB)、隨機接入優化(RACH優化)、基站自治愈等傳統SON功能,以及基于AI的移動性管理、基站節能、負載均衡、Massive MIMO權值優化等延伸功能。“從實現方法上看,i-SON通過分析終端和基站采集的數據,定位網絡問題,制定和執行網絡優化策略。”
其中,ANR“自動鄰區關系”技術,網絡側借助終端對周圍鄰區PCI和CGI(小區唯一標識)的測量和上報功能,自動完成鄰區關系表的配置和優化,包括鄰小區的自動添加和刪除。在鄰區關系確立后,還可以幫助小區與新增的鄰區建立X2/Xn邏輯接口。ANR相對人工配置方法,具有節省人力成本、不增加終端能耗、數據更全面等優勢。中國移動計劃今年重點引入ANR技術,目前正在開展相應的實驗室測試工作。
網絡參數自配置、自優化技術,可以大幅提升網絡運維效率。Massive MIMO是5G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實際部署中,需要根據不同場景的特性,對Massive MIMO的參數進行配置和優化,工作量非常大,難以靠人工完成。采用智能化技術來實現Massive MIMO天線權值優化,通過網管為基站的每個通道配置幅度和相位,確定每個子波束的水平波寬、垂直波寬、下傾角、方位角,可以極大提升配置效率和準確度,實現“指哪打哪”的預期效果,充分發揮Massive MIMO的技術優勢。
MDT技術,即最小化路測,通過商用終端上報測量報告或者基站側收集測量結果的方式,獲取網絡優化所需要的相關參數,達到降低網絡優化和維護成本的目的,可節省大量人力,樣本采集也更加全面,體驗更加真實。利用MDT技術可以發現網絡覆蓋的問題,繪制覆蓋地圖,發現無線鏈路失敗、RRC連接建立失敗等異常事件,繪制容量地圖,評估QoS體驗等,應用非常廣泛。“未來隨著與AI技術的結合,MDT采集的數據將進一步支撐更多應用。”李男說。
全方位投入標準化,加速推進i-SON各項技術廣泛應用
李男介紹,除相關技術探索之外,中國移動還在“i-SON”標準化領域全方位投入。在3GPP國際標準化層面,中國移動在R15的ANR、接口自動建立等功能基礎上,在R16主導相關立項,完成了MDT、MRO、MLB、RACH等優化功能,在R17繼續牽頭“無線數據采集增強”以及“面向無線+人工智能結合數據采集”兩個項目;在CCSA行標方面,中國移動作為牽頭單位之一,目前已經立項《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 無線自組織網絡和最小化路測技術要求》和相應的《測試方法》兩個行標,以及《5G無線網絡智能化研究》一個研究課題;在企業標準方面,中國移動也制定了“i-SON”相應的企標,包括主設備規范和測試方法等。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正在積極驗證和加速推進“i-SON”相關技術的引入。2019年中國移動完成了基站自啟動、PCI自配置自優化、基站節能等技術驗證,2020年已在現網進行部署;2020年重點驗證ANR、Massive MIMO權值優化等技術,并推進MDT技術落地;2021年將重點考慮MRO、MLB、AI結合的自優化技術等,,并推進MDT技術端到端驗證;力爭2021~2022 i-SON各技術廣泛應用。
在演講的最后環節,李男現場發布《無線智能優化(i-SON)技術白皮書》。白皮書聚焦無線智能優化需求,制定“i-SON”發展目標,分析“i-SON”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規劃“i-SON”技術整體路標。
李男表示,希望通過白皮書的發布,讓業界對中國移動5G網絡自優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和路標有更清晰的理解,與中國移動攜手讓5G更好地服務千行百業。
責任編輯:gt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72瀏覽量
174035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8瀏覽量
71969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21瀏覽量
5665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智慧交通技術的廣泛應用領域
無線智能控制閥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無線通信測試平臺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無線充芯片-手機無線充電芯片-無線充電芯片開發定制
智能IC卡測試設備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LoRa技術農田自動無線智能灌溉系統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藍牙模塊功耗優化技術研究
塑料焊接機的突破:激光焊接技術的廣泛應用
![塑料焊接機的突破:激光焊接<b class='flag-5'>技術</b>的<b class='flag-5'>廣泛應用</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8/DC/wKgaomZNmCKAL6I4AAAuBBlHAns619.png)
探索電荷傳感器的廣泛應用與信號采集技術!
![探索電荷傳感器的<b class='flag-5'>廣泛應用</b>與信號采集<b class='flag-5'>技術</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3E/wKgaomYTSVGAAcYzAAPJ6lv94dY59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