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大中華區CEO包卓藍在接受采訪時說,未來,量子計算機將在業界譜寫新的傳奇。從現在起的五年內,量子計算可能異軍突起。到那時,目前利用微處理器無法破解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因此人們更加需要革新技術。這將帶來新的突破。
包卓藍還預測,五年后的IT行業是量子計算的“天下”。
很顯然,IBM對此非常自信,因為其已經在這個新的量子計算江湖中占據了領先地位。在筆者看來,IBM在量子計算領域內的優勢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IBM在量子計算領域投入早,投入大,目前已經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其次,IBM對于經典計算和量子計算都非常了解,而且了解垂直行業對于算力的需求,研發有的放矢,應用場景也比較廣闊。
從1到1000
在2017年,IBM就推出了量子計算機的相關產品。2017年IBM的Tenerife設備(5-qubit)已經實現了4量子體積;2018年的IBM Q設備(20-qubit),其量子體積是8;2019年最新推出的IBM Q System One(20-qubit),量子體積達到16。也就是說,自2017年以來,IBM每年將量子體積翻了一番。
在今年Q3,IBM通過使用其最新的27-量子位的“獵鷹”(Falcon)處理器,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體積已經從去年的32增加到64。
眾所周知,量子體積越大,量子計算機性能就越強大,對時間和空間復雜性的處理能力越好。量子體積的影響因素包括量子比特數、門和測量誤差、設備交叉通信、以及設備連接和電路編譯效率等。雖然業界目前還沒有量子計算機的標準性能基準,但用量子體積來衡量基于門的量子計算機能力是當前比較合適的方法。
據報道,IBM公司公布了其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發展藍圖,該公司計劃在2023年建造一臺1000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
從經典到量子
看似神秘的量子計算,其實也是算力的一種。
對于最終用戶而言,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異構的算力平臺更好的支持自身業務的發展。而企業業務都是豐富多樣的,有些業務適合經典計算,而有些業務則適合量子計算。
對于有志于從事量子計算的公司而言,如果經典計算和量子計算能夠兼而有之,則是比較好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更加了解用戶,了解業務應用。
量子計算不會取代經典計算,量子計算通過與經典計算進行協同,共同為用戶提供體驗和性價比更好的算力;而且,作為一種全新的計算范例,量子計算不僅需要新的硬件,還需要新的軟件和算法堆棧,只有軟硬協同,才能實現一個可運行應用程序的商業級量子計算系統。
在量子計算機方面,中國的水平要落后于國際水平。包括量旋科技、本源量子等國內初創企業所推出的量子計算機只有個位數量子比特。但需要指出的是,量子計算已經從書本、論文走向產業。量子計算產業沒有科學鴻溝,只要我們能夠扎扎實實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踏踏實實去做這個事情是肯定能做的。
責任編輯:pj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706瀏覽量
232699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604瀏覽量
89750 -
量子計算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5瀏覽量
260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Quantinuum“Reimei”量子計算機在RIKEN正式運行
微軟攜手Atom Computing計劃打造全球最強量子計算機
IBM與日本AIST攜手,共創量子計算新紀元
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鏈11類產品系列之十:中國首套量子計算機應用軟件與解決方案

“本源悟空”等五臺自主量子計算機群首次向青少年開放授課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