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中,物聯網(IoT)發展迅速,在信息技術領域已經無人不知。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將有數百億個潛在事物連接在一起,市場規模預測每年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盡管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市場熱度持續走高,人們已經對鋪天蓋地的物聯網概念習以為常。
但是,在應用于消費者領域的物聯網(IoT)(自動補充食品冰箱、無人駕駛汽車、通過智能手機控制恒溫器),與工業互聯網(IIoT)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第四個字母“I”的增加使得物聯網(IoT)具有了工業的專有屬性,使其更適用于工廠或生產設施在創建產品和服務過程中的“智能互聯運營”等概念。
本研究報告的焦點將專注在詳細闡述物聯網(IoT)和工業互聯網(IIoT)的區別,首先闡述什么是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并就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使用工業互聯網(IIoT)來獲得增長,給工業企業提供一些建議。
定義工業互聯網
物聯網(IoT)是指包括使用標準Internet協議(IP)技術等在內來連接人員、流程和事物,以打造新型的網絡物理系統的一個或多個網絡。工業物聯網(IIoT)應被理解為更廣泛的物聯網(IoT)的一個子集,它的存在主要是為“為市場需求生產實物商品以及維護生產所需的固定資產”提供服務。
以前,互聯網通常被理解為主要由計算機構成的網絡,而智能手機、嵌入式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的采用正在將這一定義擴展到包括配備或嵌入有智能傳感器的人和物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硬件價格的降低,這種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最終連接的“對象”的數量將趨向于無所不包。到2020年,互聯網絡預計將覆蓋:
今天,大多數制造公司都擁有已經實施了數十年的傳統的信息和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中的大多數都是基于開放式和專有通信協議的組合而建立的,這些協議是其開發時代的行業標準。一個是因為時過境遷,另一個是因為專有通信協議的封閉性,使得這些傳統的系統之間不易互操作,信息孤島成為實現工業互聯網功能的重要障礙。因此,需要一個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來集成這些舊系統中的信息。
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框架,對實現智能互聯運營、智能互聯資產和智能互聯企業所需的技術功能進行了分類。LNS一直在積極撰寫博客并談論與構建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相關的不斷增長的市場活動及其進展和發展。
對于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LNS Research已為制造商確定了六項關鍵功能,以使其能夠有效獲得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真正價值:
1、連接性、傳輸性和安全性
該層包括:
連接那些聯網的設備、裝備和應用傳感器所需的所有必要硬件和軟件;
支持用于集成機器、云和應用程序的現有和新興標準;
將數據移動到適當的應用程序、域(邊緣、現場、云)或用戶的能力。(工業互聯網IIoT的關鍵特性之一是突破以太網局限性的能力:顯而易見的是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正在嘗試各種替代網絡,包括有線、無線和其他低功耗等替代方案。)
快速有效地識別和管理設備并觸發告警事件的技術;
工業網絡安全功能側重于整個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堆棧基礎的設備和操作安全性。(此外,許多供應商還提供了針對數據安全性的更典型的IT網絡安全性功能。)
從多個角度來看,物聯網的核心理念實際上就是圍繞這一層的。以往無法實現或成本太高的連接方式,被物聯網經濟高效地解決了,這使得人們連接設備、流程的能力不斷增強,并為將來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數據條件化和語義化
“將所有數據移至數據湖以獲得神奇的答案”,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們在早期的工業互聯網產品和項目中發現,那些沒有上下文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是在規模上獲得了增長,但是卻并不能非常有效的為人們的業務帶來更好的幫助。越來越多的服務商和制造企業開始關注這些工業數據的來源、質量和可操控性。現在,很多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始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用以進行清理(消除虛假和異常數據)、緩存、匯總和編排操作這些數據。
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一項關鍵且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功能,是在數據的使用和利用上超越SQL數據庫中的結構化數據(例如財務或庫存級別),還要能夠充分利用非結構化(視頻、社交)和半結構化(最重要的類型時間序列數據)數據。最終實現將所有這些數據統一為一個工業互聯網IIoT數據模型(就目前來看主要是圍繞資產管理這一類)。鑒于運營洞察力是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核心優勢,所以這些處理數據的功能至關重要。
3、本地、邊緣和云
事實上企業部署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在邊緣側、工廠內、企業內或防火墻外都能看到他們發揮著重要的功能,總之在最需要的地方總能看到相關應用。盡管早期有關工業互聯網IIoT的討論大家幾乎完全集中在“云”上,但實際情況和技術創新推動了圍繞邊緣和本地計算及其應用的討論,2019年邊緣計算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關的解決方案使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部署任何他們想要的功能。
當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云計算仍然占據著核心的地位,無論是直接交付還是通過其云合作伙伴(例如Microsoft Azure或Amazon AWS)交付。要部署工業互聯網IIoT應用,供應商必須直接或與云合作伙伴一起交付核心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功能,以提供虛擬化的計算資源(網絡,服務器,數據中心,存儲,備份,負載均衡,安全性等)。
為了實現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愿景,服務商直接或與他們的云伙伴合作還需要提供平臺即服務(PaaS)。IaaS通過Internet提供了IT計算基礎架構,而PaaS可以為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開發環境提供應用程序托管。因此,PaaS平臺提供了計算和存儲基礎結構,代碼編輯,版本管理,編譯(如果需要)和測試服務,以幫助開發和運營人員快速有效地創建新的整合應用程序。PaaS還使開發、運營團隊可以在不考慮其物理位置的情況下進行協作和合作。
4、開發工具和庫
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應該包括必要的工具,用以快速創建新的基于API的整合應用程序,能夠將平臺的各個環節和資源有機融合起來,還要能夠便捷的將現有的舊版應用程序遷移至新的平臺之上。至于這些工具應該稱為“開發”工具還是“運營”工具,大家不必要較真,這些只不過是一種稱呼。很多平臺供應商都在尋求一種使技術水平較低的開發者快速創建這些應用程序的方法,比如現在已經出現了“低代碼”或“無代碼”開發理念。復雜的應用程序通常需要對IT /運營技術(OT)系統和編程或數據科學有深入的了解。
目前來看這些基于API的整合工業互聯網應用,具備一定的共性以及專注層面的差異化。首先在共性方面,所有這些工業互聯網應用基本上都需要構建在數據基礎上,并衍生出根據監測的數據流實現數據可視化(例如資產監視),以及進一步的對各種數據的分析,還有走的更遠的服務商,在監測、分析的前提下,最終能夠根據監測和分析的結果實現對工控系統的的反向操控(例如,根據這些發現來制定減少資產損耗的決策和操控手段)。
該層的核心在于使用廣泛的統計和優化工具來監視和分析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以實現前所未有的洞察力。這些能力通常被稱為人工智能(AI)或機器學習(ML),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分析模型:基于統計學的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基本原理/物理,運籌學/應用數學。此外,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還包括廣泛的分析工具,例如搜索,數據探索/挖掘,圖像/視頻和自然語言處理。
5、應用程序和分析
工業互聯網IIoT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活力的市場。最明顯的趨勢之一是從平臺/工具包到應用程序提供商的多家服務商的戰略定位的變遷和差異化。出現這種差異化的驅動力很簡單:工業企業通常是在尋求業務提升,而不是技術工具包。這就要求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越來越多地提供“開箱即用”的應用程序,以解決特定的操作難題(遠程資產監視,智能公用網絡,質量管理,現場的工作人員,設備部署,生產監視等)。這些應用程序可以是服務商提供的專有產品,也可以是已經包含在平臺中產品組件。
監視與控制之間存在區別,許多供應商僅專注于監視/分析應用程序。在調研中,LNS看到了從描述性到診斷性到預測性到完整性、說明性分析的全方位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先前的研究表明,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分析旨在提供完整的規范功能方面,這與現有實踐有所不同。
可通過IIoT平臺交付的最具潛力的基于API的整合應用程序之一是Digital Twins。LNS Research撰寫了有關數字孿生在離散行業的應用,以及數字孿生在過程和批處理行業企業中的流程工作應用。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4月,行業幾乎還沒有可用的現成的Digital Twin應用程序。在這方面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提供商處于最佳戰略位置,可以考慮提供這一關鍵而寶貴的功能。
6、生態系統
除了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功能和應用程序外,平臺商現在正在努力在其平臺周圍建立生態系統。一些平臺服務商正在追求類似于Apple iPhone的模式:尋求獨立的應用程序提供商來使用其平臺編寫業務應用程序。平臺商希望這能加快功能開發并使其間接獲得市場份額。一些公司也在努力建立類似AppStore的虛擬應用市場,以使開發、交易、使用等圍繞這些應用程序的業務成為可能。其他公司則在根據合作伙伴的需求調整戰略,比如為企業提供一部分平臺組件、服務或行業特定功能的應用。
目前來看,在所有這些領域中,很難說哪個服務商的業務模式更好。許多供應商已開始調整戰略,開始專注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的某個部分。例如,幾家公司已將自己定位為圍繞在“連接性”或“傳輸”這個層面。
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建議
LNS Research認為工業互聯網IIoT領域將發生真正的變革。這個行業不需要600家不同的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甚至可能連10家都不需要。隨著企業不斷重新定位,工業互聯網IIoT領域的并購活動將會加速,而競爭力差、資金鏈不足的公司將會面臨倒閉。
在這種環境下,工業企業應該做什么?LNS Research有五個建議:
借助工業互聯網領導產業轉型
大多數工業企業應考慮采用IIoT技術,以追求持續改進和產業轉型(IX)計劃。毫無疑問,工業互聯網IIoT有潛力重新分配行業內和行業之間的市場份額和財富。在我們的《產業轉型就緒調研》中,我們發現“工業轉型領導者”(即那些成功實施轉型計劃的人)比其“跟隨者”將工業互聯網IIoT技術作為其計劃的一部分的可能性要高出44%。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技術的評估和部署勢在必行,如果企業想要在未來獲得競爭力。
持續追蹤行業發展
組織應積極地制定工業互聯網IIoT計劃,充分了解這是一個必然的長遠趨勢,將來可能會發生顯著的優勝劣汰的現象。領先的制造商將是那些可以在短期內實施工業互聯網IIoT的制造商,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企業需要改變戰略方向,或者更換自己的工業互聯網方案服務商,因為隨著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供應商的競爭與發展,新的業務能力以及新的更加有能力的服務商將會出現。因此,企業需要建立持續的相關市場追蹤監控機制,以充分抓住這一令人興奮的變革時機。
構建智能互聯產品
制造企業標新立異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重新定義其產品并改變客戶的體驗。評估工業互聯網IIoT在自身的市場中實現智能連接產品的潛力勢在必行,企業應該努力成為“突破者”,而不是被“改革”者。數據是重點-設計工程師需要哪些數據來推動突破性或變革性想法?工業互聯網IIoT如何將當前和未來的數據傳遞給設計工程師?智能互聯產品應被視為一項長期計劃,在該計劃中,將定義和開發要添加到設備的新功能。
與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合作
記住,制造企業和其技術服務商是互利共生、相輔相成的:制造企業一定要確保推動主要工業互聯網IIoT服務商在其產品中落實物聯網功能,以幫助企業加快智能互聯資產和運營計劃的落地。在石油和天然氣,化工,采礦和汽車組裝等資產密集型行業中尤其如此。這類企業甚至無需深度侵入、改變自身原有的運營體系,僅通過落地物聯網可能就能夠獲得工業互聯網IIoT的很多優勢。
轉型可能具有破壞性
我們強烈建議工業企業使用更新的工業轉型框架來開發可支持戰略目標和卓越運營的運營架構,同時滿足工業互聯網IIoT平臺的要求。
責任編輯:YYX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66瀏覽量
172878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327
原文標題:六大功能詮釋工業互聯網平臺價值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