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國杰,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 本文摘自最新出版的《中國科技熱點述評2019》(科學出版社,2020年7月)。為了避免曲解院士意思,我們這次只做院士思想的搬運工,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干貨摘抄。作為學習筆記與大家分享,全文約2000字。
1、很多人講人工智能是新的學科,內容涉及腦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社會科學等。但迄今,腦科學對人工智能的貢獻是很小,統計學對機器學習的崛起發揮了較大作用。
2、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質上還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現在國際上將人工智能的論文都統計在計算機科學名下。從基礎研究來看,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研究;從應用來看,人工智能是計算機技術的非平凡應用。所謂智能化的前提是計算機化,目前還不存在脫離計算機的人工智能。
3、真正做人工智能研究的專家說話都比較謹慎,而吹噓人工智能萬能或散布人工智能威脅論的大多不是真正研究智能技術的專家。
4、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普及應用要有足夠的耐心。歷史上人工智能專家曾多次做出過于樂觀的預測,結果都沒有兌現,使得人工智能研究兩次進入寒冬,我們應謹防重蹈覆轍。
5、人類社會至今只經歷了漁獵、農業、工業和信息四個時代,每個時代長則上萬年,短則數百年。信息時代與工業時代一樣,應該延續較長的時間。信息時代將走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幾個階段。人工智能的復興標志著信息時代進入智能化新階段。
6、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發展有50-60年的長波周期,從蒸汽機的推廣應用開始,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5個經濟長波。現在處于第5個經濟長波的下降期。根據康德拉季耶夫的經濟長波學說和熊彼得的技術創新理論,每一個經濟長波都是由標志性的基礎創新觸發的。第4波以電子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的發明為標志,第5波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興起為標志。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初級階段,再經過十余年的推廣普及,也許到2030年左右,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生命科學等技術為標志,將出現經濟高速發展的第6波。從第4波導第6波都屬于信息時代。
對信息時代經濟長波的預測
7、未來10到15年對經濟貢獻最大的可能不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新技術,而是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各個產業的新產品、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新業態、產業鏈跨界融合的新模式。這些創新主要是已知技術的新組合。
8、在經濟的衰退復蘇期要特別重視基礎性技術的發明,未來10到15年應力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做出像電子計算機、集成電路、互聯網一樣的重大發明。(悟理哥注:在2017年的一場演講中,他認為現在各種各樣的學習談不上重大的發明)
9、深度學習并不是一項劃時代的基礎性發明。深度學習技術的基礎是反向傳播(BP算法),令人吃驚的是,BP算法的發明者、被譽為“深度學習之父”的GeoffreyHinton教授2017年在第31屆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IPS)上指出:“我們需要放棄反向傳播算法,重起爐灶”。
10、人工智能2.0,與其說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至今還沒有發生),不如說是智能化應用的第二次浪潮。
11、理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引領技術的貢獻,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用“蜜蜂模型”來解釋。我國蜜蜂市場每年不到100億元,但蜜蜂的機制主要不是生產蜂蜜而是傳粉,如果沒有蜜蜂傳粉,水果蔬菜將大大減產,蜜蜂對農業有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人工智能對其他產業的作用如同蜜蜂對各種農作物的作用一樣。人工智能不是單向技術,實際上是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在實際應用中很難分清楚哪些是人工智能應用,哪些是一般的計算機技術應用。
12、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上,更多地體現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的改變,特別是人們思想觀念和認知方式的改變上。
13、人工智能產業必須扎根在系統結構和軟件理論的深土中,發展人工智能,不能停留在算法層面,要關注從算法、軟件、人機界面到系統結構和芯片這一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李國杰院士:關于人工智能本質和價值的13個判斷,謹防重蹈覆轍!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風向標】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16瀏覽量
11770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11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41瀏覽量
133088
原文標題:李國杰院士:關于人工智能本質和價值的13個判斷,謹防重蹈覆轍!
文章出處:【微信號:cserversoft,微信公眾號:中服云工業新風向】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亮相第25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
揚杰科技榮獲2024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價值500強
揚杰科技登榜“2024中國半導體企業TOP100”
![揚<b class='flag-5'>杰</b>科技登榜“2024中<b class='flag-5'>國</b>半導體企業TOP100”](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3/47/wKgZPGdmKCqAQhuTAACkrkEKQAs674.jpg)
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亮相2024中國汽車軟件大會
王耀南院士:AI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及未來趨勢
![王耀南<b class='flag-5'>院士</b>:<b class='flag-5'>AI</b>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及未來趨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91/wKgaoWctgAaAZshrAAAwElp4VSc115.png)
“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公示,雷達專家王小謨院士入選
![“共和<b class='flag-5'>國</b>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公示,雷達專家王小謨<b class='flag-5'>院士</b>入選](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5E/wKgZoma7IoCAbom5AAA9GMM7w44456.png)
杰理JL芯片絲印解釋, 如何通過絲印來判斷真實型號,供參考
![<b class='flag-5'>杰</b>理JL芯片絲印解釋, 如何通過絲印來<b class='flag-5'>判斷</b>真實型號,供參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D/05/wKgZomaXgCaAQyUlAANy659BhmE853.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中國AI發展電力無憂
李彥宏現身法國談AI發展 為中國AI“代言”
攜手李國杰,中科曙光與皇虎測試共創內存測試新篇章
李未可科技發布全新首款AI眼鏡Chat,搭載自研AI大模型
![<b class='flag-5'>李</b>未可科技發布全新首款<b class='flag-5'>AI</b>眼鏡Chat,搭載自研<b class='flag-5'>AI</b>大模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A/ED/wKgZomYrFZSAQyJqAALcQ_y_baM119.png)
李未可科技正式推出WAKE-AI多模態AI大模型
![<b class='flag-5'>李</b>未可科技正式推出WAKE-<b class='flag-5'>AI</b>多模態<b class='flag-5'>AI</b>大模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D/4D/wKgZomYg4ZyAbfOHAFDzaCuLdZ8032.png)
評論